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27887
不讲讲科学,分不出大小毛!(1)
“世界起源和科学方法论”综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21日
     不讲讲科学,分不出大小毛!

    --“世界起源和科学方法论”综述

    (第一版,有点虎头蛇尾)

    原文:新华博客 http://blog.xinhuanet.com/u/oyaori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oyaiwesun

    一.人类的认知过程

    1.人类意识的形成

    这些天,看见大量的网友,对科学到底是什么?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模糊认识。在这里,就彻底地讲一 讲。

    有人说这个问题简单,翻翻辞海就知道了。辞海,这东西是文化人写的,中国的文人艺术性太高,岂能全信?
, http://www.100md.com
    科学,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正确和真理的代名词。那么我们就从客观规律分析起。

    客观规律是指客观的物质世界的自身的运动规律,不受主观世界的影响,无论主观世界如何看待,客观世界都是存在的,客观规律都是存在的,客观世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和发展。

    那么和客观世界对应的,就会存在一个主观世界,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内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其实这不完全,主观世界还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一套,比如艺术等,但基础和客观世界是一样的,所以说“主观是人的意识对客观的认识”,也是对的,这个以后细说。)

    人的思维意识,对人的行为会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最简单的指导,就是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可以把人的主观世界内,两个原本不存在联系的两个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但这样的条件反射,有时候会出错,为什么会出错呢?大家都知道,环境和条件变化了,如果环境和条件变化了,还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条件反射,多数情况就会出错。
, 百拇医药
    为了能够适应各种环境,人类的大脑开始存储大量的条件反射,这样,就能满足一个基本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要求。这一点上,多数动物都能做到。学过离散数学的学友会知道,这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填一张真值表。这张表很大,也幸亏人的神经元数量巨大,一般的生理行为指导,按查表的方式,就足够了。这就开始产生了感觉。

    如果真的存在一个无限大的脑袋,压根儿就没必要产生科学了,本质上一张无限大的真值表,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真的是“你有科学,我有神功”,东方不败,屹立不倒。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物质世界千差万别,如果,单纯的用填表的方式,人的脑容量是有限的,这样无限地存储真值表的数据,总有一天会不够用的。其实根本就不用很长时间,很快就不够用了。那怎么办?化简,真值表的化简,学友们都学过的。这个办法是个好办法,经过化简得真值表的容量大大减少了,人类的大脑又可以存储了。

    但没多长时间,又不够用了。为什么?大家知道,不是所有的真值表,都可以化简的,一个巨大的真值表,甚至根本不能化简,即使化简了,信息量也没减多少。
, 百拇医药
    那怎么办呢?分区近似化简,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人脑对这一张巨大的真值表,经过重新组织,分成了许多张子表,对每一张表进行近似化简,不求最好,但求适用。这样的分区的近似的化简,产生到一定程度,产生了所谓的感知(知觉)。也就是人类开始认识世界的某一事物的能力产生了。

    分区近似化简,为什么会有效?这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关,因为客观世界就是这样形成的,客观世界本身就具有这样的层次结构。为什么人脑能够形成分区近似化简得能力?这也跟主观世界的规律有关,因为主观世界本身就具有这样的层次结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有这样的层次化结构,这是巧合么?根本不是,因为无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必须接受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基本规律的约束。这也就是说,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本质上,是同源的。这就是主观世界可以认识客观世界的根本保证。没有这个保证,主观就根本不可能认识客观。这个结论非常重要,还要细谈,还会用到。

    这里先先验告诉大家,一个命题:“没有错误的理论,只有错误的应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是统一的,主观世界形成的全部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从生成的时候,就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它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客观世界的存在,对其产生的刺激,这种刺激的产生,一定是正确的。所谓,错误,就是把原本存在的规律,用错了地方。但这是后话,理论本身是正确的。
, 百拇医药
    人类形成感知之后,就会形成“概念”这个东西,作为分区近似化简子表的索引,好在需要使用的时候,随时能够调出来。概念的形成,是人类感知的一大飞跃,就像牙牙学语的婴儿,首先形成的就是“名词”。

    随着这样的“名词”学多了,人类开始形成“动词”这样的东西。人类为什么能够学会动词?其实,本质上“动词”还是“名词”,说得更广泛一点,只要是词都是“名词”。打个比方,人类的学习能力,本质上就能记住常数(常数=名词),那对于运动的如何把握呢?很简单,求导,几阶导数下来,就变成常数了。动词的本质,还是名词。人类的学习能力本质上,就只会认知“名词”。

