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伤寒先兆
http://www.100md.com
《中医疾病预测学》
伤寒在这里指感受寒邪而致的急性热病。由于伤寒是感受寒邪,极易伤阳,寒邪侵袭之人体,大多已有阳虚阴寒潜证存在。素禀元阳不足,或逢天时寒冷,或失于调摄,或疾病损伤阳气,皆可导致阴寒内潜。因此,在伤寒发热前必有一定的阳虚"土壤"存在,表现为:
1.恶寒 恶寒是阳虚的标志,多为伤寒发病前信号,因伤寒病邪多从皮毛而入,首侵足太阳膀胱经,致卫阳失御之故。恶寒常出现于发热前数日~2周。
2.乏力 乏力
是伤寒病的信号,常出现于发热前数日~2周。因为寒为阴邪,多伤人体阳气,人体阳气被损也是寒邪入侵的必然条件。
3.苔白尿清 苔白而润,小便清长是里有寒象的标志,为伤寒病发热前期症之一。
阻截治则为扶正散寒,方用附子玉屏风散:制附子、黄芪、白术、防风。经过阻截治疗,一旦发病可减轻热势,控制寒象,避免寒邪内陷三阴。
外感热病传变征兆
外感热病的传变和恶化,常以不同形式的发热及其伴有症作为信号,如以温病卫气营血传变信号而言,发热兼恶寒为邪尚在卫分阶段;发热不恶寒,口渴为病已入气分;身热夜甚,口不甚渴,舌质红绛为病入营分;发热见斑疹吐衄、舌色深绛为温病已入血分的标志。三焦传变则发热兼恶寒为邪在上焦;舌蹇肢厥为邪入心包的信号;发热恶热为邪在中焦标志;蒸蒸发热或日哺潮热为阳明腑证标志;身热不扬为湿遏热伏,邪在足太阴(脾)之征象;而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又为邪已入下焦之标志;夜热早凉为阴虚而余热留伏阴分的标志。
此外,发热的形式并可作为外感热病传变信号,如《伤寒论》首先以有热、无热区别疾病的性质,如7条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并以发热恶寒为邪在太阳,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阳,但热不恶寒为邪入阳明的标志;而以发热指冷为邪入太阴,发热肢厥或无热恶寒为邪入少阴,厥热往复为邪在厥阴的象征;而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又为少阴寒化证、真寒假热的信号。
以上皆说明了发热的形式、程度及兼伴症是外感热病疾病传变的重要标志。, 百拇医药
1.恶寒 恶寒是阳虚的标志,多为伤寒发病前信号,因伤寒病邪多从皮毛而入,首侵足太阳膀胱经,致卫阳失御之故。恶寒常出现于发热前数日~2周。
2.乏力 乏力
是伤寒病的信号,常出现于发热前数日~2周。因为寒为阴邪,多伤人体阳气,人体阳气被损也是寒邪入侵的必然条件。
3.苔白尿清 苔白而润,小便清长是里有寒象的标志,为伤寒病发热前期症之一。
阻截治则为扶正散寒,方用附子玉屏风散:制附子、黄芪、白术、防风。经过阻截治疗,一旦发病可减轻热势,控制寒象,避免寒邪内陷三阴。
外感热病传变征兆
外感热病的传变和恶化,常以不同形式的发热及其伴有症作为信号,如以温病卫气营血传变信号而言,发热兼恶寒为邪尚在卫分阶段;发热不恶寒,口渴为病已入气分;身热夜甚,口不甚渴,舌质红绛为病入营分;发热见斑疹吐衄、舌色深绛为温病已入血分的标志。三焦传变则发热兼恶寒为邪在上焦;舌蹇肢厥为邪入心包的信号;发热恶热为邪在中焦标志;蒸蒸发热或日哺潮热为阳明腑证标志;身热不扬为湿遏热伏,邪在足太阴(脾)之征象;而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又为邪已入下焦之标志;夜热早凉为阴虚而余热留伏阴分的标志。
此外,发热的形式并可作为外感热病传变信号,如《伤寒论》首先以有热、无热区别疾病的性质,如7条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并以发热恶寒为邪在太阳,寒热往来为邪在少阳,但热不恶寒为邪入阳明的标志;而以发热指冷为邪入太阴,发热肢厥或无热恶寒为邪入少阴,厥热往复为邪在厥阴的象征;而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又为少阴寒化证、真寒假热的信号。
以上皆说明了发热的形式、程度及兼伴症是外感热病疾病传变的重要标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