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 > 第四章
编号:11387301
第二节 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
http://www.100md.com 《青春期》
     北师大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林崇德说:“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充满朝气,风华正茂,各方面都呈现着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势头。”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积极的。

    (一)中学生的积极心理

    1.自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慈、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他又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可见自尊的心理因素对人的一生是多么重要。

    中学生身心发展迅速,随着生理上一系列的变化使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逐步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长大成人,渐渐产生一种成人感。这种自我意识使他们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它推动中学生向成人学习,以成人为榜样,处处模仿成人去待人接物,并努力用成人的社会准则来规范自己,力争取得成人的资格和权利,成人感使中学生产生日益强烈的自尊心。
, http://www.100md.com
    他们自信自豪,不甘落后,希望自己各方面都能获得成功,喜欢在集体活动中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能,渴望得到集体成员的信任和尊重。由此激发一种严格要求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精神力量,为他们迅速而健康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心理条件。

    自尊心增强也使中学生产生了独立自主的心理要求,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主,要求独立地学习、生活,独立地与周围环境交往,独立地处理个人的一切事物。这种独立意识,对中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同样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心理条件。

    高中生处于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这个阶段包含着更多的独立性和自觉性。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入,他们开始探究人生的目的和价值,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的选择。他们对集体生活也更加关心,更加渴望得到集体中其他成员的理解,希望获得真正的友谊。与此同时,他们对个人的前途充满信心,对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充满憧憬。这一切都使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性得到增强。但是,与成人比较他们毕竟是幼稚的、不成熟的,他们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智力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因而他们往往对自己发展水平评价过高,片面夸大自己独立的能力而冒然行事。
, 百拇医药
    因此,每一个中学生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好自尊心理,发挥自尊心中的积极因素,使自尊心理成为人生旅途中前进的动力,而不要把“成人感,独立性”与接受老师、家长的正确指导对立起来。

    2.进取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更多取决于社会生活和政治环境的影响。这种社会性、政治性逐渐增强的趋势,使他们积极进取,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特点。比如初三学生,他们就面临着选择未来生活道路的重要人生课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和特长?”等一系列十分严肃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他们开始学着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人生与未来,一下子感到自己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更加发达,善于独立思考,思维的批判性不断增强,独立自主的意识倾向愈发明显。他们在进一步探究生活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改革的动态,因内外形势发展的趋向以及个人未来职业的选择等一系列社会重大问题。他们对集体生活更加关心,对真威的友谊更加珍视。
, 百拇医药
    我们不难看出,中学生心理由于社会性、政治性的增强,焕发出一种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青春活力。心理调查资料显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在国家政治活动中是十分积极的,往往起着先锋和桥梁作用,他们敢想敢为,充满激情。

    理想、动机、兴趣、世界观等意识倾向,正是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内部动力系统,而这一系统就是中学生心理社会性、政治性的重要内容,大量心理研究资料说明:中学生由于社会性增

    强所具有的进取心和勃勃生机,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内部动力系统形成的极为宝贵的因素。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良好的意志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

    当中学生把理想与信念,学习动机与兴趣落到行动上,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中学生的积极进取的心理才会不断发展。

    3.憧憬
, 百拇医药
    中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美梦最多的阶段。中学生的思想极为活跃,他们很少保守意识,易于接受新鲜事物。随着知识的深入,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领域也日益扩大,这就进一步刺激了他们探求知识、探求自然、探求美好人生的兴趣和愿望,他们不仅精力旺盛,活动能量也很大,加上好问、好动、猎奇等心理特点,都很容易转化为一种内心的追求和需要,显示出一种追求美好未来的积极倾向。

    中学生的憧憬心理是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动力。例如:许多中学生盼望今后进大学深造,从事高科技工作,为国争光,为人类造福,就是憧憬心理的特点。

    憧憬使中学生做起事来信心十足,干劲倍增,精神愉快,并不畏惧困难,坚定地、百折不挠地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易于身心健康发展。

    如果中学生失去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心理,则会感到前途渺茫,心灰意冷,没有信心。所以,中学生们要不断用广博的知识,奋斗不息的精神去充实自己的生活,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美好的憧憬。
, 百拇医药
    (二)中学生的消极心理

    心理学的大量资料显示:中学是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在违法犯罪总数中所占比率最高;诸如车祸、溺水、斗殴等造成的意外伤亡率的最高年龄段也在中学时期;多种类型的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以进入初中以后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中学之所以产生众多消极的一面,原因之一是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消极心理。

