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正草:草原上的白衣天使
A牧民们信赖的马背医生
1973年,16岁的旦正草由于家庭贫困辍学在家,当时正逢县上举办乡村赤脚医生、乡村接生员培训班,于是她被生产队选派到县卫校学习。在学医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克服了语言的障碍,抓住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钻研学习,并且边学习、边实践,初步掌握了生理学、护理学、临床学等基础知识和一名接生员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回到家乡她便立即进入角色。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加上牧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乡亲们生了病主要靠算卦、念经等方式,不但不能使病人康复,反而耽误治疗时间、拖延了病情,致使许多本可救治的病人含恨离开人世。面对困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走村串户,开导牧民,通过不懈地努力和耐心细致的说服,并用自己所学的医疗技术为群众解除病苦,努力转变牧民群众的守旧观念。
当时,仁青村有一个叫卓玛的癫痫女人,时常闹得家中鸡犬不宁,于是她先耐心地说服卓玛的老母亲采取西医药物治疗和心理安抚诱导法,经过一段时间减少对病人的刺激,卓玛的癫痫犯病次数逐渐减少,全家终于安心了。老奶奶逢人就说:“是旦正草救了我家的女儿”。通过这一活生生的事例,乡亲们逐渐认识到靠念经、求神是治不了病的,从此,旦正草逐渐被乡亲们所接受。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她每年两次到甘加乡卫生院临床学习,每年一次到县医院妇产科、县妇幼保健站进修,并系统自学了病理学、药理学和藏医学,十几年从未间断,使自己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她也由原来的接生员逐渐成为牧民们信赖的乡村医生,牧区马背医生。
, 百拇医药
甘加草原沟壑连绵,交通不便,群众居住非常分散,尤其是草原上靠天养畜和游牧生活,使牧民的婚礼、妇女生育季节性较强。到了夏天,牧场迁到海拔3900多米高的达力架山上,新孕妇女的预产期来临了,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她们对自己的妊娠不仅羞于启齿,甚至遮遮掩掩,致使不能及时到县医院分娩。遇到这种情况,旦正草只要有人叫,不论严寒酷暑、白昼黑夜,不分藏、汉、回民族,她毅然背起药包骑上马,把药品送到草原深处,为牧民群众进行跟踪服务。天长日久,经她治疗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接生健康成长的孩子一茬又一茬。她还在行医的同时,通过对姐妹们的关怀,帮助她们逐步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引导牧民群众树立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全乡60%的孕产妇基本享有了初级卫生保健。
B她改变了当地牧民缺医少药的状况
为了更好、更方便地服务于牧民群众,彻底解决牧民就医难的问题,1992年,旦正草用行医二十几年积攒的资金在甘加乡开办了斯柔个体诊所,她从来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每当遇到急诊病人她仍然一如既往地骑着马背起药包行使马背医生的职责,从未出现过因耽误时间而使患者病情恶化的事。1999年12月,有一天傍晚8点多,距诊所三十公里的西禾村牧民东保杰布紧张地敲诊所的门,正在休息的旦正草听到一产妇难产需要紧急助产措施时,她立即准备器械药品连夜出诊救治。原来产妇临盆分娩时,胎位不正,胎儿倒生,情况十分危险,旦正草凭着几十年的接生经验,将胎位转顺,并辅以助产,使婴儿顺利产出,母子俩均脱离了生命危险,产妇因出血过多而昏迷不醒,旦正草及时进行抢救,整整忙碌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产妇清醒了,劳累了一夜的她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底,白石崖村牧民才巴的妻子难产,当时已是凌晨3点钟,旦正草冒着大雪,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十几里来到才巴家,旦正草不顾疲劳立即进行助产,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治疗,孩子安全生下来了,全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类似这样夜间出诊,连续几天几夜不能休息,对旦正草来说已是经常的事。仁青三队的小扎西,从六岁多患上了脑膜炎,两年多来,经常昏迷,家长认为这种病治不好,只用一些土办法和迷信来治疗,旦正草听到后,动员家长把孩子送到医院就治。2003年1月,8岁的扎西到斯柔诊所就诊,当时小扎西已昏迷,处境十分危险,旦正草将西医和藏医结合,辩证施治,精心护理,扎西的病情及时得到控制,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小扎西基本痊愈。20多年来,旦正草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累计治疗病人5万多人(次),极大地改变了甘加乡牧民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
C为更多牧民解除病痛是她最大的心愿
旦正草不仅有良好的医术,而且良好的医德也广受牧民群众的赞扬。对家庭困难交不起医疗费的病人,视具体情况给予减免,从开办诊所至今,她曾先后救助过190余名特困病人,支付医药费达9000多元。她还不知有多少次把病人因感激送的钱物、活羊退还回去,只收下洁白的哈达,并且遇到危重病人和自己无法医治的患者时,她按病情及时护送患者到省、州、县医院进行治疗。旦正草不仅是一名医生,而且还是一名乡村民事调解员。在出诊中她不知不觉地担当起了乡亲们的调解员,她先后调解邻里、家庭、婚姻纠纷数十起。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到县卫生局请战,承担起了甘加乡疫情临时检测任务,及时上报每天的疫情,为防治“非典”做出了贡献。
同年底,在州妇代会上,她被评为“巾帼十杰”。但她并不为取得的这些成绩而自满,她十分自责又惋惜地说:“由于生活习惯和自然气候条件,牧民发病率高,尤其是妇科病特别突出,我技术能力有限,解决不了她们的痛苦,她们又无钱去大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在甘加乡,她被公认为是一个调解邻里、家庭、婚姻纠纷的热心人,勤劳致富的女能人,民族团结的模范。飞瀑之下必有深潭,今年5月,旦正草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作者:□张学虎, 百拇医药
