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手术吻合口漏预防的现状
直肠癌,1保护性造口,2吻合器的应用,3盲肠置管造口术,4网膜成形术,5盆腔灌洗,6管腔内旁路技术,参考文献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直肠癌好发于腹膜返折水平以下的直肠,占全部直肠癌的3/4左右。随着TME手术的成熟和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甚至超低位保肛手术成为可能。肿瘤位置在腹膜返折以下称之为低位直肠癌,而吻合口的位置越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就越高。目前临床上用来保护吻合口、预防吻合口漏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保护性造口、吻合器的应用、盲肠置管造口术、网膜成形术、盆腔灌洗、管腔内旁路技术等,本文将其现状综述如下。1保护性造口
肠造口是低位直肠癌手术用来保护吻合口的经典术式。追溯历史,肠造口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开始被用于先天性锁肛的治疗及梗阻性肠癌的姑息治疗,造口位置也经历了左腰区、左髂区、腹膜内、腹膜外等变更 [1] 。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肠造口主要应用于Mile's术的永久性造口、大肠癌的姑息性治疗以及低位直肠癌的保护性造口。
Poon等 [2] 的临床研究显示,在148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中,61例(41%)行保护性造口,术后有2例(3.3%)发生吻合口漏,而未行造口组有11例(12.6%)(P=0.047),且前者的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愈合,而后者11例中的7例发展成腹膜炎,需要行二次手术治疗。两组的住院时间相似(分别为13d和12d,P=0.290)。Damjanovich等 [3] 分析了当时三年半中行回肠保护性造口的直肠癌病例,18例患者的肿瘤位于直肠中部或低位直肠,其中10例是因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而行回肠造口,另8例则是行回肠保护性造口,尽管术中的空气试验并未明确提示有吻合口漏存在。术后16例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而另2例患者因为出现吻合口感染、坏死而需要永久性造口。该作者认为对于低位、 超低位直肠癌手术和术中空气试验呈阳性的病例均应推荐行回肠保护性造口。Marusch等 [4] 的研究:从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来自75家德国医院的3695例直肠癌手术,482例为低位直肠癌,其中的334例未行保护性造口,另148例行造口。分析表明,两组病例对比,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几乎相同,而未行造口组中发生吻合口漏需二次手术的比例要明显多于造口组。近来的一项研究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的并发症情况,病例数为2729例,其中881例行保护性造口(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结果表明:两组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比率相近,分别为14.5%(造口)和14.2%(未造口),而发生吻合口漏的病例中需再次手术的比例分别为3.6%(造口)和10.1%(未造口)(P<0.0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3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