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1902
外包与国际认证持续升温——中国原料药积极寻求“跨国联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7日 58(总第3366期)
     如今,中国原料药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外包与国际认证。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制药国际化论坛及全球原料药外包采购与认证大会的热烈气氛似乎证明了这一点。这个由知名原料药研究机构——北京东方比特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网)举办的会议不仅吸引了国内近百家原料药生产企业参会,也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印度的制药企业代表和国际认证专家。

    相对于前些年国内原料药企业对外包与国际认证的懵懂,今年,不少已经进行外包和认证的企业开始关注操作细节与国外政策的变化和解读。相当多的企业表示,外包业务和国际认证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国内像海正药业一样获得跨国供应商资格的企业成为效仿的榜样。

    ■外包业务的动力

    2006年,我国医药原料药(不包括化学中间体、前体药)总产量129万吨,与2005年的100万吨相比增长29%。目前,国内共有原料药生产企业1376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发达的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和广东省。健康网跟踪的结果显示:2006年,中国原料药出口总额74.82亿美元,总量231万吨,同比增长22.18%,三年平均增长率22.03%。传统、低利润的大宗化学原料药继续保持出口优势,特别是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药、氨基酸、生物碱类、有机酸等产品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除此以外,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价格在1000美元以上)的小品种,专利到期的仿制药以及伴随新药研发而出现的外包订制合同加工化学品出口都成为出口的主要形式。
, http://www.100md.com
    健康网副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认为,在今天,外包已不仅是一种经营现象,而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使产业链关系发生转变的要素,是世界产业基地转移的表现。合同外包与兼并重组成为制药界两大经济现象。

    据了解,国际制药生产外包开始于美国,由于原料药生产利润较低以及环保代价高昂,美国市场的原料药主要以进口为主,欧洲国家是主要供应商。在过去的几年里,欧洲各国以及日本普遍面临生产、环保和人力成本的压力,再加上近年来各国政府积极控制药价,降低民众医疗开支,使得一些药厂为降低成本,把原料药的生产转向成本更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定向采购或外包生产。与此同时,中国制药业通过GMP认证后,在工艺、硬件设施、生产规模和生产管理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对跨国企业构成了强劲的吸引力,在外包业务领域优势独具。

    尽管对于中国来说,医药外包项目都是跨国企业的非核心竞争力业务,但是它对推动中国原料药的技术、工艺进步,增加全球贸易经验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随着中国医药行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目前跨国药企的外包项目已经开始向上游延伸——在中国建立研发实验室,中国原料药企业也开始从被动承接订单到主动出击进行国际认证,敢于接受欧美国家的一系列药政检验,具备了与跨国公司开展外包业务的所有条件,有的企业开始向制剂出口进发。
, http://www.100md.com
    ■升温在继续

    2005年8月,礼来公司与海正药业正式签署了无偿转让卷曲霉素生产技术的一揽子合作计划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医药外包业务进入崭新的一页:获得跨国企业供应商资格,向制剂出口迈进。

    据了解,海正药业在过去的十年间致力于特色原料药的生产出口,通过国际认证敲开高端市场的大门。礼来的卷曲霉素项目正是海正多年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该合作计划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海正于2005年底完成了卷曲霉素原料药生产工艺的验证与产品试生产;2006年2月得到礼来公司的认证,具备了生产与礼来公司同等质量的卷曲霉素原料药的能力;从2006年起,海正药业开始接受礼来公司卷曲霉素冻干注射剂的生产技术。目前,年产70万~75万支注射制剂的制剂生产车间已经建成,礼来的制剂专家和海正药业的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生产前的最后验证工作。同时,新的年产1000万~1500万支的冻干注射剂生产车间的项目也已启动。海正药业将在近期通过中国GM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认证,从而完成世界卫生组织的采购认证。
, http://www.100md.com
    事实上,把目光投向更远的不仅海正一家企业,华海药业、丽珠集团、桂林南药等都在原料药的基础上通过国际认证向上游制剂出口进行不懈的努力。