    人类认识“动词”,其实又是一次思维的飞跃。人脑为什么会有求导的能力?其实道理还是很简单,因为多个这样的分区近似化简真值表,作为一种存在,也可以构建关于真值表的真值表。这也不神秘,就是把这个系统的输出,接回到输入上。这就是时序逻辑的基本原理。人脑有了这种“时序电路”的能力,对于复杂的真值表,才可以有效地表达。这时,才形成了真正把握事物的能力。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 百拇医药
    学会了“动词”和更广泛的“词”以后的人类思维意识,开始形成了,就可以产生更深入的理性思维了,产生一些理论和学说了。

    2. 谈谈人脑和电脑

    在产生理性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串行化”,串行化对于人类的思维非常重要,是人类的思维从感知到理性的必经的桥梁,这个串行化的工具就是一种程序的语言,对于人类而言,就是人类的自然语言。人类学会了语言之后,才真正的进入理性的思维世界。这种语言的工作原理,本质上和我们目前计算机的程序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人脑和电脑的工作原理本质上是相同的,但由于基础不同,也存在一些不同点。

    (1)信息表达基础不同

    人脑的软件的基础工作平台是知觉,知觉本身就是一种软件,人在知觉的基础上才形成的串行化的语言形式表达,才形成了思维意识,人的知觉的工作却是并行化的。能够上升到一个抽象的具体概念,你需要大量的知觉的相关单元参与,才能完成的。比如,数字的0和1,这样的概念,对于人脑来说,是一个知觉的概念,并不和硬件的状态直接对应,本身形成这样的知觉概念,就非常不容易,因为这样的抽象的概念,并不和客观世界的某一具体的事物相对应,而是人脑在对客观世界具体的大量的反映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态”,“态”在后面还要解释,先理解成状态。这个“态”,可不是简单的对底层的条件反射,进行一些交并补的初等集合运算,就能得到的。这里面大量的用到了反馈的时序逻辑,这个“态”不是靠单一硬件结构,所能表达的,而是采用一种模糊的宏观运行状态来表达的。由此可以看到,人脑的0和1,其实是一种微程序(知觉)的运行状态的表达,而不是一个微观硬件的精确表达。
, 百拇医药
    人脑对于0和1的运算,是在意识层面上完成的,是依赖语言的,对于这部分的运算速度,取决于语言的速度,是很慢的。

    上升到意识层面的,就必定有语言的参与。人对于串行化的以语言为基础的思维运算,是可以“自我认识”的,也是可以“对外表达”的。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没有“串行化”的主流意识的形成,就不能形成“自我”,多数精神病患者,都是卡在这一关了。精神病患者的大脑,存在多条意识流,所以无法产生“我”,这个概念。

    人脑的知觉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根本不用上升到意识层面,对于意识层面之下的活动,不需要语言的参与,是直接依靠神经网络,由硬件来完成的,这部分运算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比如,图像识别,人脑的意识根本不知道其实如何完成的,也是无法被“自我意识”所感知的。因为人类的意识的基础,是建立在“态”的基础上的,“态”只能感知“态”的转换,不可能感知比“态”粒度小的“微态”,这是因为,为了保证“态”的稳定性,对“微态”上升到“态”之前,进行了滤波,防止干扰,如果,不对“微态”,进行滤波和抗干扰处理,也就根本不能形成“态”,人类就不能形成意识。
, http://www.100md.com
    而电脑却恰恰相反,电脑的0和1,是在人类的思维基础上,先验的明确表达,采用的先验的硬件进行运算。所以电脑在这方面的运行速度,要远远高于人脑。

    但是,电脑在处理“人脑知觉处理的问题”的时候,却是依靠软件实现的,比如图像识别,电脑要采用大量的软件串行化运算来实现,速度很慢,效果也不一定好。

    简单地说,人脑用硬件完成的事,电脑是用软件完成的;人脑用软件完成的事,电脑却是用硬件完成的。

    (2)信息存储方式不同

    人脑没有先验的网络结构,人脑存储信息,主要还得依靠“态”,对于新的信息,得形成新的态来表达,这种“态”,不依赖某一具体的微观结构,更多的是依赖于运行的状态表达。这一点,和全息照相非常类似,任何局部对整体,都有贡献,但整体决不是任何一个局部。

    而电脑具有先验的物理结构,电脑对于信息的存储,是依靠精确的微观物理结构来表达,这种结构与信息一一对应。
, 百拇医药
    (3)信息运算方式不同

    对于人脑,运算同样主要依靠的是态的转换,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运算器和存储器,对于人脑而言,运算即是存储,存储即是运算。运算结果也是一种态,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对于电脑而言,存在明确独立的运算器和存储器,运算是在运算器(CPU)内精确完成的,运算结果是一种微观上的精确表达。

