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18315
做个能给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平安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9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4.09
做个能给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平安教授

     2006年5月,周平安教授被查出患了食管癌。得到消息后,东方医院的护士们为他写下祈祷诗:“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患者郭桂英熬好鸭汤用保温杯装好送到病房,她说,“只要这汤喝了对周教授的健康有利,我就天天给他送汤,没有周教授的精心治疗就没有我的今天”……望着前来探望的人们,周平安有些不安。他牵挂着患者,那么多老病号长时间找不到他看病怎么办?在放疗结束后刚刚10天,他就提出来,“我要出诊”。领导和家人让他多休息,他却反复说,“我是医生,能够解决病人痛苦比什么都重要,给病人看病才是对我最好的治疗”。四十多年来,对周平安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为患者解除痛苦更要的了。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1965届毕业生名单中端正地写着:周平安——我国著名呼吸病、热病、疑难病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席专家、疑难病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平安的生活方式可谓单调之极,他既不吸烟,不饮酒,也不旅游,不逛商店,日常最喜欢吃的饭菜是水煮切面加一点蔬菜豆腐,可是他却创造了很多医学奇迹。他汲取传统中医的精华,对慢性肺间质疾病、激素依赖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不明原因的发热等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 http://www.100md.com
    1975年,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周平安走遍了那里的山山岭岭,赢得了所到之处居民的深深爱戴。在行医过程中,他还注重向藏医请教,并对高原药用植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亲自采药解除藏民的疾苦。

    1992年,在西班牙,周平安以吴茱萸汤和理中汤合方,治疗1例每日涎液量达3~4升的严重流涎患儿,因此名声大噪。他还针对西班牙高发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拟定了溃疡合剂,疗效远胜于西医药。热情的西班牙人民和马德里媒体赞誉他为“东方神医”。一时间,看周平安门诊的病人成倍增加,需要提前两个月预约。

    2003年“非典”爆发,周平安不顾自己已60多岁高龄,在防护条件还未到位的情况下,就深入东直门医院的隔离病区诊治病人,继而在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会诊全市的危重症病例,诊脉望舌,一丝不苟,为准确辩证,提高疗效奠定了基础。一例女性病人,发病后连续4天恶心、呕吐,水米不进,肺部渗出急剧增加,会诊的大部分专家认为不适合中医治疗。但周平安力排众议,迎难而上,以伏龙肝煎古方连苏饮,让患者频繁呷服。患者服药后6小时恶心、呕吐停止,正常进食。
, 百拇医药
    在谈“艾”色变的今天,周平安非但没有躲避,反而主动近距离与艾滋病患者接触。有一位患者就是因为与周平安的一番交谈后,又鼓起了生命的风帆。2005年,周平安又悄然参加了“红丝带”行动,在北京地坛医院诊治艾滋病病人,还利用周末到山西、内蒙古等省区会诊疑难重症患者。他和病人零距离接触,没有歧视,没有恐惧,怀着一颗博爱之心,把平等、友爱、关怀和精湛的医术一起传递给患者。

    待病人如亲人,这是周平安一贯的工作态度。不管多忙多累,他始终用微笑迎接每一位病人,详细询问病史,查舌诊脉,辨证处方,不厌其烦地反复叮嘱患者如何煎服药物,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等。几十年如一日,从不厌倦。

    河北乐亭农民患者李艳华,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纤维化多年,深受关节疼痛、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的折磨。在周平安的门诊治疗1年后,症状明显减轻,从开始治疗时的生活自理困难,到后来的可以参加轻体力劳动,她对周平安非常感激。周平安在接受手术后她又来就诊,一次她到医院迟了,周平安已经回病房输液,她追到病房求治。开完处方后,她非要送给周平安500元钱表示感谢,周平安坚决不收,她只好趁周平安不注意,悄悄放下钱走了。后来,钱被周平安发现了,第二次李艳华来门诊时,周平安耐心地解释说,“我虽然病了,但经济上不困难,你是慢性病,治疗时间长,经济负担重,钱你收回去,留着治病用”,李艳华只好含着眼泪把钱收了回去。
, http://www.100md.com
    很多从外地来周平安门诊就诊的病人,都是经济上不宽裕的农民,在给他们处方用药时,周平安尽量选用药效相当而价格便宜的草药,为他们节省治疗费用。如果已有明确诊断,就尽量不做重复检查,尤其那些昂贵的检查,能不做就不做。为了减少病人往返北京复诊时的费用,周平安常常让病人写信或者打电话把病情告诉他,他再回信给患者调整处方用药。这样,周平安每年都要给患者回很多信。

    山西患者李跃萍,自幼患哮喘,初起为季节性发病,逐渐发展为常年发病,喘憋不能平卧,口吐粘涎如水,生活不能自理。在山西多家医院诊治无效,1997年她看到《中医杂志》介绍周平安治疗多涎证临床经验一文后,立即给周平安写信求治。周平安给她制定了治疗措施,经过补肾纳气、温阳敛肺治疗后,她的病情明显好转。近十年来,她每都数次给周平安打电话或写信诉说病情,调整处方用药,就在周平安接受手术前一天的晚上,还在电话中给她调整了处方。她给周平安寄的诊费,被周平安按原址退回。

    全国各地慕名找周平安看病的人很多,他出门诊时常常从早上7点30分一直忙到下午1点多,四五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不喝一口水,自始至终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身上。考虑到他已是60多岁,为了保证他的健康,适当减少工作量,有人劝他减少普通专家门诊次数,增加百元特需门诊时间,这样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减轻工作负荷。周平安却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只是个普通的医生,我的本事是单位培养出来的,是从病人身上学来的。医生的服务对象就是病人,一些危重病人需长期用药,贫病交加,不能再给他们增加负担,不能让病人看不起病。要做个好医生,就不要想发财,想从病人身上捞钱的人不配做医生。”

    周平安被确诊为食道癌后,医院领导、同事朋友、家人学生都心急如焚,积极地为他安排住院,组织专家会诊,确定手术日期,并让他好好休息,进行术前检查和手术准备。可是周平安没有想到自己,他想到的是早就安排好的工作,留给自己做术前检查准备的时间只有一天!他从容不迫地做这一切,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中医事业,只有病人,唯独没有他自己!四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化为丝丝缕缕的笔墨,融进每一张处方中,默默地为一个又一个普普通通的病人重新点燃了希望之灯。

    本报记者 杨六香 通讯员 李红红

    图为周平安教授带病出门诊。在给病人诊病时,他常常忘记了自己的病痛, 百拇医药(杨六香;李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