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医院医生坐诊社区医院的冷思考
北京市大医院和社区之间的“就诊直通车”全面提速——从今年4月1日起,全市二三级医院全面启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援,大医院医生每天坐诊社区医院,社区开的检查单可到大医院不用挂号即可化验等。对积极或消极下社区的医务人员,将给予相关奖励或处罚。笔者认为,这种积极进行体制、机制上的探索和创新,实行大医院医生坐诊社区医院的做法,可以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至社区,为社区医院吸引人气,同时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业务水平,推动“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新型就医模式的建立,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因此值得为之叫好。
但是,欣慰之余,对于大医院医生坐诊社区医院,笔者也有忧虑。
一是大医院医生会否只为开检查单而坐诊社区医院?尽管国家卫生部早已下达了“八不准”,规定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办法,但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仍在按收入发放奖金和工资,鼓励医生开单提成。不挣钱的科室必须费尽心思创收,否则将面临扣工资或科室被砍去的命运。在此情况下,可以说,医生很无奈也很被动。这样,大医院医生只为开检查单而坐诊社区医院,也可能会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二是社区医院会否变成大医院的分院?卫生部医政司原司长于宗河曾说,“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好设备和水平高一点的医生多集中在大医院,因此,很多市民患病后首先想到的是到大医院就诊,即使成本低廉的社区医院花费可以少一半,也要舍近求远,这与市民不成熟的就医观念有很大关系。这种观念如果得不到扭转,那么“社区开的检查单可到大医院不用挂号即可化验”的规定,可能会让社区医院变成大医院的“挂号处”。
三是社区医院的医生业务水平是不是更难提高?很多社区居民为寻常小病舍近求远,频繁往大医院跑,明显是不信任社区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如果大医院医生每天坐诊社区医院,社区医院的医生可能会更令社区居民不信任。如此恶性循环,社区居民就永远只找来坐诊的大医院医生,使社区医院医生难以得到学习和提高业务素质的机会。
笔者认为,“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思路是对的,关键是要得到真正的落实。目前社区医院最大的困境还是资金和人才不足,不具备基本的医疗设施和诊治手段。而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或准公益性质,希望政府加大对社区医院医疗设备的投入,还要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工资待遇,起码要向大医院同级别医生看齐,这样才能吸引高水平的医生到社区医院工作,社区居民自然也就会就近就医了。
(曾春光), 百拇医药
但是,欣慰之余,对于大医院医生坐诊社区医院,笔者也有忧虑。
一是大医院医生会否只为开检查单而坐诊社区医院?尽管国家卫生部早已下达了“八不准”,规定医疗机构和科室不准实行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他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办法,但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仍在按收入发放奖金和工资,鼓励医生开单提成。不挣钱的科室必须费尽心思创收,否则将面临扣工资或科室被砍去的命运。在此情况下,可以说,医生很无奈也很被动。这样,大医院医生只为开检查单而坐诊社区医院,也可能会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二是社区医院会否变成大医院的分院?卫生部医政司原司长于宗河曾说,“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好设备和水平高一点的医生多集中在大医院,因此,很多市民患病后首先想到的是到大医院就诊,即使成本低廉的社区医院花费可以少一半,也要舍近求远,这与市民不成熟的就医观念有很大关系。这种观念如果得不到扭转,那么“社区开的检查单可到大医院不用挂号即可化验”的规定,可能会让社区医院变成大医院的“挂号处”。
三是社区医院的医生业务水平是不是更难提高?很多社区居民为寻常小病舍近求远,频繁往大医院跑,明显是不信任社区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如果大医院医生每天坐诊社区医院,社区医院的医生可能会更令社区居民不信任。如此恶性循环,社区居民就永远只找来坐诊的大医院医生,使社区医院医生难以得到学习和提高业务素质的机会。
笔者认为,“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思路是对的,关键是要得到真正的落实。目前社区医院最大的困境还是资金和人才不足,不具备基本的医疗设施和诊治手段。而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或准公益性质,希望政府加大对社区医院医疗设备的投入,还要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工资待遇,起码要向大医院同级别医生看齐,这样才能吸引高水平的医生到社区医院工作,社区居民自然也就会就近就医了。
(曾春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