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标准”长大
到今年为止,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开展了整整10年。但直至去年,作为医改先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才切身感受到阳光的普照,并以前所未有的高频曝光率为全社会所关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10年,究竟有多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了起来?有卫生部最新统计数据为证(截至2006年11月底,全国97.4%的地级以上城市和92.8%的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已有服务中心5059个,服务站17,967个);这10年,又有多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正“树”了起来?有最新版本的规范标准做参照(详见2006年8月卫生部公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及其配套文件)。
数字背后,规范之下,我们很清楚这样一个道理:有数量不等于有质量。于是,做得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脸上有光了,譬如最近一段时间江西等地开展的评星活动,挂上“星牌”的社区眉开眼笑;做得不好的,自然脸色不佳,它们遭到主管部门的处罚、警告甚至被关闭,譬如前不久河北省石家庄市有关部门取缔了25家不合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系列的中央或地方行为,其指向都是为了“社区的标准化建设”。
, http://www.100md.com
起步:从10年前开始
业界都很清楚,从1996年的全国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召开到1997年针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济南会议,我国的社区卫生事业才算真正起步。尽管当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作为社区卫生事业最重要载体之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在10年前已然起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2006年8月的正式出台,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终于有了“规范化标准”。《标准》除了在面积、人员、床位、设备等方面进行规定之外,对人员配备等软件也做了细致的规范。与此同时,卫生部还专门在其网站上发文征求代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统一标识,尽管到目前为止,这个征求活动还没有明确的下文,但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大步迈开,已成不争的事实。
早在2003年,那是被业界公认为的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期,在此之前,社区卫生事业长期处在启动和试点之中。直到2003年全国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卫生部明确了三大任务,即要“评选全国示范社区,会同高校研究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政策研究课题,成立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学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搭台、卫生实施、社会参与”的组织网络格局,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
, 百拇医药
据了解,从1996~2007年,关于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全国每个省平均每年有10个以上的专门文件出台;区级政府全部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80%以上的城市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85%的城市社区机构举办主体多元化——除政府主办之外,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的比例也日益增加。地级市和市辖区的开展率都比较高,分别达到96%以上和90%左右。县级市的开展率也超过了50%。此外,卫生部从2004年开始对国内六大区进行调研和评选后,一大批全国城市示范社区浮出水面,作为典型,这些示范区建设的标准也成为全国各地取经者借鉴学习的模板。
另一方面,虽然官方还没有明确的调查数据,但从2006年8月新的《标准》出台后,新创建的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大增,通过一二级医疗机构转型而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也有快速增长。当然,新《标准》并非教条,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如要求由医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当地实际和原医院规模情况,给予一定的过渡期,逐步调整功能和规模,达到本标准要求;对由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转型到社区卫生的服务中心的规模,可以逐步调整等。
, 百拇医药
标准化:内涵建设之关键
曾经多次参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的一些专家承认,近几年来,这些标准化建设下的社区,其最大特色在于软/硬件配置得到了很大改善,一直被广为诟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困难、经费投入不足、卫生人才配备和人才培养的梯队结构不合理、社区卫生发展的持续性等关乎社区存亡的问题,在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大多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同时,一些为社区建设犯愁的基层负责人也发出疑问:不同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底该怎样建才算符合标准?那些所谓的“标准社区”或者说是评上星级的社区建设标准,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金标准吗?