    (4)信息控制方式不同

    人脑采用“态”,作为信息表达的基础,就决定了人脑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非常重要,以后我们还会谈到,这种不确定性,就是灵魂的起源。人脑的不确定性的来源,我们后面还会谈到。人脑就是利用这种不确定性工作的。

    而电脑不是,电脑基本上是按照先验的结构和程序工作的。理论上不会具有不确定性,即使有软件错误,这个软件错误也是包含在先验的设计里的。目前,还没有,一部电脑是依靠错误,来工作的。(我们不是说电脑,不会受突发的硬件干扰,产生程序运行异常,这种情况,会有的,目前,是我们极力避免的,而且我们的电脑,不是利用这种现象进行工作的。)
, 百拇医药
    3.综和分析

    在这里,我们先简单谈谈,人的认知过程,有许多先验的结论,先抛给大家,先有个印象,好知道我的观点,这些论断,后面还要细谈。

    这里先简单综合一下:我们看到,我们的思维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就现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而言,思维的产生毫无悬念,也根本不神秘,是一种必然的,是一种“不依赖于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必然。灵魂不需要有任何特殊的物质载体基础,一切可以称之为“存在”的物质,都可以作为灵魂的载体。深入讨论,以后还得讲。

    那么有了语言之后,人类就可以,不依赖于客观世界的条件反射了,就可以进行空对空的纯主观世界的条件反射(其实,这里的主观和客观很难区分。因为别人的主观世界,对于我来说,其实是客观世界,人的世界的划分,就只有两个,我和非我。),比如,把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这样的行为,等等等等,一种纯思维的思考才产生了。比如,我们现在已经不用,眼前摆个苹果,才能够思考苹果。我们只要在心里说“苹果”,就可以研究苹果了。
, 百拇医药
    二.客观世界的起源

    1.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是从物体开始的,因为物体对于人而言实在,稳定性强,物体对人的各种感官,都会有丰富的刺激。这样我们的世界,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人们肯定会先认识物体。

    这里,我们先明确一个概念,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大家每天都在讲这个存在不存在,那个存在不存在。到底是什么含意?有时候谁也说服不了谁。

    客观存在是客观世界的存在。但关于世界的划分,我说过,本质上,只有两个“我和非我”,但如果这样划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就没办法和其他人交流,于是,“我”就得妥协,“我”除了真正的“自我”,还得包含“他”,如果“我”和“他”矛盾怎么办?还得妥协,这样妥协下去,就会形成一个基本稳定的“主观世界”,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主观世界,就是这样一个经过妥协的,大多数人认可的主观世界。
, http://www.100md.com
    那么,人类的行为判断的依据到底是什么?是客观存在么?根本不是,学法律的学友告诉我们,法律判案的依据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为什么会这样?那法律还有没有公正性?道理很简单,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同样的道理也存在,我们所能讨论的一切存在,本质上全部都是主观存在。如果,有人采取这样一个态度,“你们说吧,反正我说的是客观存在,不论你们怎么反对,他还是存在的。”,这话是在骗自己的,你说的也是主观存在,客观存在是不可说的,你一说出来,就是主观存在。这话只能骗骗自己,以为自己代表了真理。其实任何人都不代表真理,任何理论都不代表真理,科学也一样。我们只能说科学代表了合理,合理是主观的,主观的事物,只能用主观来评判。

    主观存在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划分成几种:感觉的存在、知觉的存在、理性的存在以及科学的存在,科学的存在作为一种最具合理性的主观存在,经常会被人当成一种客观存在的代用品,但真正严格意义上讲,科学存在不是客观存在,只不过就是相对其他存在,科学存在更具合理性。

, 百拇医药     但必须注意,客观世界并不是不可知的。不要因为刚才的论述,就产生一种不可知论。为什么客观世界是可知的,后面还要谈对规律的认识。

    2.物质是什么

    (1)物质一定是能够被认知的

    大家一定会不服气:“客观的东西,怎么能用主观来评价?你还刚才自己说了客观是客观,主观是主观,你肯定是自己搞晕了。”

    为什么把这个标题放在本节的最前面?因为这个特性是大家平时忽略的。我们知道,我们日常所用的“主观世界”,应不仅仅包含“我”,还包含很多的“他”,如果,把他这个范围,再扩大一点,不仅仅包括人类,包括世界的一切事物,那么,这样的“主观世界”就和“客观世界”,统一了。“这样的统一有意思么?文字游戏而已。”,的确是个文字游戏,但游戏可以给我们启发。

