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秘方走进药厂 秘方发明人隐居琼海20年
本报3月15日26版刊登的文章《藏在深闺无人知“民间秘方”成就销售过亿的产品》中提到:“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琼海一个本地人给该厂提供了该(枫蓼肠胃康颗粒剂)秘方,他们对此秘方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个秘方里的辣蓼和牛耳枫很有价值,当时就决定开发此产品。”
该文发表后,家住琼海的王会中大夫给本报驻琼海记者打电话称:“我就是那个给厂方提供秘方的人。不但如此,我还是这种药的第一发明人。”
乡下郎中悬壶济世
王会中193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48年随父母回国定居。是原琼海阳江卫生院院长、内科副主任医师。1999年退休以后,王会中在琼海嘉积开办了一家私人诊所。
1957年王会中考入武汉中南同济医学院(即华中科技大学)。1961年因病及家庭经济拮据辍学,后来又因家庭成份问题,10多年间,到处屡屡求职无门。
, 百拇医药
从1963年起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王会中当过农民、生产队卫生员和大队赤脚医生。为了支持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王会中就地取材,利用中草药给农民治病。在那个年代,他10多年来只能靠每月大队给的年终才能领取的9—10元工分报酬,和妻子务农劳动日值0.15元工钱收入,来养活全家大小6口人。王会中每天吃蕃薯稀饭,穿着木履,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一边为群众防病治病,一边收集民间验方或者上山采药。晚上则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学习医藉和整理资料。
研究草药配制秘方
事业不负有心人。王会中终于在数十个民间单方验方中发现,辣蓼草有止泻作用,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对他说:“在过去无医无药的旧社会里,常有人用水浓叶(当地土称,学名“牛耳枫”)煎液煮饭吃,可治小儿疳疾、厌食和消化不良等症。很管用。据此,他反复以中西医理论进行分析和推敲,并查找有关资料,认为辣蓼之止泻,乃与其驱邪,扼杀细菌或病毒作用可能有关,而水浓叶(牛耳枫)具有扶正、消滞、调理肠胃功能作用的可能性大。如两药合用,是否两全其美?经查两药无配伍禁忌,于是便大胆将原来毫无相干的这两种草药,合二为一,制成复方煎液,尔后又制成片剂,供病人服用。果然效果不错,深受群众欢迎。王会中说:“枫蓼肠胃康颗粒剂的原始处方并非举手而就的现成东西。而是经过反复深入研究,精心设计而成的初级科研成果。其中水浓叶(牛耳枫)对辣蓼草的鲜品重量比为2:1也是有根据的。”
, 百拇医药
民间秘方走进药厂
经反复临床观察,王会中发现,本品治疗消化系统一般感染疾患,有效率高,特别对食滞、消化不良效果更为显著。无任何副毒作用,值得推广。为此,在总结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他于1976年首次以《复方水浓糖衣片治疗几种消化道疾患82例临床观察》撰文发表于《海南卫生》杂志上(1977年3月版)。立即引起岛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同年,海口制药厂派出以党总支书记、厂长和技术人员等到他所在的文市卫生院(当时他已被安排到该院工作)向他提出共同合作开发产品的要求。经磋商,首先由他提供处方,原料植物标本,生产工艺及临床资料等。经双方努力,并经海口地区协作医院进行临床验证,他于1979年和海口制药厂王锡群等又联合撰写《复方牛耳枫片治疗急性胃肠炎472例疗效观察》一文(见《海南卫生》1979年12版)。作了更全面的总结报道。根据以上情况,海口制药厂把原产品改名为“复方牛耳枫片”并上报广东省药检所、省药品标准办公室审核、省卫生厅最后审批同意该厂以79粤药生字第13—51为文号正式投产。尔后几经更名和剂型改造,最后定名为“枫蓼肠胃康颗粒剂”继续上市直到现在。
, http://www.100md.com
群策群力生产药剂
关于此产品,1983年海口制药厂向海南卫生局呈上《关于推荐王会中同志科研成果的报告》(海药(83)第015号文)。报告指出:“由于王会中同志的刻苦钻研,积极发掘祖国医药宝库,吸收民间验方,大胆试用并研制成复方水浓糖衣片,为后来进一步研究而发展成为正式医药产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产品临床验证工作中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王会中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文市乡以陈崇政同志为支部书记的群联大队党支部,为解决药源和制药工作上马的需要,该支部决定动员全体民兵、妇女和生产队卫生员,突击上山采药和砍柴。并由王会中亲自监制,生产队卫生员轮流十多个昼夜不间断煮药、浓缩成膏、烘干等作业。最后由本地在石碌工人医院工作的李开聪先生(已故)协助在该院免费进行粉碎、压片、包衣等。至此,糖衣片全部技术生产流程终告完成。, 百拇医药(李域)
