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 属泄泻 痢疾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9日
肠胃病 属泄泻 痢疾
夏季肠胃病盛行,尤其台湾地处亚热带,天气炎热往往使人食欲下降,喜欢吃冰凉的食物消暑,海岛型气候潮湿,食物又容易腐败发霉,细菌也容易滋长,肠胃道疾病也就容易乘虚而入,而腹泻可分为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吸收面积减少及肠道运动性改变等。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西合作医疗中心医师黄国钦指出,传统中医属于「泄泻」、「痢疾」的范畴。从肠道生理观点来看,正常情形下,食物在肠胃道中经过消化,营养成份被吸收后,所剩的残渣在直肠中逐渐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此与中医所说饮食入口需经脾升胃降及六腑传化的观念相当。
然而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肠道内容物容积及在肠胃道的推动速率需适切地配合,如果肠道内容物容积因含水量太多而相对过大,或通过肠子的速度快于平常,以致所含水分还来不及被身体吸收,就会腹泻。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脾湿则影响脾的升发运行,则成腹泻。由此看来,中西医对于腹泻的观点,其实一致。
, 百拇医药
黄国钦表示,渗透性、分泌性、渗出性腹泻均起因于肠道内容物容积主动增加所致,但三者间有所不同。
渗透性腹泻因于不可吸收的溶质增加肠腔内的渗透压,导致大量水份透出到肠管内,如胰脏功能不足或乳醣不耐症便属此类。在中医,则属「湿泻」、「食伤」,以泻下多水、肠鸣但腹痛不甚、泻后痛减为主要见症。有时候,这种不可吸收的溶质也可能是故意投予的,如西药常用的 MgO、 lactulose、矿物油,及中药的芒硝、火麻仁、及部分富含寡糖成份的中药(常见于滋阴药)均属此类。
分泌性腹泻则是由于主动的离子分泌,导致大量水份分泌至肠道。导致分泌性腹泻的原因往往与毒素有关,如轮状病毒感染、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肠毒素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霍乱弧菌所产生的霍乱毒素。毒素使 cAMP浓度的急剧升高,抑制肠粘膜细胞对钠的正常吸收,并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氯化物和水,导致肠腔水份与电解质大量聚集,因而出现剧烈的水样腹泻。
, http://www.100md.com 渗出性腹泻则与发炎有关,肠胃道内的发炎细胞释出前列腺素导致腹泻,大便中通常含有发炎细胞。在中医有别于「泄泻」,而属于「痢疾」的范畴,以腹痛、便中带有脓血、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人往往合并发烧及腹部压痛症状。其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发炎性疾病、肿瘤、物理化学物质刺激等,如沙门氏杆菌、志贺氏杆菌、难治梭菌、痢疾阿米巴、发炎性肠道症候群(包括溃疡性大肠炎、克癃氏病)、放射性结肠炎,及癌症的化学治疗等均是常见的病因。
吸收面积减少同样会造成肠道内容物容积相对增多。但有别于前三者,此肠道内容物是被动的因为水份未被足够的吸收而造成腹泻。在外科手术后的短肠症候群,或肠间瘘管造成肠内容物未能有效通过足够的吸收面,均是此一病症的病因。此外,小肠绒毛萎缩,或幼儿肠胃发育尚未健全,也可能造成相对吸收面积不足,而导致腹泻,在中医,属于「脾虚泄泻」。
肠道运动性改变涉及肠子向前动力的协调性问题,可被动性的因于肠道内容物或外界的物理性刺激,药物的影响或主动性的导因于肠道本身神经肌肉活动的增加所致。冰凉或辛辣的饮食、寒冷的天气,均会刺激肠胃导致蠕动增快,在中医属于「洞泻」、「肾泻」。药物方面会增加肠胃蠕动的则不胜枚举,如西药的 Bisacodyl,或中药的大黄,均是代表性药物。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加速肠道的蠕动,造成腹泻。
此外,紧张、焦虑也会藉由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到肠胃道的蠕动,在激躁性大肠症候群的患者便可能造成腹泻。中医所谓的肝气乘脾所造成的腹泻,便类似于此。其症状特点往往为泻一阵、停一阵,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值得特殊一提的是,在粪便紧塞时,会造成机械性肠隔,此时肠道的蠕动也会增加,但只有液体可以通过部份阻塞位置,造成水泻。此一情形与中医所言的「热结旁流」十分类似。, http://www.100md.com(簡瑞吉)
