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缺血性疾病
[摘 要]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动脉缺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以126例椎动脉缺血患者及120例正常者比较其椎动脉内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平均血流速度(MD)、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阻力指数(RI)、每分钟血流量等指标参数对比。结果:各类型椎动脉缺血患者在以上血管内径、PS、MD、ED、VTI、每分流量等指标参数均低于正常组,有差异显著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各类型椎动脉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优于其它方法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椎动脉;缺血性疾病
椎动脉各类疾病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引起椎动脉疾病检查的手段有血管造影、CT、X线等,但是较为经济无创伤重复性好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缺血性疾病,有着方便的选择。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6例头颅外段椎动脉改变,并且与颈椎X线片检查分析,结果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病例组126例,其中男76例,女50例,年龄16岁~83岁,平均年龄48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眩晕,头痛等症状,临床及心电图排除心脏病。另选择120例正常人按40人一组分为:18岁~40岁;41岁~60岁;61岁以上三组。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LOGIQ7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探测部位为颅外段椎动脉,检查时嘱患者平卧位,颈后稍垫高,使头略上仰,探头纵向置于两侧气管旁显示颈椎动脉后,将探头向外移动,即显示椎动脉图形。多普勒取样容积大小1.0 mm,角度<60°。切面测量椎动脉内径。管壁厚度,多普勒测量PS、MD、ED、VTI、RI指数。
2 结果
通过对病例组126人检测,按其特点分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合颈椎X线片比较的方法,见(见表1、表2)。表1 126例椎动脉缺血彩色多普勒测值以及分型(略)注:表1中变异型测值均为变细测值,颈椎病型、硬化型、混合型测值均为双侧平均值。表2 120例正常对照组彩色多普勒测值(略)注:表2中各项指标测值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随着年龄增长血流略有减少。
2.1 变异型与正常组(平均30岁)比较
变异型变细一侧椎动脉的管径、PSV、MDV\EDV、VTI、每分流量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颈椎病型与正常组(平均45岁)比较
颈椎病型双侧椎动脉管径、PSV、MDV、EDV、VTI、每分流量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动脉硬化型以及混合型与正常组(61岁以上)比较
前者管径、PS、MD、ED、VTI、每分流量均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
2.4 126例X线片阳性诊断69例,其中56例为颈椎病型,余13例为混合型。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显像均能发现各型的椎动脉内径减小、血流量减低。其中56例颈椎病型双侧椎动脉内径略细,此型病例数占总病例数(56/126)近一半最多见。颈椎X线片颈椎增生诊断56例与彩色多普勒切面显像完全相符合,说明有颈椎病患者应多考虑有椎动脉供血不足。21例动脉硬化型及25例混合型双侧内径不均匀变细,此两型年龄比其它型年老,因老年人群动脉硬化以及颈椎增生较多见,做颈椎X线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结果基本相同。结合临床检查126位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笔者认为一侧椎动脉内径纤细多为先天变异所致,双侧内径纤细可为颈椎增生间接征象或本身血管病变所致。椎动脉出现以上或者两种改变均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显像与颈椎X线片的方法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显像只能检查椎动脉的颅外段,不能显示颅内段。切面显像只能部分观察颈椎,不能象X线片全颈椎显示。但X线只能对颈椎病型椎动脉缺血的诊断有意义,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显像可在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回声、内膜回声、血管走行方向、血流量改变、血流方向上做出诊断,而且方法简便、快速实用安全,重复性良好,结果可靠,患者易于接受。所以说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显像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椎动脉形态学及血流信息。
参考文献:
[1]徐智章,张爱宏.外周血管超声彩色血流成像[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2]童晓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椎动脉病变的分析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9(6):398.
[3]邹艳秋,戈晓华.颈部动脉超声多普勒[M].南京:江苏学苑出版社,1996:60.
作者简介:黄晓新(1953—),男,广西省武宣县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主治医师。
西安高新医院,陕西 西安 710075, 百拇医药(黄晓新,谢云,谷利宏)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椎动脉;缺血性疾病
椎动脉各类疾病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引起椎动脉疾病检查的手段有血管造影、CT、X线等,但是较为经济无创伤重复性好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缺血性疾病,有着方便的选择。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6例头颅外段椎动脉改变,并且与颈椎X线片检查分析,结果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病例组126例,其中男76例,女50例,年龄16岁~83岁,平均年龄48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眩晕,头痛等症状,临床及心电图排除心脏病。另选择120例正常人按40人一组分为:18岁~40岁;41岁~60岁;61岁以上三组。
1.2 方法
采用GE公司LOGIQ7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探测部位为颅外段椎动脉,检查时嘱患者平卧位,颈后稍垫高,使头略上仰,探头纵向置于两侧气管旁显示颈椎动脉后,将探头向外移动,即显示椎动脉图形。多普勒取样容积大小1.0 mm,角度<60°。切面测量椎动脉内径。管壁厚度,多普勒测量PS、MD、ED、VTI、RI指数。
2 结果
通过对病例组126人检测,按其特点分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合颈椎X线片比较的方法,见(见表1、表2)。表1 126例椎动脉缺血彩色多普勒测值以及分型(略)注:表1中变异型测值均为变细测值,颈椎病型、硬化型、混合型测值均为双侧平均值。表2 120例正常对照组彩色多普勒测值(略)注:表2中各项指标测值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随着年龄增长血流略有减少。
2.1 变异型与正常组(平均30岁)比较
变异型变细一侧椎动脉的管径、PSV、MDV\EDV、VTI、每分流量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颈椎病型与正常组(平均45岁)比较
颈椎病型双侧椎动脉管径、PSV、MDV、EDV、VTI、每分流量均有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动脉硬化型以及混合型与正常组(61岁以上)比较
前者管径、PS、MD、ED、VTI、每分流量均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
2.4 126例X线片阳性诊断69例,其中56例为颈椎病型,余13例为混合型。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显像均能发现各型的椎动脉内径减小、血流量减低。其中56例颈椎病型双侧椎动脉内径略细,此型病例数占总病例数(56/126)近一半最多见。颈椎X线片颈椎增生诊断56例与彩色多普勒切面显像完全相符合,说明有颈椎病患者应多考虑有椎动脉供血不足。21例动脉硬化型及25例混合型双侧内径不均匀变细,此两型年龄比其它型年老,因老年人群动脉硬化以及颈椎增生较多见,做颈椎X线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结果基本相同。结合临床检查126位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笔者认为一侧椎动脉内径纤细多为先天变异所致,双侧内径纤细可为颈椎增生间接征象或本身血管病变所致。椎动脉出现以上或者两种改变均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显像与颈椎X线片的方法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显像只能检查椎动脉的颅外段,不能显示颅内段。切面显像只能部分观察颈椎,不能象X线片全颈椎显示。但X线只能对颈椎病型椎动脉缺血的诊断有意义,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显像可在血管内径、血管壁厚度、回声、内膜回声、血管走行方向、血流量改变、血流方向上做出诊断,而且方法简便、快速实用安全,重复性良好,结果可靠,患者易于接受。所以说彩色多普勒超声切面显像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椎动脉形态学及血流信息。
参考文献:
[1]徐智章,张爱宏.外周血管超声彩色血流成像[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2]童晓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椎动脉病变的分析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9(6):398.
[3]邹艳秋,戈晓华.颈部动脉超声多普勒[M].南京:江苏学苑出版社,1996:60.
作者简介:黄晓新(1953—),男,广西省武宣县人,1987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主治医师。
西安高新医院,陕西 西安 710075, 百拇医药(黄晓新,谢云,谷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