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血液内科 > 贫血 > 缺铁性贫血
编号:11417724
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运动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中药,,运动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中药,1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制与防治,2中医防治IDA的研究,参考文献
     【关键词】 运动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中药

    运动性贫血,即剧烈运动导致的贫血现象,由日本学者Yoshimura提出,此观点逐渐被运动医学界多数学者认可与接受,这也成了运动科学中长期未解决的难题。缺铁性贫血(IDA)是运动性贫血的主要原因[1] ,由此笔者就中药防治IDA的研究,探讨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的思路与价值。

    1 运动性贫血发生的机制与防治

    关于运动性贫血产生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专家认为主要有三种原因[2] :①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②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③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运动引起高血浆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表现,不会造成真正意义的贫血。另有学者[3] 认为,长期、剧烈的运动训练可以导致铁代谢的紊乱,从而引发机体缺铁的发生,是导致运动性贫血发生的重要原因,运动员IDA在运动性贫血中占较大的比例。王金萍等[4] 通过实验证明,运动性贫血与铁代谢的紊乱有直接关系。根据运动性贫血发生的可能机制,国内外关于运动性贫血的防治方法的研究侧重于有效铁剂的研制与利用。血红素铁、有机铁具有易于吸收、服用量少、较轻副作用、受影响的因素少等优点,是目前体育界预防运动性贫血的最佳铁制剂。但是,血红素铁、有机铁的吸收性高易诱发机体摄入过量的铁,引起铁过负荷性疾病。因此,运动性贫血的防治方法仍需深入探讨。

     2 中医防治IDA的研究

    2.1 中医治法与中药组成 IDA是现代医学的专有名词,它属于中医的“萎黄”、“血虚”等病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国内学者[5-14] 认为IDA属中医的气血两虚证。中医认为虚则补之,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补益脾胃是防治IDA的关键;其次,中医的五脏之中,肝主藏血,肝与脾的关系密切,肝气不舒,脾气不升。石林阶等[15] 从疏肝理气治疗IDA;另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0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