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5680
对美出口首破30亿美元医械贸易逆差扭转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2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3.12
     亚洲、欧洲、北美洲是2006年我国医药保健品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总出口额的40.2%,28.0%,21.2%。对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的出口额首次突破了30亿美元大关,达到39.3亿美元,同比增长20.0%。

    具体来看,西药原料药的主要出口市场依次分别是美国、印度、日本、德国和荷兰等;西药制剂则是日本、中国香港、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医疗器械类产品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英国等;中药类产品是日本、中国香港、美国、韩国、印度、德国等。

    在原料药出口市场中,印度排名已跃居第二,表明印度利用我低廉原料药进行深加工生产制剂产品的势头愈加强劲。尽管个别出口市场的位次有所调整,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出口市场格局基本上得以继续维持。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小明介绍说,2006年,我国继续充分地参与了世界范围内的医药经济、技术、贸易等交流活动,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参加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各种国际医药和医疗器械展会,企业国际化意识越来越强,这些都增加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周小明说,为更多地占据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争取通过欧美等高端市场的注册认证。在2006年又有2家企业取得了欧盟或欧盟国家的cGMP认证,使得取得该认证的中国企业达到6家,其制剂产品已经可以出口至欧盟高端市场。此外还有2~3家企业与美国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将生产符合美国FDA要求的制剂销往欧美市场。

    此外,医保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类产品的进出口额达到10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出口68.7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出口增幅大大高于进口增幅27.2个百分点,顺差额达到31.9亿美元,扭转了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而且顺差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呈现严重的贸易逆差。但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以及2006年国家卫生部门对进口医疗器械设备的设限增多,进口医疗器械需求开始明显放缓,医疗器械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已得到扭转。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常规设备、手术器械、按摩器具等中小型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其功能和可靠性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相当,如深圳生产的体温计就占全球70%的份额,法国、德国的假牙有80%是中国制造,故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

    在高科技医疗设备出口方面,我国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超声波诊断仪、病员监护仪等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一些企业的医疗器械产品取得了CE认证和ISO13485体系认证,国际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采购能力比其他产品明显增大,且产品的价格也提高不少。

    尽管欧盟颁布了双指令(WEEE和RoHS),但是很多企业早有准备,对上游供应商进行了专门培训,力求使产品符合指令要求,故在目前看来总体影响不大。, 百拇医药(驻京记者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