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400513
高校医院中的护士角色定位与职业要求刍议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1期
     [摘要] 高校医院护士的护理工作既包含医院护理属性,又具有社区护理属性。护士角色不仅是师生员工中病人的照顾者,而更多的是担当学校人群预防保健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学校人群健康的管理者。高校医院护士应该率先树立护理新观念;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 高校医院;护士;护理;职业要求

    Role and professional demand of nurses in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hospital

    WANG Ling.Chaohu College Hospital,Chaohu 238000,China

    [Abstract] The nurse’s job of nursing in the hospital of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ncludes the attribute of nursing in the hospital as well as it in the community.The nurse not only takes care of patients in the faculty,but also educates people to prevent disease and to care for their health and also governs people’s health in the faculty.The nurse in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hould first set up one’s new conception for nursing,strengthen one’s learning,enlarge one’s aspects of knowledge and improve one’s business quality and ability.

    [Key words] the hospital of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nurse;nursing;professional demand

    高校医院是设在高等院校内的、主要为师生员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机构。其工作宗旨是面向全体师生员工、贯彻预防为主,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提高师生健康水平提供服务。主要任务是:监测校内人群的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负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对影响学校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实施医务监督。在基本职责中还包括对患病体弱师生实施医疗照顾和对学校社区内危重病例实施抢救。这就决定高校医院的工作性质有别于地方医院的特殊性。

    护士是高校医院人员组成的一个部分。护理工作在为师生员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医院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处于附属性、服务性的地位,护理人员的素质、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往往被忽略,这无疑会影响高校医院为师生员工提供各项医疗保健服务工作的落实,尤其是近几年在高校超常规发展的情境中,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高文化人群——出现的种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对高校医院护理工作的关注和研究,对护理人员以及她们的工作提出高标准的职业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1 高校医院护士角色的定位

    一般来说,护士的本职是在于帮助病人解除疾病的痛苦,挽救生命,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高校医院的护士职业性质与地方医院相比,既有交叉性,又有独特性。高校医院护士角色的定位应该是由高校医院的工作任务和基本职责来确定的。

    我国现代医学教育,“护理学”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护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它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满足人们身心方面的护理需要。它所研究的范畴涉及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护理原理、护理技术和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它大体包括两大方面:医院护理和社区护理。在医院护理中,又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三个方面。如果把护理学研究涉及范围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对应于高校医院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责加以对照研究分析,不难看出,除了专科护理以外,高校医院的护理工作与医院护理中的基础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诸多内容,以及社区护理有着直接的关联。就基础护理而言,高校医院的护理人员需要研究和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和心理治疗的需要,对轻微病患者,通过临床护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情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以积极的护理对策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护理管理而言,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高校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社区,高校医院护士护理工作的性质更多的是属于社区护理,需要以预防保健为重点,包括防病、保健咨询,护理科普宣教和预防接种、心理卫生指导、职业病防治等。

    所以,高校医院护士的护理工作既包含医院护理的属性,又具有社区护理的属性。职责的范围决定了角色的定位。护士的角色不仅仅是师生员工中病人的照顾者,而更多的是担当学校人群预防保健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学校人群健康的管理者。高校医院护士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她们的业务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充实、更新等问题理应受到重视。

     2 高校医院护士人员需要有高标准的职业要求

    “找一群护士容易,找一个好护士难”,这句话是医学界的共识,其含义不外乎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做一个好护士不容易,一方面是想要做一个好护士需要很高的职业要求。在社会医院中,对于临床护理骨干的评价标准有两方面:(1)病人的满意度;(2)临床的认可度。而高校护理工作评价还需要在更大范围的满意和认可。这就需要对她们提出新的职业要求。

    2.1 高校医院护士应该率先树立护理新观念

    随着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和认识已产生了质的飞跃,传统的生物护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建立与健康概念相适应的新型护理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即“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被“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所替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护理程序”作为医学护理专业学术概念在美国被提出之后,引发了护理学界崭新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提出:“人是一个整体”的护理学说,其主要学术观点是:人的自然属性是不可削减的,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因此,人必须被视作一个多元的整体,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环境的等,而不能仅仅注重其某一方面。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恩格尔(Engel GL)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新护理观念。具体而言,就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全面进行评估,进而做出护理诊断,制定并实施将病人心身视为整体的护理计划[1]。“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带来了护理实践领域的一系列变化,集中表现在:护理工作转向护士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运用护理程序系统地护理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方面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护理工作除了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之外,更多的是注重对人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心理、精神、社会状况和文化对病人病情转归和健康的影响,从而帮助病人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与心理、社会的平衡和适应。对于我国来说,虽然这一观念是舶来的,但与以人为本的高等学校教育本质是谐和的,正是需要高校医院护士人员通过学习去理解和掌握,并且使之成为护理工作中的自觉意识。真正做到把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心理学的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与社会及其生存的整个外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入院治疗与学校师生员工的保健护理视为一个连续而统筹的整体。