1973年,16岁的旦正草由于家庭贫困辍学在家,当时正逢县上举办乡村赤脚医生、乡村接生员培训班,于是她被生产队选派到县卫校学习。在学医的一年多时间里,她克服了语言的障碍,抓住一切时间如饥似渴地钻研学习,并且边学习、边实践,初步掌握了生理学、护理学、临床学等基础知识和一名接生员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回到家乡她便立即进入角色。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加上牧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乡亲们生了病主要靠算卦、念经等方式,不但不能使病人康复,反而耽误治疗时间、拖延了病情,致使许多本可救治的病人含恨离开人世。面对困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走村串户,开导牧民,通过不懈地努力和耐心细致的说服,并用自己所学的医疗技术为群众解除病苦,努力转变牧民群众的守旧观念。
当时,仁青村有一个叫卓玛的癫痫女人,时常闹得家中鸡犬不宁,于是她先耐心地说服卓玛的老母亲采取西医药物治疗和心理安抚诱导法,经过一段时间减少对病人的刺激,卓玛的癫痫犯病次数逐渐减少,全家终于安心了。老奶奶逢人就说:“是旦正草救了我家的女儿”。通过这一活生生的事例,乡亲们逐渐认识到靠念经、求神是治不了病的,从此,旦正草逐渐被乡亲们所接受。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她每年两次到甘加乡卫生院临床学习,每年一次到县医院妇产科、县妇幼保健站进修,并系统自学了病理学、药理学和藏医学,十几年从未间断,使自己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她也由原来的接生员逐渐成为牧民们信赖的乡村医生,牧区马背医生。
, 百拇医药
甘加草原沟壑连绵,交通不便,群众居住非常分散,尤其是草原上靠天养畜和游牧生活,使牧民的婚礼、妇女生育季节性较强。到了夏天,牧场迁到海拔3900多米高的达力架山上,新孕妇女的预产期来临了,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她们对自己的妊娠不仅羞于启齿,甚至遮遮掩掩,致使不能及时到县医院分娩。遇到这种情况,旦正草只要有人叫,不论严寒酷暑、白昼黑夜,不分藏、汉、回民族,她毅然背起药包骑上马,把药品送到草原深处,为牧民群众进行跟踪服务。天长日久,经她治疗好的病人不计其数,经她接生健康成长的孩子一茬又一茬。她还在行医的同时,通过对姐妹们的关怀,帮助她们逐步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引导牧民群众树立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全乡60%的孕产妇基本享有了初级卫生保健。
B她改变了当地牧民缺医少药的状况
为了更好、更方便地服务于牧民群众,彻底解决牧民就医难的问题,1992年,旦正草用行医二十几年积攒的资金在甘加乡开办了斯柔个体诊所,她从来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每当遇到急诊病人她仍然一如既往地骑着马背起药包行使马背医生的职责,从未出现过因耽误时间而使患者病情恶化的事。1999年12月,有一天傍晚8点多,距诊所三十公里的西禾村牧民东保杰布紧张地敲诊所的门,正在休息的旦正草听到一产妇难产需要紧急助产措施时,她立即准备器械药品连夜出诊救治。原来产妇临盆分娩时,胎位不正,胎儿倒生,情况十分危险,旦正草凭着几十年的接生经验,将胎位转顺,并辅以助产,使婴儿顺利产出,母子俩均脱离了生命危险,产妇因出血过多而昏迷不醒,旦正草及时进行抢救,整整忙碌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产妇清醒了,劳累了一夜的她竟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底,白石崖村牧民才巴的妻子难产,当时已是凌晨3点钟,旦正草冒着大雪,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十几里来到才巴家,旦正草不顾疲劳立即进行助产,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治疗,孩子安全生下来了,全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类似这样夜间出诊,连续几天几夜不能休息,对旦正草来说已是经常的事。仁青三队的小扎西,从六岁多患上了脑膜炎,两年多来,经常昏迷,家长认为这种病治不好,只用一些土办法和迷信来治疗,旦正草听到后,动员家长把孩子送到医院就治。2003年1月,8岁的扎西到斯柔诊所就诊,当时小扎西已昏迷,处境十分危险,旦正草将西医和藏医结合,辩证施治,精心护理,扎西的病情及时得到控制,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小扎西基本痊愈。20多年来,旦正草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累计治疗病人5万多人(次),极大地改变了甘加乡牧民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
C为更多牧民解除病痛是她最大的心愿
旦正草不仅有良好的医术,而且良好的医德也广受牧民群众的赞扬。对家庭困难交不起医疗费的病人,视具体情况给予减免,从开办诊所至今,她曾先后救助过190余名特困病人,支付医药费达9000多元。她还不知有多少次把病人因感激送的钱物、活羊退还回去,只收下洁白的哈达,并且遇到危重病人和自己无法医治的患者时,她按病情及时护送患者到省、州、县医院进行治疗。旦正草不仅是一名医生,而且还是一名乡村民事调解员。在出诊中她不知不觉地担当起了乡亲们的调解员,她先后调解邻里、家庭、婚姻纠纷数十起。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到县卫生局请战,承担起了甘加乡疫情临时检测任务,及时上报每天的疫情,为防治“非典”做出了贡献。
同年底,在州妇代会上,她被评为“巾帼十杰”。但她并不为取得的这些成绩而自满,她十分自责又惋惜地说:“由于生活习惯和自然气候条件,牧民发病率高,尤其是妇科病特别突出,我技术能力有限,解决不了她们的痛苦,她们又无钱去大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在甘加乡,她被公认为是一个调解邻里、家庭、婚姻纠纷的热心人,勤劳致富的女能人,民族团结的模范。飞瀑之下必有深潭,今年5月,旦正草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作者:□张学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