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机械通气撤机困难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机械通气,1临床资料,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17例机械通气撤机困难原因分析及临床对策 (pdf)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目前医疗工作者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但部分患者在MV最后阶段,即呼吸机的撤离阶段,出现撤机困难,使患者不能如期脱机甚至长期不能脱机,造成MV并发症的多发及患者经济上的负担,故医疗工作者对于撤机时机把握、撤机参数的调整及其他综合因素的分析处理对于行MV的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2001年4月~2005年12月于我院急救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7例患者,其中17例出现撤机困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脱机困难的患者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4.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性脑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1例,重症胰腺炎、药物中毒各2例,脑血管意外、一侧肺切除术后各1例。上机时间为48h~44天。
1.2 方法 (1)脱机指标[1]:①引起上机的原因已去除,无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②感染基本控制,体温低于37℃;③血Hb大于100g/L;④FiO2小于0.40,血PaO2大于9.3kPa,SpO2大于95%,自主呼吸频率低于30次/min。(2)撤机成功标准:在停机24~48h,患者主观上无不适,无窘迫呼吸,循环稳定,血气分析检查无酸中毒加重和低氧血症的发生。(3)撤离呼吸机方法选择:①持续正压通气(CPAP);②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③压力支持通气(PSV);④SIMV+PSV;⑤直接撤机(多用于麻醉恢复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