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引起溶血性贫血1例
患者,女,25岁,2005年5月12日入院,临床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既往健康,家族史阴性。一般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尿、便、肝功能检查均正常。患者于入院前20天,因左脸部长了痤疮而苦恼,工作散漫无序,少言,呆板,自觉胸闷。15天后哭闹无常,失眠,大喊大叫,乱走,生活不知料理,孤僻离群,注意力涣散,有时痴笑。精神检查:思维散漫,意志缺乏,行为紊乱,无内省力。首次口服氯丙嗪每日200mg,未合用任何药物,入院第8天氯丙嗪增至每日300mg,同时电休克治疗3次,2周后精神症状被控制。6月8日患者假出院,只口服氯丙嗪每日300mg治疗。回家后患者未服其他药物。于12日早4时,患者下地小便突然晕倒,不知人事,早8时苏醒。曾在当地卫生所静点葡萄糖、红霉素、维生素C治疗。当晚患者又不知人事,于14日9时返院,意识呈嗜睡至浅昏迷间波动,睑结膜黄染,口唇极度苍白,双下肢巴彬斯基氏征阳性。血常规:红细胞1.50×1012/L,血红蛋白45g/L,白细胞及分类和血小板均正常。肝功:黄疸指数20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4u,腰穿:脑压35kPa,脑脊液生化检查正常。17日血红蛋白27g/L,白细胞、血小板均正常。尿胆原、血胆红素均增加。骨穿:幼红细胞显著增生,血片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可见多染红细胞。凡登白氏试验间接反应(+),尿蛋白(+)。其他肝、胆B超及脑电图检查均正常。返院后立即停用氯丙嗪,给予激素治疗。6月19日患者意识清,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2.30×1012/L,:黄疸指数6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尿常规正常,病情好转,于6月30治愈。
讨论:抗精神病药虽中剂量口服,但因个体差异而导致了溶血性贫血,其作用机制是Ⅱ型变态反应,溶血的速度极快,可见贫血之严重,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上应用氯丙嗪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定期检查血象,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用氯丙嗪,早期应用大量的激素给予治疗。
作者单位: 164000 黑龙江北安,黑龙江省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齐 永), 百拇医药(魏香秋, 王丽华)
讨论:抗精神病药虽中剂量口服,但因个体差异而导致了溶血性贫血,其作用机制是Ⅱ型变态反应,溶血的速度极快,可见贫血之严重,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上应用氯丙嗪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定期检查血象,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用氯丙嗪,早期应用大量的激素给予治疗。
作者单位: 164000 黑龙江北安,黑龙江省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齐 永), 百拇医药(魏香秋, 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