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3332
药妆破壁,擎起OEM利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8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4.18
药妆破壁,擎起OEM利器

     笔者上期论述了药妆店经营的四要素(见4月11日本版),其实关于药妆还有一个热门话题——药妆OEM。本期笔者就药妆OEM谈几点常用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药妆零售企业在实际运营中提升业绩。

    风险即是机会

    笔者认为,做药妆OEM有相当的风险,但做总比不做好。如今药妆店之所以发展不顺,就在于目标消费群没有在药店购买化妆品的习惯,这是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在5年、10年内都是很难被打破的,消费习惯需要一步一步去培养。而如今的药妆店既要去培养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又要获得自己的实际收益,惟一的出路就是销售具有功能指向的药妆品。然而,药妆店面临的困难正是功能指向药妆品的品类少、厂商少,难以形成较好的产品体系。

    这个看似不可逾越的壁垒,实际上对有志于发展药妆的零售商来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因为厂商的品牌并没有形成,而一旦自营药妆品牌发展起来,将实现庞大的业绩规模和利润规模。
, 百拇医药
    反过来说,药妆OEM也有很多限制和要求。第一,只有进取型的药妆零售企业才能做药妆OEM,因为药妆OEM具有相当的风险,若企业缺少对业绩的渴望和良好的管理能力,最好离OEM远一点;第二,只有具有较强的战略制定、战略执行能力的药妆零售企业才能做,只是头脑一热而没有战略规划,结果只会使仓库里摆满了存货却销不出去;第三,只有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多店面的药妆零售企业才能做,否则成本非常高昂,资金压力很大;第四,只有具备良好的品类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的药妆零售企业才能做,否则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攻击,从而一败涂地。

    实际上,做药妆OEM要比药品OEM容易得多,因为中国化妆品企业的平均规模比中国医药企业的平均规模小很多,而且政府对其的管制不如药品那么严,除了特妆品。

    实际运营四注意

    厂商要找对

    药妆品大多是“面子”上的事情,如果质量控制得不好,“面子”上就会有所反应,比如过敏、损伤等等,其后果和赔偿责任都会让企业难以承受。为了应对这类问题,笔者建议药妆零售企业单独成立一个药妆分公司或药妆部,主要负责为药妆OEM制定标准、产品设计及研发、质量控制、市场研究和品牌运营。
, 百拇医药
    要寻找有较好质量控制能力的厂商合作,排除规模比较小的化妆品生产商,因为相对而言,规模小的厂商的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同时,药妆零售企业必须要自己制定一套标准去控制OEM厂商,这是非常关键的。这里所指的标准不仅有质量标准、生产标准、包装标准,还要包括理念标准。有了这些标准,产品质量和效果才能有保证。

    功能有特色

    前面已经说过,要想让目标消费群走进药妆店并购买药妆品,就需要药店经营的药妆品能提供足以打动目标消费群的消费利益,即特色。药妆店零售的药妆品类可以很多,比如美容、美体、皮肤护养、特殊功能、日用品等等,这些都可以形成特色。另外,单品的效果也可以产生特色,只要“只此一家”就行。不同规模的药妆店,其特色战略可以有很多,规模小的可以在某单一产品体系上形成特色,大一些的药妆店可以在全系列上做足文章,更大的就可以创造“绿色植物制品”这样的品牌效应,来吸引细分化的目标顾客。

    特色的另一层意思是包装要有特色,女性顾客一般喜欢质感好的商品。包装有特色、有质感,包涵了几层意思,一是容量,二是外型,三是材质,四是视觉效果。女性购物往往具有冲动性,所以包装好的药妆品的成交率往往比较高。
, http://www.100md.com
    原料要绿色

    药妆品的核心对象通常都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再加上女性一般对毒副作用还是比较敏感的,所以原料要绿色。这样做的成本可能会高一些,但品牌的建立是长期的,一时的牺牲换来的将是长久的利益。

    同时,原料绿色可以带来明显的产品利益。西方品牌往往强调科学性,但多属精细化工类产品,不论效果如何,还是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有句话说:“化妆品抹的都是毒”。而药妆品的原料如果选择中草药,副作用小就是很好的卖点。

    营销、管理要到位

    东西再好,就怕消费者不知道,所以药妆品的效果必须通过优秀的营销力来转化为实质的经济利益。营销必须解决的几个难题是:1.把目标消费群拉进药妆店;2.目标消费群在药妆店完成初次购物;3.目标消费群在药妆店完成一站式购物;4.在目标消费群中形成品牌。

    目前,药店的品类管理能力相对较低,但经营药妆品却要求药店具备较高的品类管理能力,因为女性消费群需要好的销售氛围,需要视觉干净的产品陈列和展示。

    药妆OEM是个既复杂又简单的事,复杂的是中国特色的消费环境,因此没有可简单复制的运营模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简单的是,只要我们依照中国特色的消费环境,去分析、去研究,终究会有良好的解决方案。

    (作者系循环营销创始人、医药营销专家)

    (本版专栏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百拇医药([药妆风情•袁则红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