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2515
博士“傻”在何处?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21日
     博士“傻”在何处?

    前几年网上就有丑化博士的文章,“傻博士”一词开始流行,“傻得像博士一样”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随着10名博士联合抵制圣诞节、10名博士联名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两起抵制行动,网上有关博士“呆”“傻”的贴子又多了起来,博士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目。

    博士到底傻不傻,就像不同老师批改同一篇作文一样,说法不尽相同。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说,博士还是有比大众傻的地方,但也有比大众聪明之处。

    博士虽傻,不乏值得学习之处

    说博士不傻,是因为大众还有一些需要向博士学习的地方,千万不要为个别人“傻得像博士”一样的谬论所蒙蔽。只要我们能认识到博士的可贵之处,学习博士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自己的赶超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通俗地说,就是出人头地,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如果像足球流氓一样爱盲从、爱起哄,什么事情听到风就是雨,那无异于脑袋长在别人的脖子上,可怜,可悲,可怕。
, 百拇医药
    博士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博士们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我们有了这种滴水穿石的学习精神,无论将之用于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做什么事都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二是博士们的科学思维方式,特别是有利于创新的逆向思维,“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总比“人新我廉”、“人有我无”强;三是三思而后行的冷静、理智态度,虽然与“动物精神”(解释见附一)相比,有时显得缩手缩脚,但比只有“动物精神”的人发展后劲足,生命力强;四是高雅的生活情趣,能使我们远离低级、庸俗的不良嗜好;五是文明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能使我们不致于有了钱就像暴发户一样抖起来,不致于到外国旅游,人家只喜欢我们荷包里的钱,却不喜欢我们粗俗不堪的人,毕竟不是用钱就可以买来文明面孔、文明行为的。

    向“傻博士”学习,我们不会因此而变“傻”。假如我们比博士聪明,我们能以博士之长补己之短,而博士并没有以我们之长补己之处,我们就有理由笑话博士之“傻”了,我们也可以让博士望尘莫及。说实话,我们凭什么笑话博士傻?再怎么说,就凭博士这个头衔,不管真才假才,仅仅是沾“马太效应”(解释见附二)的光,就可能插我们的队,动我们的奶酪,抢夺我们来之不易的机会,使我们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宿愿成为泡影。像有些文凭不高的公务员,好不容易快“媳妇熬成婆婆”了,可人家博士像空降兵似地从天而降,一下子就成了副处级甚至副局级干部,一些奋斗多年的公务员对近在咫尺的宝座不得不拱手相让。对于这些戴上“金钟罩”的博士,要想通过不正当竞争进行排挤是不太现实的,要想通过正当竞争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就必须向博士学习,因为对手是最好的老师。
, 百拇医药
    由于国家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博士享有政策上的优势,因此有的人怀有酸葡萄心理,这可以理解。也有的因为与博士爱好、情趣不一样,就像见了面的猫和狗一样,一个瞪眼,一个呲牙,其实大可不必党同伐异,猫过猫的生活,狗依狗的习惯,自己过得舒畅比什么都好。千万不要忘了,博士除了享有政策上的优势,还有其自身优势。如果说知识、素质是工具,就好比有双核电脑和586电脑的区别,说是知识、素质是资源,也有富矿和贫矿的区别。国家把博士当成双核电脑,当成富矿,谁不高兴都无济于事,要么用586电脑超过双核电脑,用贫矿赚得比富矿还多,要么“识进务者为俊杰”,向人家学习。

    博士多贴近社会就不傻了

    要说博士一点不傻,那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博士最傻的地方要数呆板,这也是所有典型读书人的通病,并非博士的专利。

