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熊胆;,药理作用,,熊胆;,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2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肝脏,利胆退黄,3抗病毒,4预防胆结石及溶解胆石,5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6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化诱导及抑制肿瘤作用,7抗炎、抗菌作用,8促进微循环,9其他作用,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介绍熊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熊胆具有解热、镇痛;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肝脏、利胆退黄;抗病毒;预防胆结石及溶解胆石;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对白血病细胞分化有分化诱导及抑制肿瘤;抗炎、抗菌;促进微循环等药理作用。结论 熊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关键词:熊胆; 药理作用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现广泛采用导管活体引流熊胆汁干燥而成,即引流熊胆。天然熊胆化学成分与引流熊胆颇为相似,主要含有结合型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去氧胆酸、蛋白质、肽、微量游离氨基酸、微量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和无机元素,其胆汁酸通常与牛黄酸、甘氨酸结合,并形成钠或钙盐而存在。熊胆为传统珍稀药材,引流熊胆开辟了丰富的药源,为对其进行广泛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条件。现将其药理作用简述如下。
1 解热,镇痛
熊胆粉能显著降低2,4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的体温升高,对热板及醋酸引起的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1]。
2 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肝脏,利胆退黄
权明吉等[2]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熊胆组、每组各10只,用10 g/L DMN腹腔注射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400 mg/kg熊胆粉灌胃共4周,检测血清AST,ALT值和总蛋白(TP)含量,肝组织做HE、直接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肝组织内胶原纤维的面密度,免疫组化采用SP法,利用单克隆抗体ED1和αSMA观察库普弗细胞(Kupffercell,KC)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satellitecell,HSC)的数量及分布,探讨熊胆粉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结果:熊胆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值下降,AST值明显下降(4370.87±1338.60nkat/Lvs5741.15±1000.20nkat/L,P<0.05),TP升高,肝/体质量比增加,胶原纤维的面密度明显下降[(6.73±1.31)vs(9.90±1.93),P<0.01]。熊胆组肝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轻,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的少。 侯集瑞等[3]研究了熊胆茶的肝保护作用及其抗炎免疫作用。结果:熊胆茶对四氯化碳(CCl4)和D半乳糖胺(DGain)致小鼠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HO)、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