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 2007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1429036
完善沟通渠道是构筑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之举
http://www.100md.com 徐定南
沟通渠道,,沟通;和谐;医患关系,1和谐医患关系解析,2医患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剖析,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参考文献
第1页

    参见附件(47KB,3页)。

     完善沟通渠道是构筑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之举 (pdf)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具体分析了医患冲突攀升,医患矛盾凸现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笔者认为,病人至上,完善医患沟通技巧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举措。

    关键词: 沟通;和谐;医患关系

    没有健康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没有健康,建设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国家就是一纸空文。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社会公平与进步,同时,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是医疗服务本身的客观要求。因此,提高医生职业素质,构筑一个良好、健康的医患关系对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都具有非常理想的现实意义[1]。

     1 和谐医患关系解析

    医患之间的关系本应该是和谐的、融洽的、同频共振的,然而近些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之间冲突频发,医患纠纷层出不断,医院的医疗秩序扰乱了、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医患间矛盾已成为阻碍医院发展的最不和谐因素。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0年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比例占98%[2]。2005年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多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事件,一些大医院的医疗纠纷年赔偿额以百万元计。因此,从理论上探讨、方法上寻求对策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基层临床的角度就如何探索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做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1.1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 人民群众通过医疗服务感知政府对大众疾苦的关心。近代,不少仁人志士也一致尊崇教师和医生是社会的脊梁。因此,作为生命所托,健康所系的医护群体,承担着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更应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大力弘扬治病救人、悬壶济世的崇高品德,做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神”。

    1.2 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构筑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创建和谐医院的重要环节,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健康保障,无德不成医。中国医学工作者历来遵循“以德为本”的行医理念,北宋宰相范仲淹也曾提出过“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观点。

    1.3 医学发展和进步本身需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医患之间配合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和康复 医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风险性高的学科,其本身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领域,患者和医生必须建立在充分信任、沟通的基础上科学地选定治疗方案,这样才能使双方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实现看好病、治好病的目标。如果患者单方面“自作主张”,又“盯紧”医院和医生,用过高的期望值要求医务人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使广大医护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只会使应该得到适当技术治疗的病人得不到必要的技术保障,同时也难以达到最理想的疗效。因此,如何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医患关系不协调的原因剖析

    引发医患关系的原因很多,特别是近几年来医患关系和矛盾急剧攀升,分析其产生的特有因素,笔者认为除政府的、媒体的深层因素外,主要原因有:(1)办院理念偏离,在公益性和市场化之间徘徊,受利益驱动,追求效益,上硬件,超规模、超范围运行,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不到位、设置不合理,农村医疗水平普遍低下,导致城市、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出现失衡,患者看病贵、看病难,使患者产生抵触心理,稍有不顺,易与医院产生矛盾和纠纷。(2)行风建设不得力,红包、回扣、大处方、乱检查,医德滑坡,医生兼医商,医院变药品市场,患者有病怕进医院。在行风建设上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缺少能切中时弊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对红包现象屡禁不止,对药品回扣监管不力,对器材进销、商业贿赂法律缺位,导致患者额外就医费用增加,激化了患者与医院间的对抗情绪,导致医患关系紧张。(3)服务不到位,病员满意度成为医疗服务到位与否的晴雨表。患者作为接受服务的一方,是顾客,期望得到等值甚至超值服务,但部分医疗单位往往服务意识滞后,只注重效益,对患者意识上不重视,态度上居高临下,操作上马虎了事,造成患者心中不满,即使出现轻微医疗过失,也极易造成患者与医院间的冲突。(4)医护队伍人员素质基础参差不齐。按医疗实践中的岗位表现和职业态度,临床医生大体可分为五种状况,甲等医生视病人如亲人,诊疗服务满怀亲情,使病人感到舒心;乙等医生把病人当朋友,满腔热情,主动服务,病人感到满意放心;丙等医生把病人当病人,富于同情心,认真治病,病人感到友善安心。这三类医生往往知名度高,就医圈子大,病人慕名而至,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坚定维护者,成为医院的支柱和形象。而丁等医生把病人当路人,冷漠无情,使病人感到寒心;戊等医生则不尊重病人,居高临下,恶言训斥,治病反添病,使病人感到伤心。这两类医生由于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依然将疾病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病人生理、心理的感受,只注重自己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与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用语不当,造成病人误解。医患关系间的不和谐其医疗行为可归纳为“四不现象”:(1)不会:沟通是搭建医患理解的桥梁和纽带,也是避免医患冲突的有效手段,但是临床很多医护人员缺乏沟通的技巧、服务的艺术和处理医患矛盾的方法,不愿把病人当朋友。(2)不愿:天生一副“只治病不治人”的职业特征,形成了只见病不见人的服务模式,对病人的需求不愿正确回答,对健康教育缺少理念和意识,不愿把病人当亲人。(3)不能:门诊量大,面对较多应诊者时,在一个病人身上花费较多时间是不能的,于是服务语气急,问无答声,对患者的探询和应答简单了事,接诊缺乏热情,由此造成患者对其服务价值和诊断治疗产生怀疑和不满,往往成为医患冲突的首要原因。(4)不干:有利大干,无利不干,片面追求效益,利益驱动,开大处方、乱检查,开贵药,医院的分配政策向效益好的科室倾斜,医院的资金向效益好的设备投放,理疗、小儿科、康复科等回报率不高的科室发展和建设滞后。

    因为不会、不愿、不能、不干,让患者感受到医疗服务“生、冷、硬、顶”,回答问题用患者听不懂的专业性很强的名词,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声音冷酸尖刻,用语生硬,接待时态度不好,如此医患矛盾怎能不激化,医患关系怎能不紧张。

     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3.1 认识要有高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诸多知名大企业的经营战略发生了显著变化,曾风靡一时的CI战略逐步被新兴的CS战略(customer satisfaction,顾客满意战略)所取代,顾客满意战略说到底就是服务战略,其基本含义就是树立“顾客第一”的观念。世界营销专家布吉尼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学说叫“3A原则”:1A为接受对方(accept),2A为重视对方(appreciate),3A为赞美对方(admire),其基本出发点也是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正确的,企业因顾客而兴亡,医院也因患者而生存。不论是CS理论还是3A原则,其服务文化的核心是遵循“顾客至上”的原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7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