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技杂志》 > 2006年第16期
编号:11385195
肺癌生物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6期
肺癌,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靶向治疗,2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靶向治疗,3LAK细胞与靶点治疗Rosenberg等[8],参考文献:
     近年来,随着肿瘤流行病学及分子病理学的研究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逐年上升趋势[1]。通过对肿瘤基础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可能涉及到某些关键性靶分子的改变。加之,化疗和放疗在临床应用上的广泛副作用、手术切除的局限性以及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日渐成熟,使人们将目光投向涉及控制肺癌细胞分裂与分化、永生化与凋亡等某些生物靶分子特性的研究,寻求肺癌的临床诊治研究提供分子手段。在此,本文将对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肿瘤生物靶分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靶向治疗

    肿瘤学病理研究表明:如果肿瘤周围没有新生血管的生长、癌细胞生长及增殖在达到数微米体积时就会自身消亡。因此肿瘤细胞在获得大量无限生长以及随后的浸润转移均需要VEGF的广泛作用。近年的实验研究表明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存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调控因子并且是一种潜在性内皮细胞特异性促进生长因子[2]。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肺癌患者的预后与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血浆中可溶性VEGF蛋白含量水平均呈正相关。晚期,基础研究发现人体血管上皮细胞膜上存在两种高亲和VEGF受体,分别为Flt21(thefmslike tyrosinekinase)以及KDR(kinase domain containing receptor)。抗血管生成的目的在于损坏现有的肿瘤血管,阻止肿瘤的生长,抑制新的肿瘤血管形成。现阶段已生产一系列能抑制血管生成的VEGF单克隆抗体及合成某些能抑制微管、微丝等小分子,以起到抑制血管表皮细胞的无限止生长[3]。目前较为成熟的有:Bevacizumab (Avastin),考布他町(CA4P)等。CA4P是一个微血管解聚剂,可以静脉注射给药。能够有效抑制肺癌动物模型,已进入临床试验。其作用机制主要结合于肿瘤内皮细胞骨架上的微管,致血管阻塞及广泛的肿瘤坏死。正在进行的I期显示,其主要的副作用有食欲减退、便秘、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吐及疼痛,与放疗有协同作用,临床价值较大。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rhuMab2 VEGF)是另外一种抗VEGF的有效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