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428968
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微阵列分析;,寡核苷酸序列分析,,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微阵列分析;,寡核苷酸序列分析,1组织芯片制备,2组织芯片检测方法和结果分析,3组织芯片技术的应用,4展望,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微阵列分析;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组织芯片又称组织微阵列(TMA),是将数十个、数百个乃至上千个小组织按预先设计的需求整齐地排列在一张载玻片上而制成的缩微组织切片[1]。该技术利用并行化处理原则、微量化检测的优点,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原理,具有经济、简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能够在DNA、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基因表达。自Kononen等1998年首次报道并证实了其可靠性和实用价值以来[1],该技术备受关注,现已成为分子病理学家和解剖病理学家最有前途的工具之一,并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研究的许多方面,也可用于病理学的其他领域[2]。笔者就组织芯片的制备技术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 组织芯片制备

    1.1 组织芯片制备的设备需求构建组织芯片所需设备包括组织芯片仪(主要为打孔针和距离调节器)和一套切片辅助系统(PAS,包括胶膜、光胶玻片、紫外灯等)。组织芯片仪是组织芯片制作的关键设备,组织芯片仪的打孔针中心有一根配套的实心针,它能将采集到的组织柱从孔心推出。常用的打孔针直径分别是0.6,1.0,1.5和2.0 mm。组织芯片仪的距离调节器能准确地控制打孔针前后左右移动的距离,从而使组织芯片能整齐的排列在组织芯片蜡块中。切片辅助系统可准确地将组织芯片蜡块上的组织点转移到载玻片上,有效避免制作过程中组织片的移位或脱落[34]。但Skacel和倪灿荣等认为用切片辅助系统会影响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信号,提倡用常规的水裱片法[56]。

    1.2 组织芯片的制作

    1.2.1 芯片的设计在制作组织芯片之前,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待检测样本的数目设计组织芯片排列模式,包括芯片上样本的数目、样本在芯片上的布点位置、芯片的方位标记等。一个常规大小(76.2 mm×25.4 mm)的载玻片最多可以布点1 200个样本,如果样本排列过于密集,易导致芯片制作和/或芯片检测失败。大多数研究用组织芯片布点300~500个样本。在受体蜡块的边缘预留一定的空白,能避免因石蜡质量问题导致打孔时出现蜡块碎裂。将相关样本布点在一起有利于显微镜观察检测组织芯片测试结果。组织芯片的位置标记有利于方位辨识。

    1.2.2 受体蜡块打孔受体蜡块指容纳特定小组织的空白蜡块,其蜡质必须具有合适的韧度和硬度。韧度过高,打孔时会出现滞针现象,并且在芯片制作完成以后切片时容易出现掉片、点阵移位及点阵折叠现象。硬度过强容易损伤针头,使点阵周边的石蜡出现裂纹。在国产石蜡中加入适量的硬脂酸钠或将进口石蜡和蜂蜡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克服受体蜡块韧度和硬度不合适的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0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