夏季肠胃病盛行,尤其台湾地处亚热带,天气炎热往往使人食欲下降,喜欢吃冰凉的食物消暑,海岛型气候潮湿,食物又容易腐败发霉,细菌也容易滋长,肠胃道疾病也就容易乘虚而入,而腹泻可分为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吸收面积减少及肠道运动性改变等。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西合作医疗中心医师黄国钦指出,传统中医属于「泄泻」、「痢疾」的范畴。从肠道生理观点来看,正常情形下,食物在肠胃道中经过消化,营养成份被吸收后,所剩的残渣在直肠中逐渐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此与中医所说饮食入口需经脾升胃降及六腑传化的观念相当。
然而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肠道内容物容积及在肠胃道的推动速率需适切地配合,如果肠道内容物容积因含水量太多而相对过大,或通过肠子的速度快于平常,以致所含水分还来不及被身体吸收,就会腹泻。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脾湿则影响脾的升发运行,则成腹泻。由此看来,中西医对于腹泻的观点,其实一致。
, 百拇医药
黄国钦表示,渗透性、分泌性、渗出性腹泻均起因于肠道内容物容积主动增加所致,但三者间有所不同。
渗透性腹泻因于不可吸收的溶质增加肠腔内的渗透压,导致大量水份透出到肠管内,如胰脏功能不足或乳醣不耐症便属此类。在中医,则属「湿泻」、「食伤」,以泻下多水、肠鸣但腹痛不甚、泻后痛减为主要见症。有时候,这种不可吸收的溶质也可能是故意投予的,如西药常用的 MgO、 lactulose、矿物油,及中药的芒硝、火麻仁、及部分富含寡糖成份的中药(常见于滋阴药)均属此类。
分泌性腹泻则是由于主动的离子分泌,导致大量水份分泌至肠道。导致分泌性腹泻的原因往往与毒素有关,如轮状病毒感染、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肠毒素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霍乱弧菌所产生的霍乱毒素。毒素使 cAMP浓度的急剧升高,抑制肠粘膜细胞对钠的正常吸收,并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氯化物和水,导致肠腔水份与电解质大量聚集,因而出现剧烈的水样腹泻。
, http://www.100md.com 渗出性腹泻则与发炎有关,肠胃道内的发炎细胞释出前列腺素导致腹泻,大便中通常含有发炎细胞。在中医有别于「泄泻」,而属于「痢疾」的范畴,以腹痛、便中带有脓血、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人往往合并发烧及腹部压痛症状。其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发炎性疾病、肿瘤、物理化学物质刺激等,如沙门氏杆菌、志贺氏杆菌、难治梭菌、痢疾阿米巴、发炎性肠道症候群(包括溃疡性大肠炎、克癃氏病)、放射性结肠炎,及癌症的化学治疗等均是常见的病因。
吸收面积减少同样会造成肠道内容物容积相对增多。但有别于前三者,此肠道内容物是被动的因为水份未被足够的吸收而造成腹泻。在外科手术后的短肠症候群,或肠间瘘管造成肠内容物未能有效通过足够的吸收面,均是此一病症的病因。此外,小肠绒毛萎缩,或幼儿肠胃发育尚未健全,也可能造成相对吸收面积不足,而导致腹泻,在中医,属于「脾虚泄泻」。
肠道运动性改变涉及肠子向前动力的协调性问题,可被动性的因于肠道内容物或外界的物理性刺激,药物的影响或主动性的导因于肠道本身神经肌肉活动的增加所致。冰凉或辛辣的饮食、寒冷的天气,均会刺激肠胃导致蠕动增快,在中医属于「洞泻」、「肾泻」。药物方面会增加肠胃蠕动的则不胜枚举,如西药的 Bisacodyl,或中药的大黄,均是代表性药物。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加速肠道的蠕动,造成腹泻。
此外,紧张、焦虑也会藉由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到肠胃道的蠕动,在激躁性大肠症候群的患者便可能造成腹泻。中医所谓的肝气乘脾所造成的腹泻,便类似于此。其症状特点往往为泻一阵、停一阵,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值得特殊一提的是,在粪便紧塞时,会造成机械性肠隔,此时肠道的蠕动也会增加,但只有液体可以通过部份阻塞位置,造成水泻。此一情形与中医所言的「热结旁流」十分类似。, http://www.100md.com(簡瑞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