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 2007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428407
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进展
http://www.100md.com 彭磷基,杨 奇
维生素C,1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2维生素C的临床药理作用,3维生素C的抗肿瘤作用,4维生素C的药物代谢动力学,5抗坏血酸治疗肿瘤的体会,[参考文献]
第1页

    参见附件(95KB,5页)。

     维生素C的临床应用进展 (pdf)

    早在公元15世纪初(公元1405年7月11日),我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率船队首次远涉重洋,前后一共“七次下西洋”,航程数万里,直抵非洲海岸。据记载,航行过程中风高浪险,经常多日无法靠岸,发现很多船员腹泻,皮肤生疮,口腔溃烂出血,抵抗力弱,容易发生感染,出现发热,个别严重病人甚至死亡,原因不明。但当航船靠岸,船员能吃上新鲜蔬菜水果时,上述病变就会逐渐消失。西方航海家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也记载了同样病例。稍后,西方医学将其命名为“坏血病”,并预测在新鲜蔬菜水果里有特殊物质,当这种物质明显缺乏时,就可能发生坏血病。近代医学已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给这种物质命名为维生素C(维C),又叫抗坏血酸(ascobic acid)。社会进步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给船长和海员们带来了福音,他们再不会受坏血病的袭扰,维C药片已是常备品,服用方便、效果可靠。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的进展,发现维C有广泛的生理特性和药理疗效,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儿童发育、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防治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1 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

    1.1 维C的合成和生理需要量 根据人类学家和医学家的共同长期研究,人类的祖先—猿人,与各种哺乳动物一样,有自身合成维C的功能,他们的主要食品是植物,特别是绿色植物,不但可以从肠道吸收,而且肝脏可以合成供机体需要的维C,大型哺乳动物如牛、羊每天可自身合成50 mg/kg体重的维C,它们还有较强的储存能力,以保证在冬季和生活在缺乏绿色植物的情况下,也能较长时间不需补充维C。但是,现代人类已失去了自身合成维C的功能,研究表明,[1]人体内缺乏合成维C的关键酶,[葡萄糖-乳酸氧化酶(Igulonolactone oxidase)],在哺乳动物的肝脏内,富含这种酶,而由于人类基因的特殊变化,肝脏内缺乏这种关键酶,致使由葡萄糖生成维C的最后过程受阻,因此必须从外界补充。这和酶有两大来源,一是来自食物,主要是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人类从肠道吸收维C;二是来自含维C的药品。肝脏和脑、心脏、神经肌肉组织等可以短期储存维C,时间大约仅维持3~5天。因此要不断补充,体内储存的维C又分为有生物活性和暂无活性两大类,后者要在特殊转换酶的作用下才能转为活性维C。其生理最低需要量约为75~100 mg。但是在发热、感染、运动、妊娠等情况下,维C的每日需要量将会增加3~5倍。

    1.2 维C的生物学特性

    1.2.1 解毒作用 维C的解毒作用是非特异性的,对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毒素、人体从外界接触和摄入的各种毒素,如细菌、病毒、衣原体、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毒素,以及食物、饮水、空气中所含毒素,包括生物性毒素和重金属。近年来人们特别重视维C对铅、汞、砷、镉等重金属的解毒作用。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包括空气、土壤、水源、农作物、海洋等污染,给临床医学带来严重挑战,因为人体对重金属没有解毒能力,它们在体内长期蓄积,造成心、肝、肾、神经系统等器官组织的慢性中毒,造成功能障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对重金属中毒,目前可用螯合剂如依地酸二钠(EDTA)治疗,近来美国和澳大利亚医学家研究发现,维C对多种重金属中毒有解毒作用,疗效较好、副作用小,已被广泛用于重金属中毒。维C有强大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因此对代谢性酸中毒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2.2 保护肝脏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维C是多种肝脏解毒酶的活化因子和酶促因子,能明显刺激新生肝细胞的DNA合成,促进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恢复,加速肝细胞再生。维C有改善肝细胞功能,可防护各种毒素,特别是来自消化道的各种毒素对肝脏的损害,这是维C的重要功能,特别是对于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后肝硬化等慢性肝脏疾病,维C已经是常规用药,并有公认的疗效。近年的研究发现,大剂量维C有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同时有降低血清胆红素、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缩短凝血酶原时间、改善凝血机制,有利于控制由肝脏疾病引起的出血倾向。动物实验证实,维C可以直接对抗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毒害作用,促使肝细胞再生。

    1.3 人体特殊组织的构成物质 维C是细胞间质和胶原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牙齿、骨骼以及血管壁的正常结构成分之一。坏血病患者的出血倾向与小血管损害有关,后者因维C缺乏而引起。维C还参与酪氨酸合成代谢、叶酸活性转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铁代谢,是人体新陈代谢中不可缺乏的物质。

     2 维生素C的临床药理作用

    2.1 清除自由基作用 美国著名医学家Cathcart和levine称[2],维C是最理想、最快速的自由基清除剂。众所周知,人体在正常新陈代谢情况下,要产生少量游离的化学基团,如OH基,H+等,称为自由基(free radical),这些物质具有较强的酸性,对人体有害,正常人通过肝脏、肾脏将自由基解毒并排出体外。当患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时,自由基产生大量增加,超过人体正常解毒功能;而当患肝硬化、慢性肾炎等严重脏器疾病时,对自由基的解毒和排毒功能减退,上述两种情况均会产生导致酸性物质大量集聚,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对人体各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不但直接加重病情,而且使临床表现复杂化,治疗会面临更大困难,病人预后不良。与其他一些自由基清除剂不同,维C清除自由基的生化反应产物是无毒害的,不会对肝、肾、心、脑等脏器功能造成损害,因为维C在与自由基结合过程中,一部分短暂生成去氢抗坏血酸-自由基化合物,经肾脏排出体外,一部分在经过“水解反应”以后,重新生成维C,恢复生化活性,使体内维C/去氢维C比值保持高比例(大于2以上),去氢维C本身也是无毒产物。因此,维C清除自由基的过程是一个高速、无毒的循环过程,最符合生理反应的要求。

    2.2 抗氧化作用和血管保护作用 维C和维生素E是临床最常用的“抗氧化维生素”。近年来,医学界很重视动脉硬化发病机制中的“氧化应激”理论(oxidative stress theory)。该理论认为,正常血管内膜,特别是动脉血管内膜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这种作用保护了内膜的健全性,防止各种生物和化学毒素损害血管,更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保证血流畅通无阻,也确保各脏器和组织的充分血液灌注,从而保证了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在病理情况下,生物性致病因子如病毒、细菌,化学性致病因子如汞、砷等重金属,代谢性致病因子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都会直接损害血管内膜的健全性和完整性,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后果是脂质侵入内膜,继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另一种改变是氧化应激反应快速激活凝血因子,特别是激活血小板,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如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系统,就会发生心肌梗死,严重者可能死亡。

    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以发生在升主动脉、胸主动脉或降主动脉的任何一段,主动脉瘤破裂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病因,特别是原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者,近年研究发现,维C直接参与大动脉壁弹性蛋白及胶原纤维合成,是激活和调节弹性蛋白酶和胶原合成酶的重要酶促因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5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