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400532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胆胰疾病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
内镜;胰胆管造影;护理,,],内镜;胰胆管造影;护理,1资料与方法,2护理,3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4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鼻胆胰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要点。 方法 回顾性研究50例经ERCP及介入治疗术的观察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0例患者经ERCP和鼻胆胰管引流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平均3~6天拔管;常见并发症经及时观察发现并治疗护理后,均能顺利恢复,效果满意。 结论 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准确配合、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及胆道系统的通畅引流,为ERCP及相关治疗的安全性和防治并发症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 内镜;胰胆管造影;护理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将纤维十二指肠镜插到十二指肠降段,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将导管自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插入,并经该导管逆行注入造影剂使胆管及胰管在X线下显影的技术。自1968年首次报道以来,在ERCP基础上已形成了一系列内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如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石术(EST)、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B)、胰胆管狭窄扩张及金属支架治疗术等,已经成为胆道、胰腺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之一,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与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相比,内镜治疗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便于护理,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本文收集我院外科2000~2005年行ERCP术50例,从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方面探讨ERCP及其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因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和(或)黄疸就诊而收住院,男23例,女27例,年龄35~72岁,平均58岁。其中行诊断性ERCP 8例,治疗性ERCP 42例,术前受检原因:黄疸原因待查、胆总管扩张或胆管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急慢性胰腺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

    1.2 治疗方法 50例患者均行ERCP术,其中单纯诊断性ERCP 6例,ERCP+EST 34例,ERCP+EST+ENDB 10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检查,引流时间依病情而定,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腹痛、腹胀缓解后3天可拔管,平均住院时间8天。其中3例出现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例胆道结石患者术后出现发热、腹痛及淀粉酶增高等急性胰腺炎表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2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