    2.2 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

    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对护士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先的照顾病人、端药打针等一些最基本的看护,逐步转变为今天的掌握和运用各种医疗设备和计算机等高科技护理技术。同时,在从治疗为主到预防为主的医疗体系的转变中,护士的角色也越来越接近医护顾问。尤其涉及社区护理服务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较宽的工作,而且工作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对于高校医院而言,护士不仅是医生的助手,而且是医生的合作者;护理对象不仅是对病,而且是对人;护理的任务不仅是治,还要致力于预防;护理工作场所不仅在医院,还要扩大到整个校园;护理的手段不仅是技术操作,还担负着师生员工身心的整体护理及其学校人群的防病治病。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算得上称职。

    长久以来,我国护理服务一直注重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社区护理教育更是一项空白。针对高校医院而言,由于人事安置也带有附属性缘故,护士人员的素质在两个方面都显得薄弱。他们不仅学历偏低、临床经验缺乏,其知识结构体系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所学所知多以临床医学、护理学知识为主,而对社会、人文知识了解甚少。所以,高校医院护士人员仅有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有关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及一定学生工作实际经验。面对护理范畴的不断扩大和充实,不仅要掌握基础和临床医学、护理学、流行病学等知识与方法、技巧,而且还要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老年学、营养与膳食等知识,要掌握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同时还应具有人际交流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加强培训,更新、补充有关知识,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整个校园内的护理服务工作[2]。

    2.3 调整心态,增强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全面护理

    高校医院护理的覆盖面大、工作范围广,护士的护理工作是复杂而艰辛的。与地方医院相比,不仅同样需要较强的体力和精力,还要具有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在地方医院,医护工作是整个医院的主体,是院内其他部门工作的服务对象,而高校以教学工作为主体,医护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保持平衡、平常、平静、平稳的心态,牢固树立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护士职业被喻为“崇高的职业”,就在于需要有“美好的心灵”。

    高校医院护理人员还需要了解、熟悉、掌握所面对的特殊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方方面面的问题,应该在高校这样一个具有教育伦理的高文化人群团体中广泛与师生交朋友,力求使护理工作与服务对象在语言、情感交流中形成零距离服务。处于超常规发展的高等学校,其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重,他们为了提高学历和职称评审需要加倍工作,很多人承受着超负荷的脑力、体力工作,她们感到紧张、疲惫、压力大,但又不敢轻松懈怠,往往容易引发一些因工作过度所致的职业病。当今在校大学生人数多,师生沟通情感的机会少;年龄在20岁左右,正值青春活跃期;独生子女居多,独立生活能力差;不少来自农村和下岗工人的家庭,经济窘迫;还有高校内部机制所造成的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以及名目繁多的考试,并且大部分同学要承受就业难的压力等。所以,在校大学生一般多流行传染病、心理疾病和突发性创伤患者,特别指出的是,当代大学生中确实出现许多特定时期特有的“大学生病”和“现代青春病”。正是这样一个高学历、高职称、高文化集密人群,他们对校医院的护理工作首先提出人性化的要求,渴望情感的慰藉。这就要求高校医院的护士建立一种特殊的护患关系,要以同情、和蔼、亲切的态度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应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矫正校内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预防疾病的发生,以保证健康。

    健康生活呼唤新型护士。高校护理工作虽然是具体的,但学科的知识是广泛的,在高校医院建设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是保证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的需要。在高校医院里工作的护士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能力,运用新知识能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要掌握比在地方医院中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并有宽阔的视野、远大的健康目标,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以负责的态度来完成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护理学会.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4.

    2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27.

    作者单位: 238000 安徽巢湖,巢湖学院医院

    (编辑:杨 熠), 百拇医药(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