    我们再谈论一下这个命题的等价命题,就知道他有没有意义了, “一切不可认知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深入说一下,如果,存在这样的事物,无论如何,都不会通过任何形式,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都不会对主观世界,产生任何的影响,你会发现这样的事物是符合你关于“不存在”的定义。对于这样的东西,我们当然不用去费心。
, 百拇医药
    要谈物质是什么,我们首先,把不可知论排出在外。但不可知论也有一个核心精髓思想,我们是要继承的,就是前面谈论的“主观存在”和“客观存在”的命题。也就是我们说所的,“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命题。

    (2)物质是差异性的表现

    物质的最首要的特性就是差异性,这个特性甚至可以成为物质的代名词,也就是说物质和差异完全等价。

    一个“存在”之所以成为“存在”,就是因为他与其他存在是有差异的,这是物质存在的唯一条件。一个本质上于其他存在没有差异的个体,是根本不存在的,是可以完全合并到其他存在里的。

    那你可能会问:“电子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我们,还能够区分个体的电子?”这个问题问得好,涉及到一种更深的差异,一种“背景”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构造了时空,这个问题很深入,后面慢慢谈。这里先记住“存在等于差异”,“不存在等于背景”没错的。
, 百拇医药
    在时空诞生之前,我还提前谈谈大小,“一个无限大的绝对均匀的东西和一个不存在的无限小的点等价。” 无限大的绝对均匀=不存在=点。

    关于差异性我们谈的很多了,在我的其他文章里,也有很多废话在讲这个问题,就不多讲了。

    (3)物质是态的表现

    我们谈了,存在等于差异,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差异?如果,在存在空间的基础上,我们的差异,就可以表现在空间的差异性上,比如,一个物体,和周围的环境的空间差异上,是一个有外壳的边界,这样的差异我们很好识别。

    也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对物质的认识,产生了一种生动的机械论的感觉,认为物质就是一个无限可分的“小球球”,我还是同样提前告诉你,这样的“小球球”分到最后,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考虑了一个先验的东西在里面,就是静态空间,而且我们目前的空间,还没有考虑时间,后面我们会看到,空间和时间,不是先验的东西,空间和时间同样是被构造出来的,是不可分的东西。
, 百拇医药
    更合理的表达是,存在是一种“态”表现,这里的“态”,我们先借用时间存在以后的“状态”来描述,就像我们说的风,风是空气的流动,但风不是空气。也就像我们说的速度,你可以把速度作为一种真实的物质存在,因为它满足上面的第一条定义,存在等于差异。

    绝对静态的差异,是不可感知的,因为没有“态”倒“态”的转换,违反了我们的第一条原则,绝对静态的差异是不存在的。在空间和时间的构造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看到,空间和时间本质上的同源性,是密不可分的。

    (4)存在是信息的表现

    存在等于差异,很自然的一个论断就是存在等于信息,因为信息论对于信息的定义,本质上信息和差异是等价的。

    信息需要载体,这是一般人直观的认为。所以信息和物质,有本质的区别,两者不可能统一。在时空被起源之前,我也只能,先验告诉大家,信息等于物质,两者是完全等价的。A需要B作为载体,B需要C作为载体,。。。,研究下去,你会发现Z需要A做载体。这样的现象在数学里很平常,比如自然指数函数,他的导数还是他本身。只不过和我们的习惯,不一样,我们习惯一种“无限可分的小球球”的机械论的观点。
, 百拇医药
    放弃“无限可分的小球球”,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你会看的更清楚。

    (5)重新看待电子

    现在我们有了对存在的新的认识,让我们重新看待以前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电子,到现在,大多数人看待电子,还是一个微小的球,尽管他很小很小,但还是个球,我这里先提一种新的说法,做个比喻,加深大家对存在的认识。(这里就是个比喻,不代表实际的结论,不要被误导。)对于时间和空间,我们还按照以前先验的定义,电子其实是一个弥散在整个宇宙内的态函数,在我们观测到电子的地方,存在这样态函数的一个奇异点,我们观测到的,仅仅是这个奇异点,我们把这个奇异点称之为电子。(到底如何奇异,还有待研究。)这个奇异点表现出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差异性。

    (6)1=0的定律

    如果世界仅仅存在一个物体,那么这个物质就不存在。因为不满足认知定律。

    这是一条奇怪的定律,但在关于力的统一中可能要用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