    1.逆反

    中学生日益增强的独立性和闭锁性特点,常使他们与教师或家长闹对立,形成一种反抗的逆反心理,有时出现你说东,我偏向西,对成人的管教表现出消极冷漠,反驳抗议,甚至出走报复等行为。中学生的反抗心理,既有它积极合理的一面,又有它消极不合理的一面。反抗源于他们的独立意识,受制于闭锁特征。一个中学生如果缺乏独立性,唯家长、教师之命是从,一旦离开成人则不知所措,那么他实际仍停留在小学生的心理水平上,反而不正常了。
, 百拇医药
    另外,一些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其外界因素,例如:教学中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够合理的考试制度,缺乏生气而容易扼杀个性特征发展的教育方式等等,都容易使中学生产生厌恶反抗情绪。又如当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失误。比如:那些处于家庭中心位置的被称为“小公主”、“小皇帝”的独生子女,在家庭的溺爱和娇惯中长大,从小就已经养成了自私、任性,个人说了算的性格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是很容易进一步发展成固执、专横,任其所为的逆反性格。由于教育上的失误造成的中学生反抗心理应该从教育者纠正本身失误做起,才能逐步收效。

    再如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对中学生的影响。社会上的坏书、坏影视节目的影响,坏人团伙的引诱、逼迫,资产阶段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腐化作风的侵蚀,都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进一步由反抗家庭和学校逐渐向反抗社会发展。

    因此,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到:

    第一,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尽快消除不良影响。
, 百拇医药
    第二,虽不应该做驯服的“小绵羊”,但也应该做一个懂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尊敬师长的好学生。

    2.自卑

    有这样一位初中生,因为学习成绩不能进入班级前几名,长期受到父母的责怪,内心总被一种悲观的情绪缠绕着。升入初中以后总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的同学,对班里事情缺乏热情。在各种竞争面前总是缺少勇气,觉得自己不行。这种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在追求理想和目标上丧失信心,在与人交往中缺乏勇气的心态,就是自卑。自卑是中学生的大忌,严重的可能导致厌世,甚至轻生的心理。教师和家长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学生自己也要努力走出自卑的误区。

    如何矫正自卑心理呢?

    首先,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同学,父母对他学习上的要求很高:每次考试进入前三名,将来考上名牌大学。当成绩下降时,父母有时当面责问:“你怎么这么笨?怎么这样无能?”渐渐地使他产生不如人的心理。
, 百拇医药
    面对这种自卑心理,一般从两个方面去做:

    第一,求得别人的帮助。如上面的那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启发下,认识到:“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并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自己。与此同时,家长也改变了教育态度与方法。

    第二,自我调节,树立信心。

    一次班里竞选干部,他也勇敢地站起来表态,愿当课代表。期末在班工作总结里,大家对他给集体的贡献做了热情而高度的评价,使他初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为集体做出奉献的幸福感。他终于摆脱悲观自卑的心理束缚,变成一个积极自信并具有独立上进能力的中学生。不仅顺利地升入了重点高中,也考入了重点大学。

    3.疑虑

    女高中生晶晶在与同伴争吵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事后就不理女伴了。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她产生了一种心理,每当那位同伴和别人一起说笑时,晶晶总认为她们是在议论并嘲笑自己,一次回到教室后,发现课桌上的书和本掉在地上,她认为肯定又是那位女伴故意干的,内心十分气愤,对女伴也增加了仇视心理。
, http://www.100md.com
    晶晶的情绪就是猜忌、疑虑心理引起的。一些自尊心、虚荣心强的中学生,往往会因生活、学习中某些挫折而产生疑虑心理。随着中学生自我意识中成人感的产生,他们在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功欲望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十分敏感,他们关心并渴望得到同伴的赞许,往往害怕听到对自己批评,对于那些不够公正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批评,往往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反抗意识,做出不够理智的判断。

    疑虑心理的最大危害是使人长期处在“疑神疑鬼”的情绪中生活,造成情绪不稳,同学关系紧张,乃至敌对,从而严重影响中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和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严重的会使学生陷入消极、苦闷、甚至对他人产生仇恨、敌对的情绪中,给自己、他人和集体均能带严重损害。

    产生疑虑心理的中学生要善于把内心的猜疑释放出来,再针对具体情况在别人的帮助下,化解对他人的怀疑。同时,要学会宽容待人,在生活中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处处要求他人友善,而应该信任他人,宽厚待人。并要先从自身找毛病,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承担自身的责任,积极地、友善地去解决矛盾。
, 百拇医药
    4.嫉妒

    小凯升入中学后被指定为班长,后来在班委选举中落选了,他的好友小昆被选为班长。一对好朋友的关系也从此疏远了。每次小昆主动找到小凯聊天,小凯不是挖苦,就是讽刺,甚至和几个同学一起,有意违反纪律,给班长出难题。小凯的变化是嫉妒心理造成的。

    嫉妒心理总是指向强于自己、超过自己的同学,是对他人所取得的地位、名誉、成绩、进步等的一种不服气、不友好,有时甚至敌对的情感,是由一种想保住自己的优越地位而极力要排除他人优越地位的心理倾向造成的。这种心理的产生与往日的教育和环境有关,进一步滋长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进步。

