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进展回顾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HIV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相关肿瘤的发生。艾滋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的重大传染病,从1981年美国报道第1例艾滋病到至今的25年间,艾滋病病毒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06年12月的最新流行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现存HIV/AIDS患者3950万例,仅2006年1年间,就有430万新感染病例,290万人死于艾滋病。
1996年,Ho D.D.和George M. Shaw关于HIV病毒动力学的研究成果给抗HIV治疗带来了突破,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临床疗效得到了肯定。10年来,HAART以其良好的抑制病毒效果,被作为治疗艾滋病的最主要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但是,HAART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HIV,患者需长期或终身用药,由此而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依从性、病毒耐药性、经济负担等问题,成为HAART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以上问题,研究者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开始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最佳药物组合方案,新的抗病毒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谱和影响因素及病毒耐药性的发生和流行等。2006年,抗病毒治疗研究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美国国际艾滋病协会(IAS)和美国卫生与福利部(DHHS)均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对其艾滋病治疗指南进行了修订。
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由于长期用药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差,以及病毒耐药性和经济负担等问题,抗病毒治疗并非越早开始越好,需在确定其利大于弊的前提下采用。专家一致认为,对于CD4+T细胞计数<200/mm3和出现HIV相关临床症状的患者,应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CD4+T细胞计数>200/mm3的无症状患者,何时是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仍无全面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给予支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