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养生智慧》 > 合动静
编号:11397721
最早的仿生学
http://www.100md.com 《养生智慧》
     大家都知道,仿生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近几十年来才兴起的。它是一门边缘科学,介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它通过对研究生物系统的功能原理和作用机理,把它利用到诸如工程机械的设计,以改进和提高机械的功能和效率。

    生物体具有十分巧妙的结构和功能,诸如飞禽与鱼类流线型的身体结构,苍鹰在高空的翱翔动作,鸟类长骨的中空结构……等等、都是现代工程技术模仿的对象。生物体的这些结构和功能,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按照优胜劣汰,用进废退的生物进化规律逐步自然形成的。

    尽管作为一门科学,仿生学的历史还很短,但模仿生物体的各种自然优势,包括结构和机能,其思想萌芽却是十分悠久的。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工匠鲁班就曾用木料制成飞鸟,模仿飞鸟的飞翔。鲁班在当时是怎样想的,不得而知。真正想通过模仿其他生物体,以改进自身,并应用于养生学的,倒是有十分明确的历史记载。

    古人把这种模仿其他动物的动作,以活动肢体,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的方法,称为导引。早在2000多年前,《庄子·刻意》就写道:
, http://www.100md.com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人,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这是庄子在探索古代大寿星彭祖之所以长寿的原因,其中的“熊经鸟申”,就是指模仿熊的直立、鸟的屈伸肢休的动作。可见古人早就把模仿动物的动作作为长寿养生的一种重要方法了。相传上古的彭祖,寿高至800岁,此或许是一种文学夸张手法,但他是上古寿星,寿至百余,却是没有疑问的。如果说,《庄子》所载的这种仿生养生法还太简单,还只是字面上的几个简单的字的话,那么,导引图的出土,就确切无误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古代仿生锻炼的形象图谱了。

    1975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郊区的马王堆,发掘了一座三号汉墓,由墓中出土大批珍贵古代文物。其中有一件彩色的帛画,高约 50厘米,宽约 100厘米。画上共绘出44幅小图,依稀可辨认出有男有女,数目各半。全部分四层绘制,每层11个小图,图形为类似于现时所说的体操的各种姿式。每一幅小图旁,均注有简明文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模仿各种动物所做的各种动作,如龙登、鹞背、猿呼、熊经等等。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这些帛画应产生于战国时期左右。这可以与《庄子》中所记载的相应内容互相印证,表明先秦时期确已经注意到这种模仿生物动作以求长寿的方法。
, 百拇医药
    然而,真正明确提出模仿动物的动作,以求养生长寿的,则应当推后汉时期的名医华佗。据《后汉书·华伦传》记载,华伦曾对他的弟子吴普说过:“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十分明确地提出古人那些导引术,即模仿熊和鸟的动作,其目的在于活动腰部、肢体,使关节活动灵便,最终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这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但是,华佗对仅仅模仿熊、鸟的动作,并不感到满足,他要加以改进,加以发展。他对弟子吴普说: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同上)

    这就是说,华佗并不满足于对两种动物的模仿,为了“利蹄足,以当导引”,他扩大到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这样,活动的范围就宽广多了。这种后来人们称之为“五禽戏”的导引术,究竟是怎样做的呢?令人可惜的是《后汉书”华伦传》未曾具体指出其锻炼的方法。值得庆幸的是,后人对此做了补充记载。
, 百拇医药
    从道教集大成的著作《道藏》中,我们可以找到南北朝时期梁代著名养生家、医家陶弘景的一部著作《养性延命录》,其中关于导引按摩的内容,就载有五禽戏的具体操作方法:

    虎戏者,四肢踞地,前三踯,后二踯,却二踯,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踞,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踞地,引颈返顾,左三右二;伸左右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鸟戏者,双立手,跷一足,伸两臂,扬眉用力各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趾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五禽之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 http://www.100md.com
    事实上,这只是后世追记当时模仿动作的一家,其他还可以有不同的记载。如同是道家著作《太上老君养生诀》,所记的五禽戏做法就不尽相同。如:“虎戏,四脚踞地,前三踯,却二踯,长引肤,乍前乍却;仰天即返伏踞地,行前却各七。……。”其他各式也各个有差异。

    然而,这却无伤大雅。有些著作,还载有五禽戏图,如《万寿仙书》就是最早载有五禽戏图的书。从这些动作、图形来看,五禽戏所模仿的是:熊的动作的浑厚深沉而稳重,在沉稳之中见灵活;虎的动作是威猛扑按,是刚中有柔的动作;猿的动作是敏捷攀援,跳跃悬挂;鹿的动作是奔跑伸展、仰首回顾等等动作;而鹤的动作则是舒展轻翔、独立悠然。

    通过这些模仿,使得肢体全部关节都得到了活动。上面五种动作,其活动范围包括头部、颈部、上胶、腰胯、下肢,甚至小关节如踝、趾、蹠、指等等,无一不包括在内。

    正如华佗所说的,这一活动是“以求难老”,获得长寿之道。也的确如此,尽管史书记载华伦被曹操所残杀,而未能享尽其天年,但传记中还是说他“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表明他是长寿而且健康的。华伦的弟子吴普也是一个有名的医家,他遵照华佗的教导,坚持锻炼,做五禽戏,直到90多岁时,仍然身体硬朗、齿牙完坚、耳聪目明。可见五禽戏确实有其积极的养生学意义。这种方法后来又有人不断加以继承、发扬。可以说,后代的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一类养生锻炼方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种五禽戏在民间一直流传着。1964年,中华医史学会曾在北京的白云观举行学术活动,重新提出这一养生学遗产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又遍地开花,得到发扬光大。其实,五禽戏这一类从仿生出发的锻炼方法,与现代的课间操、工间操之类的体操项目相比,毫不逊色。何况传统的五禽戏还要求在炼功时要静心凝神、全神贯注、动静结合呢。如果再配上悠扬而古色古香的古乐,则它在养生学方面的优越性必将被充分挖掘出来,为人民的保健事业、健康长寿做出贡献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