中国医院协会社区卫生学分会主任委员李长明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处位置、居民的收入状况、年龄构成和文化素质都不尽相同,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全国建立完全统一的规范为时尚早。所幸,不少地方在社区标准化建设方面结合了各自的特点,已经在建立区域性的标准上做了有益探索,这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有效手段。
3月初,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在上海调研时强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将是社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正是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这也意味着,各地在推行社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评星还是取缔,都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形成多部门协同的监管评价、专业评价和社会监督评价机制,以民众满意率为第一标准,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机构内涵的提升。, 百拇医药(汪言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10年,究竟有多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了起来?有卫生部最新统计数据为证(截至2006年11月底,全国97.4%的地级以上城市和92.8%的市辖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已有服务中心5059个,服务站17,967个);这10年,又有多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正“树”了起来?有最新版本的规范标准做参照(详见2006年8月卫生部公布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及其配套文件)。
数字背后,规范之下,我们很清楚这样一个道理:有数量不等于有质量。于是,做得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脸上有光了,譬如最近一段时间江西等地开展的评星活动,挂上“星牌”的社区眉开眼笑;做得不好的,自然脸色不佳,它们遭到主管部门的处罚、警告甚至被关闭,譬如前不久河北省石家庄市有关部门取缔了25家不合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系列的中央或地方行为,其指向都是为了“社区的标准化建设”。
, http://www.100md.com
起步:从10年前开始
业界都很清楚,从1996年的全国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召开到1997年针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济南会议,我国的社区卫生事业才算真正起步。尽管当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作为社区卫生事业最重要载体之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在10年前已然起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2006年8月的正式出台,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终于有了“规范化标准”。《标准》除了在面积、人员、床位、设备等方面进行规定之外,对人员配备等软件也做了细致的规范。与此同时,卫生部还专门在其网站上发文征求代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统一标识,尽管到目前为止,这个征求活动还没有明确的下文,但社区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大步迈开,已成不争的事实。
早在2003年,那是被业界公认为的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期,在此之前,社区卫生事业长期处在启动和试点之中。直到2003年全国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卫生部明确了三大任务,即要“评选全国示范社区,会同高校研究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政策研究课题,成立专门的社区卫生服务学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搭台、卫生实施、社会参与”的组织网络格局,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
, 百拇医药
据了解,从1996~2007年,关于推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全国每个省平均每年有10个以上的专门文件出台;区级政府全部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80%以上的城市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85%的城市社区机构举办主体多元化——除政府主办之外,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建设的比例也日益增加。地级市和市辖区的开展率都比较高,分别达到96%以上和90%左右。县级市的开展率也超过了50%。此外,卫生部从2004年开始对国内六大区进行调研和评选后,一大批全国城市示范社区浮出水面,作为典型,这些示范区建设的标准也成为全国各地取经者借鉴学习的模板。
另一方面,虽然官方还没有明确的调查数据,但从2006年8月新的《标准》出台后,新创建的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大增,通过一二级医疗机构转型而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也有快速增长。当然,新《标准》并非教条,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如要求由医院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当地实际和原医院规模情况,给予一定的过渡期,逐步调整功能和规模,达到本标准要求;对由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转型到社区卫生的服务中心的规模,可以逐步调整等。
, 百拇医药
标准化:内涵建设之关键
曾经多次参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的一些专家承认,近几年来,这些标准化建设下的社区,其最大特色在于软/硬件配置得到了很大改善,一直被广为诟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困难、经费投入不足、卫生人才配备和人才培养的梯队结构不合理、社区卫生发展的持续性等关乎社区存亡的问题,在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大多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同时,一些为社区建设犯愁的基层负责人也发出疑问:不同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底该怎样建才算符合标准?那些所谓的“标准社区”或者说是评上星级的社区建设标准,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金标准吗?
中国医院协会社区卫生学分会主任委员李长明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处位置、居民的收入状况、年龄构成和文化素质都不尽相同,在这样的前提下,在全国建立完全统一的规范为时尚早。所幸,不少地方在社区标准化建设方面结合了各自的特点,已经在建立区域性的标准上做了有益探索,这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有效手段。
3月初,卫生部副部长蒋作君在上海调研时强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将是社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正是内涵建设的关键所在。这也意味着,各地在推行社区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评星还是取缔,都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形成多部门协同的监管评价、专业评价和社会监督评价机制,以民众满意率为第一标准,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机构内涵的提升。, 百拇医药(汪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