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及其治疗]
http://www.100md.com
《儿科常见病》
本病症见大便次数增多,及粪质稀烂或呈水样,蛋花样或有粘液,不消化食物残渣。本病多发生于 3 岁以下小儿,以秋冬季多见,很少有便脓血出现,严重者可有呕吐咖啡样物,抽搐昏迷,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饮食不当,加以外感风寒,湿热,或病后体虚,脾虚,肾虚等原因引起。
西医认为:本病多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细菌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病毒的多为轮状病毒;非感染性因素多为饮食体质因素或食物过敏等引起。
(一)中医辨证治疗
本证治疗以运脾升清为基本原则,寒胜兼以温中,滑脱兼以固涩,热胜兼以清热,湿胜兼以淡渗,脏气虚损则兼以补虚,食积兼以消导,阴伤不甚者兼以利尿,常用神曲、山楂、谷芽、麦芽、布楂叶之类消导药物,猪苓、泽泻、云菩皮、生苡仁、淮山药、乌梅、石榴皮等健脾渗湿收涩之类药物。
1.风寒型:
主证:发热或不发热,鼻塞流涕,轻咳,大便次数增多,清稀,如蛋花样、带泡沫、腹痛,肠呜,大便气味臭,疲倦,胸闷,呕恶,食欲不振,口渴不欲饮,舌红,苔白腻,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 5 克(后下),紫苏 6 克,白芷 8 克,茯苓 10 克,陈皮 3 克,苍术6 克,泽泻 10 克,车前子 10 克,白术 10 克,神曲 6 克,山楂 6 克,甘草 3克。
方解:藿香、苏叶、白芷疏风散寒,理气化湿;大腹皮。厚朴、陈皮、桔梗、法夏散湿消滞,调理气机;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和胃诸药合用,有疏风散寒、理气宽中、化湿导滞、调和脾胃之功。
典型病例:欧阳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