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异丙酚;缺血再灌注损伤;兴奋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异丙酚;缺血再灌注损伤;兴奋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1缺血再灌注的细胞效应及异丙酚的作用,2异丙酚对活性氧的作用,3异丙酚对白细胞的作用,4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异丙酚的影响,5兴奋性氨基酸与异丙酚的影响
【关键词】 异丙酚;缺血再灌注损伤;兴奋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严重的缺血常引起组织细胞的损伤。虽然恢复缺血器官血流是防止细胞不可逆损伤的必要条件,但再灌注本身可能加重缺血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表明,预先短暂的缺血或轻度缺氧可激发或动员机体内在的防护能力,对随后严重的缺血缺氧产生强大的防御和保护作用,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处理的方法很多,药物预处理是通过药物激发或模拟机体自身内源性保护作用而呈现出保护作用。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除了麻醉作用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愈来愈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1 缺血再灌注的细胞效应及异丙酚的作用
长时间的缺血导致多种多样的细胞代谢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首先,缺血诱导细胞氧化磷酸化减少,进而引起高能磷酸盐(ATP和肌酐)的合成障碍,使膜上ATP依赖的离子泵功能下降,Ca2+、Na+和水进入细胞内。再灌注开始的几分钟内,在缺血期间细胞外积聚的质子被迅速冲掉,细胞外的酸性环境被取代,形成细胞内外H+浓度差,引起Na+H+交换,造成H+外流及Na+内流。由于Na+H+ATP酶的活性降低(酸中毒,ATP耗竭,无机磷酸积聚及氧自由基都可以阻止Na+H+ ATP酶的活性),形成细胞内Na+超负荷,通过Na+H+交换,引起细胞内Na+外流及细胞外Ca2+内流,导致Ca2+超载,再灌注期间Na+H+交换的活性增强可能是Ca2+超载和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异丙酚可一定程度上结合于开放的钙通道,并通过开放向失活状态转变的速率,增加L型钙通道电流失活率,从而对L型钙通道电流呈剂量依赖型和可逆性抑制。另有研究表明,异丙酚对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都有拮抗作用,抑制细胞内的钙超载,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证实是线粒体的钙超载而不是细胞浆的钙超载伴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Lisa等[1]认为,线粒体钙超载产生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就是线粒体基质钙浓度升高,致使线粒体内膜一种渗透性转运孔道开放,从而使达1500道尔顿的分子或离子可以通过线粒体内膜,干扰线粒体的产能,影响心功,心肌线粒体这种非特异性孔道开放也被认为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线粒体基质钙超载是这种非特异性孔道开放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伴有氧自由基的情况下。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具有抑制这种非特异性孔道开放的能力[2]。
2 异丙酚对活性氧的作用
再灌注可导致大量有毒性的活性氧产生,活性氧有很强的氧化和还原作用,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直接损伤细胞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