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养生智慧》 > 总序 历史出智慧
编号:11397710
三.把歷史智慧变成你自己的智慧
http://www.100md.com 《养生智慧》
     历代治国安邦的能人志士,都重视运用历史经验创功立业。早在 3000年前的西周王朝,执政的周公就教海年幼的成王以史为鉴。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即命陆贾考察秦亡的教训,阐述古今成败之由。北魏孝明帝时,高昌国王曲嘉遣使奉表,向北魏求借经史典籍。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创建者石勒目不识丁,但他深知学史的重要,还在戎马生涯中就令左右读《汉书》。宋太祖出身行伍,读书不多,但他强调宰相必须是读书人,以通晓史书优选辅政人才。唐太宗酷爱读史,声称史书使他“神交千祀之外”,“临睨九皇之表”,“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

    读史的有借鉴意识,写史的也有为当代服务的明确目的,“述往事,思来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的绝句。司马光自述《资治通鉴》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究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顾炎武在家书中说:“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遍览史书,诸如:“彰往知来”、“引古筹今”、“多识前古,贻鉴将来”、“总括前踪,贻诲来世”、“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等等治史的名言,不绝于目。所以毛泽东的“古为今用”既是他的史观,也是对中国史学传统最精炼的概括。历史属于过去的时态,历史记述的是发生在往日的事件和言行,又对现实和未来有所启示和引导,从而又超越过去的时限,溶进现实生活的浩浩长流。我们的先人就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中改造自己,改造杜会,所以中国历史不是一潭死水,它一代一代被人们重新认识,不断深化和更新历史见解,源源不断地滋养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史书并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教科书,它也是哺育民族智慧的教本。

    古代启蒙读物《蒙求》、《三字经》、《幼学琼林》、《龙文鞭影》都用三言或四言的韵文,把历朝盛衰的典故编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给少年粗知历史的教育。青年学子以熟读史书为进取,饱学之士以博古通今为荣耀,打仗兼通史书的雅称儒将,读经诵史又能经商的美名儒商,舞文弄墨的重视的是史笔,咏诗的也以咏史为上乘之作,有人为此评价杜甫说:“若是杜陵无史笔,姓名恐亦少人知”,没有史笔,就没有杜甫的盛名,这是对史笔的至高评价。至于流传在戏曲、评话、小说、歌谣中的历史故事和掌故,那真是家弦户诵,代代相传。

    如果把这近乎全民性的爱好读史、听史的风气看成仅仅是统治者的提倡和力行,那就小看了历史对民族生存发展所起的向心作用。基辛格在《重建的世界》中说:“一个国家的成就只有通过共同的历史意识来鉴定。这是各个国家仅有的经验,也是它们唯一能从自身学习到的经验。历史就是国家的回忆。”所以爱国主义本身就是历史情感的表现。重视历史是民族的自信,这方面只要看一看建国只有200多年的美国,是怎样珍贵先行者的遗迹,就可知道不论是小农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只要有民族的生聚就有共同的回忆,历史是不可替代的使万众凝聚的同心圆、众志成城的火种。在民族危难之秋,同舟共济的历史情感会燃起救亡图存的火炬;在建设现代化中,历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又会成为民族振兴的契机。周恩来总理说得好:“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 百拇医药
    诚然,20世纪的中国与古代不可同日而语。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迈进,新学科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加速。往日单一综合的史学不断分化,失去了往日的荣耀;琳琅满目的信息,拓宽了人们的眼界,对史书的兴趣也有所淡化,显学地位的失落,说明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需要丰富多样的知识,满足多姿多彩的人生追求。史学走出独尊,成为众多学科中的一员,是科学事业在前进的表现。

    但是,史学又是一门认识世界的科学,它运用特定的社会记忆(历史资料),把已经消失的人物和社会现象再现出来,发掘潜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联系。人类社会本是层层相因的有机整体,某些带有实质性的东西不可避免地反复出现,所以古今异时,环境有别的社会现象又具有某种共性,使今人有所参照。所谓鉴往知来,就是通过对往事的鉴别、筛选、提炼、概括,抽象成规律性的认识,以帮助人们深刻地理解现实,科学地预测未来,这是人类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诚如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西方的智慧》一书中说:“智慧在于掌握万物所共有的基本准则。”历史智慧就是对规律的洞察和把握,这要比简单的以古喻今、以史为鉴更胜一筹。所以一些国家或企业的领导班子往往有熟悉历史的智囊人物参与战略研究,使决策具有驾驭势态的历史威力。
, 百拇医药
    历史智慧对个人来说是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有的思维训练。聪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要看到或听到一点,就能长远的考虑和更多的理解,这种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来自历史知识培育的历史感。任何社会现象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又具有进退、延伸、变异的连续性,被我们耳闻目睹,所感所知的,只是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历史感不仅要求把具体问题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分析,还向人们提供从长远、宏观的视角对这一段事态的发展进行全面、系统、整体的考察,从而见微知著,高瞻远瞩,立足方寸,远思千里,见人之所未见,有所突破和前进。恩格斯高度评价“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卷,531页)。马克思学说正是奠基于深厚的历史感,构建理论大厦,确立新纪元的里程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这首《登飞来峰》的诗句,就是对历史感风度最好的写照。

    历史智慧也是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中国历史与伦理道德水乳交融,古人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人生理想,史书尤以立德为先,德高才能望重,身为平民的爱国志士、孝子烈女都能在青史留名。历史智慧往往也是伦理智慧,以史教为内容,进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普及到市井小民,纲常名教造成民族心理的重负,当今已不足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继续清除封建糟粕,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但是道德又具有可资继承的超越性,那种蕴藏在历史智慧中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追求,务实求真的理性态度,舍我其谁的献身精神,以及种种宽容仁厚、公正廉明、急公好义、刚正不阿的美德嘉行,古今推崇,有口皆碑。凡是具有这些盛德佳誉的清官、良相、能人、巧匠、贩夫、农妇又几乎都是德才兼备的历史人物。人们也是按照智者也是贤人来神化自己的崇拜者。诸葛亮、包青天他们料事如神的智慧,洞察秋毫的眼力,公正无私的品节,典型地表现了历史智慧与道德精神的完美统一。充溢史书的大量人物不是神而是人,以实实在在的智慧言行体现道德崇尚,这是中华民族内在传续的精神力量。神游在这样的智慧氛围中,益智增德,如沐春风,所以历史智慧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 百拇医药
    先人们那些超越常人的见解,出奇制胜的创造,机敏应对的蹈略,解颐醒世的良言,闪烁智慧之光,朗照历史的穹字,采撷这火种,烛照在案头,千古之智就会奔涌在眼前,源源不断地激活你的思绪和才情。

    为了荟萃群星的光华,我们编辑出版了“中华智慧集粹丛书”,收入《资政智慧》、《思辨智慧》、《制胜智慧》、《经商智慧》、《富国智慧》、《养生智慧》、《人生智慧》、《处世智慧》8本著作,作为1992年全国获奖图书“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的姐妹篇奉献给读者。

    这套丛书对历史智慧的大海来说,不能说是最全的,但却优选了最称职的作者,选择了人生最关切的主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风格娓娓道出那些动人心弦的历代俊杰的睿智风彩。

    禅宗的《坛经》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把历史智慧变成你自己的智慧,那就在我们心中升起了不灭的长明灯。

    刘志琴

    1995提6月于北京,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