    无论什么人,书读得多了,书生气重,什么事都爱拿书本上的东西来说事,都爱争个脸红脖子粗。论辩才,读书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一般人自然不是其对手。有的博士说对了路子,但人家不理解,说是教条,这就要通过事实来证明,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辨。有的博士纯粹是生搬硬套,说是教条主义一点也不过分。如果博士只是力图从辩论上一决雌雄,图个口快,不但自己在虚枉之路上越陷越深,觉得“世人皆醉我独醒”,而且逐渐自己把自己孤立于人群之外,最后落得个心痛,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举不胜举。
, 百拇医药
    其实,书读得多,学历高,并不等于手里都是真理,有文凭的人也并非都有真才实学。就像《刘三姐》中的陶、李、罗三秀才,纵有满腹锦绣文章,当财主莫老爷请他们与刘三姐对山歌时,却不是村姑的对手。孔子从汉代起不是被尊为圣人吗?与其说他在世时是时运不济,不如说是他那一套不能给当时的各国统治者带来实际利益。我国古代就有腐儒误国之说,像李煜、宋徽宗等皇帝,可谓是才华横溢,技艺超群,但他们却成了亡国奴,而刘邦、朱元璋等,虽是泼皮、乞丐,却开创了一朝宏基。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变成实学,人才只有在实践中锻炼,才能变成真才。不然,就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过是伪才虚学,一旦不为人所用,就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落得个穷愁潦倒的悲惨命运。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后,大学的教授和博导们都是“学而优则师”、“研而优则师”,只有大学教授作为人才向社会输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却无缘于大学讲台,使大学学子习惯于从书本到书本的“空对空(导弹)”,结果博士们会照抄照搬书本知识,但遇到实际问题不懂如何解决,在用人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已经不如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呆博士”、“傻硕士”已经成了一些高学历者的自我解嘲。
, http://www.100md.com
    再说我国古代的治学之道虽有一定道理,但不适应于现代社会。古人治学,都是研究经史子集,考证多,创新少,因此现代学子们需要多向毛泽东学习,多深入社会实际,多脚踏实地调查研究。

    第二傻就傻在傲气上。博士有学问,人们本来就与之保持距离,即使博士降尊纡贵地想接近他人,没有一定的策略和技巧,也难得如愿以偿。博士与普通人的距离主要是心理距离。因此,博士在与普通人接触时,最好不要把自己当成博士,为人处世方面要用普通人能接受的方式,不然就成了无水之鱼。博士也要平易近人,不能盛气凌人,特别是不能以名头压人,殊不知“天上有天,人上有人”,没准博士的短处正好是他人的长处,导致阴沟里翻船。再就是说话不要过于文绉绉的,尽量用大众化的语言。总之,工作中要想方设法与同事打成一片,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样既不失去自己的优势,也能拉尽与他人的距离,甚至可以学到他人的长处。记住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名言不无益处。

    第三傻就是长期呆在象牙塔中,不懂社会现实,社会适应能力差,应变能力差,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完全是书上的一套空洞理论,对潜规则更是一头雾水,因此容易说起来、写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寸步难行。
, 百拇医药
    第四傻就是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远远不如普通人,有的是学问上的高知,生活上的无知。别看现在很多博士活得很潇洒,是因为现在博士大多能吃上“政策饭”,能在大学和研究所工作,一旦博士像大学生一样多了起来,博士吃低保的现象也会出现。像博士自杀与生存能力差不无关系,当吃“政策饭”不如意,吃“市场饭”又不会时,过高的期望与相差甚远的现实出现不平衡时,心理也随之失衡。因此博士既要有“新松恨不高千尺”的大树气概,也要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精神,如三起三落的邓小平是也。

    虽然博士多是不谙世情的书呆子,但其思维方式不一样,观察角度不一样,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注意补上社会实践这一课,就如虎添翼,势不可挡。在此借花献佛,送博士们两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祝博士们一路走好!

    注释一:动物精神

    英文Animal Spirits一词的译文,亦译为“血气冲动”、“本能冲动”、“动物本能”、“创业冲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John Maynard,1883-1946)在其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首次引入了这个生物学术语,用来描述企业家作出投资决策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以及这种心理状态对投资的影响。企业家进行一项投资,往往不是理性地冷静周密计算之后作出决定,而是一时受一种油然而生的乐观情绪影响的结果。这一概念的提出,使人们更加注意到私人投资不仅取决于企业家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估算,而且还受到企业家一时一地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注释二:马太效应

    科学共同体在给予科学家以承认和荣誉分配上的“优势积累”的表现。源于《圣经》中的“马太福音”中“有的,还要再给;没有的,不但不给,反要拿走应为其所有的。”美国社会学家R·默顿借用以描述科学共同体社会分层的一种现象。他注意到,科学界在给予科学家荣誉这件事上显得很特别:有名望的科学家的贡献被给予不断高涨的承认,而那些相对不知名的科学家,虽然做出了程度相近的贡献,却只能得到低得多的承认。“马太效应”实质上是一种科学共同体中的选择和淘汰机制,即研究论文的发表和被引用(亦即社会承认)除本身的学术水平外,在要受到知名度、是否受过专业训练以及任职职位和社会地位等的影响;由此获得的承认又可以转变为其他更直接地用于取得进一步专业成就和社会地位的条件。“马太效应”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促进了科学界的社会分层的分化与发展,以及科学精英的形成--通过上述反复筛选,那些保持有广泛的社会承认的专家,就能进入科学共同体的较市社会阶层。,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