    受嫉妒心的驱使,往往会对同学的进步产生反感,把同学的帮助当成讥讽、打击,严重时还会产生报复心理,“我好不了,你也甭想好”,并进而采取行动故意为难、中伤好同学。不仅破坏了同学的友谊,影响进步,而且会给集体造成严重影响。
, http://www.100md.com
    教师和家长如果发现苗头,应该从提高认识入手。要教育他们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阻止他们将嫉妒心理转化为报复行动,要使他们认识到同学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对于集体和他人都是有利的,都应该积极欢迎和支持,要鼓励他们主动地向先进同学的上进行为学习,主动地找出自身的差距和缺点,努力赶上同学,树立与集体一起进步,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成果的思想。

    另外,中学生要培养自己宽广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和容人的品质。要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用祖国美好的四化前景激励自己不断上进,要认识到人类任何伟大事业的缔造和完成,都要依靠集体的力量,都要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相互的帮助与支持。为此,一个现代青年就要从小树立宽容待人,与人友好合作的信念。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彼此友好竞争,在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竞赛中磨炼自己,增长才干。嫉妒心理往往与文化修养不高相关,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高低常常决定一个人宽容他人的程度。为此,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传统的文化修养教育,一些格言、警句、典故等就是中学生所喜欢接受的传统文化的精华。
, 百拇医药
    5.自私

    在当前独生子女占多数的中学生中,自私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它的突出表现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对他人和集体的利益缺少热情,惯于采取敷衍、搪塞的态度。中学生所表现的嫉妒心、虚荣心、任性、虚伪等不良品质,大多与自私心理有关。因此,对于有自私心理的中学生,学校和家庭更要高度重视,及早帮助,否则会严重影响这部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自私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形成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从小失去了“儿童社会”的生活体验,不善于与同伴相处,他们习惯于单独活动,群体意识差。在家里,他们经常处于“小公主”、“小皇帝”的中心位置上,自然容易养成自私、任性的个性,随心所欲。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自主意识、独立意识都迅速增强,以“我”为中心的心理也会随之膨胀,以至养成自私、任性的个性。

    中学生怎样克服自私的心理呢?
, http://www.100md.com
    第一,摆正在学校和家庭中的位置。中学生要认识到自己在家庭里、集体中是一个普通的成员,不搞任何特殊化。在此基础上在家要尊老爱幼,在校团结友爱、尊师守纪。在日常生活中更要严格要求,不能先于父母、先于他人享受家庭的物质待遇,逐步将自己引入集体分享的行列。

    第二,不放纵、不宽容自己的每一个私心行为,主动热情地为集体、为他人服务。使自己的言行逐渐“泛化”到集体主义和助人为乐的社会规范中去,摆脱自私心理的束缚。随着中学生认知能力的深化,社会生活体验的丰富和其他良好规范的形成,他们一定会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健康成长的。

    6.任性

    在一次家长会议后,一位母亲向班主任老师谈起儿子在家的表现:在家里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父母亲的劝阻根本不听;想要什么,家长就必须给买什么,不买就闹起没完;有时在学校挨了老师批评或与同学发生了摩擦,回家就跟父母找别扭……母亲为此十分苦恼,问老师:“孩子任性到这种地步该怎么办?”
, 百拇医药
    这位中学生的行为是典型的任性心理的表现:不顾客观环境和外界条件是否允许,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管他人的意愿和利益,不顾后果的好坏和大小,听凭自己想法和欲望而毫无约束,他人的劝阻批评和帮助都难以奏效。

    心理学的有关资料表明,任性虽然与先天的遗传因素与精神类型有关,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是养成任性的关键所在。

    同“自私”一样,它的形成与早期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庭过分的溺爱或过多的责骂,与形成任性的性格相关。溺爱的结果是孩子心中只有自己,而过多的责骂,虽然可以收到暂时的、表面的震慑作用,却经常性地中断了孩子做了错事以后自身谴责和剖析错事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中断自我教育这一重要过程,其直接后果就是固执和任性。

    中学生如何克服任性行为呢?首先应认真地分析其任性行为的动机,因为任性与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所形成的积极心理--独立意识,容易混淆。如果其行为动机属于独立地完成某件事情而不达目的就不罢休的需求和欲望,或者是为了维护个人的理想,实现某种积极的抱负而持之以恒,绝不动摇的信念,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爱护他们的积极性,采取积极的态度,予以支持和指导。

    而对于那些为所欲为,不顾客观情况随意放任自己而毫无约束的中学生,家长或老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任性行为在学校或家庭给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指出这种行为进一步发展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群众关系,甚至可能变成孤立于集体之外的孤家寡人,没有知己,难于同他人合作,所以这样的人也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中学生自己也应努力克服任性的消极心理,比如采用转移法,即当任性行为反复后,用其他可能引起自己兴趣的事情转移需要;又如暗示法,即家长、老师等人采取冷漠的态度不予理睬,使之无法坚持而自行终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