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1女性盆底支持组织解剖,2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3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4盆底功能障碍的病因,5治疗进展,参考文献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ur dysfunction,FPFD)是以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以及慢性盆腔疼痛(CPP)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问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均寿命延长,人们对于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盆底损伤和机能退化造成的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 女性盆底支持组织解剖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尿道、阴道和直肠则经此贯穿而出。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互相作用和支持,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
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新的理论观点有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UI,特别是近年来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如盆底整体理论、吊床理论和阴部神经损伤学说等。这些学说或理论的提出对深入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以及改进治疗方法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1 盆底整体理论(the integral theory) 由Petros和Ulmsten于1990年提出,其主要内容是盆底有关肌肉的器官做为一个整体参与尿道闭合机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1)前耻尾肌托起阴道前壁压迫尿道;(2)膀胱颈被以阴道为基础的向后向下的收缩所关闭;(3)盆底肛提肌板在自主控制下,向上牵拉“吊床”(hammock)结构,关闭膀胱颈。阴道前壁的缺陷导致这些力量的消散,不能有效地维持腹压增加时的尿道闭合压,继而产生SUI。
2.2 吊床理论(the hammock theory) 1994年Delancey创立吊床理论[3],其观点是尿道闭合压的维持依赖于压力沿着耻骨膀胱筋膜和阴道前壁的支撑结构(hammock)向膀胱颈和尿道近端的有效传导,肛提肌板是稳定这一结构的重要成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