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信息
编号:11451640
做医生就要为病人着想——访北京安贞医院孙衍庆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8日 66(总第3374期)
做医生就要为病人着想——访北京安贞医院孙衍庆教授

     按照约好的时间,记者来到北京安贞医院,采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孙衍庆教授。推门而入,和煦的阳光透过玻璃洒满房间,穿着白大褂的孙衍庆教授正坐在诊室里。记者问这位80多岁的老教授:“您现在还出门诊吗?”“是啊,总有病人找,一年前我还上手术台做手术呢。”声音响亮,精神矍铄,在他身上,看不到高龄的痕迹。

    ■踏踏实实做好实验外科

    孙衍庆教授是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上个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其同班同学有后来成为一代名医的王忠诚、王澍寰、王宝恩等等。

    孙衍庆毕业后进入北京友谊医院,即当时的苏联红十字医院工作。在那里,他和3位来自前苏联的专家共事。虽然这些外来专家在学术上还算不上一流,但在医疗服务理念上却对孙衍庆教授以后的医疗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孙衍庆教授说,这些专家的一些思想体现出超前意识,比如强调预防为主,加强卫生宣传,尤其是对待病人的态度,这些前苏联专家始终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总想着假如自己是病人会怎么样。前苏联专家还告诉孙衍庆,做心脏外科手术,不能拿病人“练手”,应该重视实验外科,这对提高技术,保护病人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展一种新的手术之前,前苏联专家一定要去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并让孙衍庆等人观看、学习。
, 百拇医药
    门脉高压症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又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主要是由于肝硬化所致。尽管以往治疗此病有很多办法,但效果都不是很满意。比如最常用的门腔侧侧分流术,术后患者的脑病并发症较多,高达40%。孙衍庆发现,产生此并发症的原因与血液分流量有关。由于常规手术后,门脉入肝脏的血液分流量较少,使肝脏功能恶化,从而导致脑病。于是他就研究如何控制高压的流量和程度。经过动物实验研究、测量、计算,他发现传统手术的吻合口太大,于是将吻合口重新设计、分类,在实验成功后应用于临床,结果手术降压满意,使肝性脑病的并发症降至10%。“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在上个世纪90年代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孙衍庆教授还在马凡氏综合征的手术治疗、降主动脉瘤外科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治疗等方面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这些成绩,无不是在实验外科研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取得的。

    ■医生要学会保护病人

, 百拇医药     孙衍庆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要保护病人”。

    任何一名外科医生在其医疗生涯中,都会面临很多“第一次”。孙衍庆说,越是新手术,越要慎重,要把保护病人放在第一位,要由有经验的人来帮助完成手术。这样既保护了病人,又能帮助青年医生提高。比如冠脉搭桥手术,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吻合血管,但这个吻合口很小,如果缝少了就容易出血,缝多了则容易狭窄。因此就要求手术者在临床上至少担当过这一手术的助手,同时还要做动物实验来练习技术,比如用兔耳朵上的动脉来锻炼,才能主刀进行手术,千万不能在病人的身上练习。

    他说,创新在外科领域很重要,但开展新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病人,因此在做手术之前就得考虑这个手术能给病人带来什么益处,要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是病人,这个手术还做不做。例如目前比较普遍的支架治疗,对有些不放也可以,而放了似乎会给病人带来好处的病例,多数有经验、负责任的医生是不做的,因为没有必要,但有些医生就会做,认为能多一个练手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思想行为。
, 百拇医药
    孙衍庆认为,好医生的标准,首先就是要多站在病人的立场为病人考虑。拿医生的一项基本功——问病历来说,很多时候,有些来看病的老人会诉说个没完,然而他们说的和医生问的问题是两回事,这时候医生尽管着急,也不能跟病人着急,要想办法引导病人说起需要知道的话题。可现在有些医生对病人态度很不好,动不动就说“说那么多干嘛,没用,少说点”,这样和病人的关系就不可能好。因为人是有思想活动的,病人有很多想法。另外,病人大多不懂医,并不知道哪些话有用、哪些话没用,作为医生给他们看病要学会引导。孙衍庆说,要当个好医生,还要认真对待病人所做的各种检查。目前临床上检查方法很多,临床医生是最后的决断者,需要对这些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这就需要医生不断加强学习,拥有广泛的知识。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困难,但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一生的时间挺长的。”84岁的孙衍庆这样勉励年轻医生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加强学习。

    本报记者朱国旺

    图为张衍庆教授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