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18502
“阳光采购”遭遇“口岸报价”门槛儿——高价进口药降价艰难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5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4.05
     “一支抗乳腺癌药2.2万元,现在才肯降价2毛1,这些进口药也太牛了吧!这样算下来,一年15支至少要用30万元,老百姓怎么用得起啊?”广东省人大代表谭燕红激动地说。

    不久前,广东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进行第二轮面对面谈判。随机抽取的谈判专家与约40家企业的200多名代表,就55个基本不肯降价的药品品规进行面对面谈判。这些进口药多是独家生产,所以尽管专家再三砍价,但药企“有恃无恐”,报价基本是“寸土不让”。

    这让现场监督谈判的广东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些“看不过眼”,痛感进口药“真贵”、老百姓看病“真难”。而据医院药师介绍,这种每支2万多元的进口抗癌药,在香港仅售16000多元,这暴露出我国口岸报价审批亟待规范,以从源头挤掉虚高药价的水分。

    ■谈判直击两万多元药让利二毛一

    在谈判现场,报价最高的是上海罗氏公司的“赫赛汀”,通用名是“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每支440毫克,报价高达22538.21元。企业代表介绍说,这是一种新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针对早期乳腺癌,据称可使复发率和可死亡率降低30%多。据他们透露,去年在广东销售大约2千支。
, 百拇医药
    “你们的疗效如果这么好,为什么销售量上不去?”谈判专家说,按照一年至少15支的治疗标准,患者一年得花30多万元,这么高昂的药费有几个人能付得起?企业能否适当让利,让好药能惠及更多患者?

    “我们是进口药,口岸价已经是21659元,现在这个报价是最低了。”企业代表不肯让步。

    “在原产地也是这么贵吗?难道这个药在美国也要两千多美金?”现场监督的谭燕红是广百股份公司的销售高手,当即尖锐提出:企业能不能公布药品的原产地零售价?

    “我们没有准备这个数据,不能提供。”沉默片刻,企业代表低声回应。

    经过20分钟的“讨价还价”,企业代表终于“大方”地表示,愿意砍掉尾数,让利0.21元。

    专家组显然对结果不满意:“请你们慎重考虑,如果报价合理,将可进入医院重点监控限额采购目录,否则将遭到淘汰。”
, 百拇医药
    但企业代表还是在确认书上写上最后报价:22538元。

    ■专家释疑进口药凭啥这么牛?

    为什么面临逐出广东医院市场的“危险”,但这些进口药还是不肯降价?

    为什么之前参与竞价的国产药可以纷纷降价三四成,而进口药就是这么牛?

    一名医院药剂科老专家向媒体点明了“窍门”:一来这几十种进口药多是独家生产的,尽管用量不多,但还是“有恃无恐”,认为专家为了确保患者用药,最终还是会放它们进来;二来就算进不了医院,还可通过零售途径,“现在很多高价的进口药,特别是肿瘤药,医院其实卖的不多,医生开了方,病人都是直接找医药公司拿药”。

    ■深度透视口岸价虚高限制降价空间

    目前,“口岸价就这么高了,我们的利润空间很小”已成为多数进口药“寸价不让”的理由。
, 百拇医药
    进口药是否真的已无降价空间?笔者随后从广东省一些大医院的药师处获悉,上海罗氏公司的这种报价22538元的“赫赛汀”,在香港的零售价格仅为16000多元。

    资深药学专家介绍说,所谓口岸价,是指外国代理商向我国口岸当地(主要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地)物价部门报的价,是经过审批的。但由于很多是专利新药,物价部门的人力、物力又有限,往往难以真正审核成本。“由于这个上游源头没把好关,现在要我们下游来砍水分,实在不容易。”

    专家呼吁,政府物价部门亟待增加人力物力投入,做好成本核算、市场调查,把好进口药审批关。

    而谭燕红代表则从商业销售角度提出建议:研发好药就是为了救更多的病人,大家都知道“薄利多销”的道理,内地企业可以跟外国代理商协商,把口岸报价合理降低些,这样可以刺激销量上升,又能造福群众。

    谈判专家组最后强调,企业最终报价被专家接受的将进入重点监控限额采购目录,也就说如果医院抢救需要就可以采购,但总额不得超过医院药品总采购额的3%。其他报价太高的药品将遭到淘汰。

    (陈枫 陈广泰), http://www.100md.com(陈枫;陈广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