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7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430402
核苷类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汤茂刚,张兆勤
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贺维力,,],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贺维力,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第1页

    参见附件(39KB,2页)。

     核苷类药物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用药顺序、控制病情发展的措施。方法 通过近1年临床筛选病例,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随机分组,进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组(A组)、贺维力组(B组)],并设立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C组),定期检查监测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比较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通过抗病毒治疗,A组患者ChildPuge评分降低, HBVDNA全部转阴,HBeAg阴转率升高,肝功能明显好转,疗效显著,而B组相对来说起效慢,两组无一例患者死亡。而C组疗效最差,死亡2例,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首先选用起效快的拉米夫定迅速控制病情,为防止病毒变异,症状好转后可以改用贺维力继续治疗,减少死亡率及HCC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贺维力

    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因为肝炎病毒没有很好的被抑制,体内HBV复制活跃,出现相关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抗HBV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或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最重要治疗措施[1]。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较多,但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抗病毒治疗报道较少。为了解核苷类似药物在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中的疗效,我科于2005年2月~2006年2月对我院肝炎病房住院患者和肝炎门诊定期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通过核苷类药物应用,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并设立保守治疗对照组分组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皆是最近1年收住院或定期门诊治疗的患者,分为3组。拉米夫定组(A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5~60岁,平均43.6岁;贺维力组(B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6~59岁,平均42.7岁;对照组(C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32~58岁,平均42.3岁。ChildPuge分级在B级,并自发性腹膜炎共15例,且HBeAg均阳性,肾功能正常。

    1.2 肝硬化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4年9月西安会议肝硬化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血清HCVAb或HDVAb阳性及其他非病毒性肝损害。

    1.3 分组方法 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入A、B、C三组。

    1.4 治疗方法 A组:给予拉米夫定0.1 g/d,服用1年。B组:贺维力10 mg/d,服用1年。同时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保肝营养支持疗法及相应对症处理。C组:仅给予常规护肝、降酶、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三组均禁用其他抗病毒药和免疫增强剂。

    1.5 观察方法 三组均每4周检测1次肝功能、HBVDNA、B超、PT、HBeAg/HBeAb转换率、肾功能。并进行ChildPuge分级。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国通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计算。

     2 结果

    A组4周时出现HBeAg血清转换3例,所有患者的HBVDNA在治疗20周时均已阴转,20~48周又有8例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ChildPuge由原来的8.5分降至4.6分。B组4周时无一例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28周始出现4例HBVDNA水平下降,至48周时HBVDNA均有下降幅度为(2.56±1.10)Copies/ml,3例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ChildPuge评分由原来的8.2分降至6.1分。C组至治疗结束时只出现1例HBeAg血清学转换,ChildPuge评分、HBVDNA无明显变化,2例病情恶化死亡。A、B、C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疗效>B组疗效>C组疗效。三组均无明显肾损害,肝脏B超形态、门静脉管腔直径等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A、B组治疗期间无一例意外死亡。见表1。表1 3组治疗前后临床及肝生化指标数据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P>0.05

     3 讨论

    WHO统计全球约3.5亿人HBV慢性感染,每年约120万人死于其相关并发症,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人类战胜乙肝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硬化患者体内HBV复制活跃,干扰素相关副作用又不能应用,核苷类药物疗效肯定,其中拉米夫定、贺维力均是核苷类口服抗病毒药物[2,3],可不同程度抑制HBVDNA复制、改善肝功能。拉米夫定主要通过抑制HBV逆转录酶活性阻止病毒核酸合成,抑制病毒复制。贺维力可有效抑制逆转录酶和DNA多聚酶从而使病毒复制受到抑制。笔者通过对患者

    48周疗效观察,失代偿期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其ChildPuge评分降低,HBVDNA全部转阴,HBeAg阴转率升高,肝功能明显好转,疗效显著,而贺维力组相对来说起效慢。而未抗病毒组疗效最差,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于临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了迅速控制病情,阻止病毒复制,防止出现肝功能进行性衰竭、出血、肝昏迷等严重并发症致死,在患者知情同意且专科医生指导下首先考虑应用起效快的拉米夫定,为防止出现拉米夫定应用过程中常见的HBV聚合酶基因的变异(YMD变异),在迅速控制病情症状稳定后可改用贺维力继续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4,5]。笔者认为随着目前多种其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上市,采取替代或联合应用,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患者的病情能得到一定控制,在充分告知的情况下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和HCC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于不能彻底清除病毒、治疗停止后的反弹和减少基因突变,有待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