该文发表后,家住琼海的王会中大夫给本报驻琼海记者打电话称:“我就是那个给厂方提供秘方的人。不但如此,我还是这种药的第一发明人。”
乡下郎中悬壶济世
王会中1937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48年随父母回国定居。是原琼海阳江卫生院院长、内科副主任医师。1999年退休以后,王会中在琼海嘉积开办了一家私人诊所。
1957年王会中考入武汉中南同济医学院(即华中科技大学)。1961年因病及家庭经济拮据辍学,后来又因家庭成份问题,10多年间,到处屡屡求职无门。
, 百拇医药
从1963年起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王会中当过农民、生产队卫生员和大队赤脚医生。为了支持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王会中就地取材,利用中草药给农民治病。在那个年代,他10多年来只能靠每月大队给的年终才能领取的9—10元工分报酬,和妻子务农劳动日值0.15元工钱收入,来养活全家大小6口人。王会中每天吃蕃薯稀饭,穿着木履,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一边为群众防病治病,一边收集民间验方或者上山采药。晚上则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学习医藉和整理资料。
研究草药配制秘方
事业不负有心人。王会中终于在数十个民间单方验方中发现,辣蓼草有止泻作用,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对他说:“在过去无医无药的旧社会里,常有人用水浓叶(当地土称,学名“牛耳枫”)煎液煮饭吃,可治小儿疳疾、厌食和消化不良等症。很管用。据此,他反复以中西医理论进行分析和推敲,并查找有关资料,认为辣蓼之止泻,乃与其驱邪,扼杀细菌或病毒作用可能有关,而水浓叶(牛耳枫)具有扶正、消滞、调理肠胃功能作用的可能性大。如两药合用,是否两全其美?经查两药无配伍禁忌,于是便大胆将原来毫无相干的这两种草药,合二为一,制成复方煎液,尔后又制成片剂,供病人服用。果然效果不错,深受群众欢迎。王会中说:“枫蓼肠胃康颗粒剂的原始处方并非举手而就的现成东西。而是经过反复深入研究,精心设计而成的初级科研成果。其中水浓叶(牛耳枫)对辣蓼草的鲜品重量比为2:1也是有根据的。”
, 百拇医药
民间秘方走进药厂
经反复临床观察,王会中发现,本品治疗消化系统一般感染疾患,有效率高,特别对食滞、消化不良效果更为显著。无任何副毒作用,值得推广。为此,在总结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他于1976年首次以《复方水浓糖衣片治疗几种消化道疾患82例临床观察》撰文发表于《海南卫生》杂志上(1977年3月版)。立即引起岛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同年,海口制药厂派出以党总支书记、厂长和技术人员等到他所在的文市卫生院(当时他已被安排到该院工作)向他提出共同合作开发产品的要求。经磋商,首先由他提供处方,原料植物标本,生产工艺及临床资料等。经双方努力,并经海口地区协作医院进行临床验证,他于1979年和海口制药厂王锡群等又联合撰写《复方牛耳枫片治疗急性胃肠炎472例疗效观察》一文(见《海南卫生》1979年12版)。作了更全面的总结报道。根据以上情况,海口制药厂把原产品改名为“复方牛耳枫片”并上报广东省药检所、省药品标准办公室审核、省卫生厅最后审批同意该厂以79粤药生字第13—51为文号正式投产。尔后几经更名和剂型改造,最后定名为“枫蓼肠胃康颗粒剂”继续上市直到现在。
, http://www.100md.com
群策群力生产药剂
关于此产品,1983年海口制药厂向海南卫生局呈上《关于推荐王会中同志科研成果的报告》(海药(83)第015号文)。报告指出:“由于王会中同志的刻苦钻研,积极发掘祖国医药宝库,吸收民间验方,大胆试用并研制成复方水浓糖衣片,为后来进一步研究而发展成为正式医药产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产品临床验证工作中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王会中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文市乡以陈崇政同志为支部书记的群联大队党支部,为解决药源和制药工作上马的需要,该支部决定动员全体民兵、妇女和生产队卫生员,突击上山采药和砍柴。并由王会中亲自监制,生产队卫生员轮流十多个昼夜不间断煮药、浓缩成膏、烘干等作业。最后由本地在石碌工人医院工作的李开聪先生(已故)协助在该院免费进行粉碎、压片、包衣等。至此,糖衣片全部技术生产流程终告完成。, 百拇医药(李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