    “目前,一些先行一步的原料药企业开始将产品目光转向那些跨国公司的非专利药产品或专利即将到期的产品,有目的地与其洽谈合作定向生产,甚至专门为此成立合资企业,不参与一般的出口贸易,比较典型的产品涉及他汀类、培南类抗生素等;另外一种类型是世界卫生组织以及世界大区域的援助组织对人类重大、疑难和影响面广的疾病治疗用药如抗疟药、抗艾药、抗结核药等采取政府采购的形式,当国际跨国公司接到订单后,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把订单上的药品外包给有生产能力的发展中国家的药厂,我国比较典型的是青蒿素、齐多夫定、卷曲霉素等。”吴惠芳说。

    石药集团市场部的一位人士则表示,由于示范作用,现在国内原料药企业更关注的是国际认证与特色原料药和制剂出口。

    “中国企业不仅在人员、生产、管理成本上有巨大优势,进步的幅度也非常快。”来自辉瑞的亚洲合同生产公司的高级项目经理表达了对中国企业的看法。
, http://www.100md.com
    ■认证才能通行

    对于国内原料药企业来说,现在的外包业务跟国际认证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认证成为进入高端市场的敲门砖,因此申报美国FDA的DMF文件和取得欧盟药典委员会认证的COS证书成为不少企业的目标。

    前不久,山东新华制药布洛芬等3个品种开始接受FDA的现场检查。

    吴惠芳介绍,DMF文件是根据美国联邦管理法的规定,对于化学原料药中间体、辅料、医药包材等非直接药品进入美国时,必须向美国FDA申请注册并递交的有关文件。这些文件是由生产商提供的某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详细资料,便于FDA对该厂产品加以全面了解。“取得美国DMF登记号,不仅意味着产品获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而且由于FDA的权威性为世界各国所承认,所以对于产品进入整个国际市场都有着重大意义。DMF文件代表着产品的高质量和企业的优良管理,因此,获得DMF登记号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也常常会身价倍增。”据健康网跟踪调查显示,从2002年开始,我国产品获得DMF登记号数量逐渐增多,目前国内原料药企业已经获得DMF文件300多个,获得COS证书160个。
, 百拇医药
    事实上,获得DMF和COS仅仅是开始,要想真正分羹非专利药市场和国际组织采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家原料药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按照流程,获得DMF和COS一般要两年左右,而获得认证后最重要的是找到合作伙伴,目前国内企业都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加紧申报,另一方面积极寻找进口方。而如果想获得非专利药供应商资格,起码要在专利到期前五年就要开始进行研发,通过cGMP现场检查。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需要远见与执著来获得回报的领域。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目前国内原料药企业更关注认证检查以及政策变化的细节与调整。比如:杂质在原料药研发中的作用,原料药起始原料的定义,美国药典和在没有市场准入原料及成品药的质量标准确立以及与国外客户合作的细节。

    美国BarrLaboratories公司总监Jiang,Zhijun介绍,目前中国企业与美国客户的合作分为三种,一是通过美国代理商进行合作;二是与代理商签订独家合同;三是与制剂公司签订合同。“第一种合作仍是现阶段中国企业的首选,其特点是可选产品更广,有多个代理商,与更少的人打交道,风险更低,易于交流,通过代理商能获得新产品信息。而后两种形式显然利润更好,当你有热门原料药时,可以成为这个产品唯一的供应商。”

    的确,在中国原料药已经形成规模优势的今天,选择后两种合作方式似乎更具吸引力,外包业务的发展也必然指向更高利润的领域,而国内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环保政策门槛的提高以及限制类项目的不断扩大,都将在未来使高耗能、低利润的外包业务受到挤压,从而向非专利药市场迈进。在这条路上,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跨国联姻之旅。本报记者方剑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