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48940
博之以文 约而能化——读孟英医著心得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26期
     裘沛然教授曾为《中医药文化》杂志题词:“博之以文,约而能化。”意为从多方面吸取文字(文章)中的精华、内涵来充实自己,并通过归纳、综合,加以分析,创造性地发挥并灵活运用之。表现在医生身上,就是能把书读活,确有心得体会,从而治病救人,取得良好的疗效。在这方面,王孟英堪称历代医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重庆堂随笔》注云:“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书,庶可以为医矣……病变无穷,证随体异,治虽宜遵古训,亦须活法在人。神而明之,化而裁之,非通才实学卓识深思者,恶足以语此?”这里对于医生的要求颇高,所谓通才,就是必然要具有渊博的学识。孟英从14岁丧父起即开始学医,埋首苦读,不为外事所干扰,“足不出户庭者十年,手不释卷者永夜”。在《归砚录》序中,彭兰媛说他是一位“博雅君子”,“储八斗之才,富五车之学,而尤长于医。疗疾之神,人莫能测。”可见他打下的医学功底之深厚,后来其医术之精湛也的确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就从其所编的《温热经纬》一书,即可看出孟英阅览书籍之多、涉猎之广。除《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著作外,他还对当时的名家如吴鞠通、沈尧封、薛生白、叶天士、章虚谷、余师愚、柯韵伯、徐洄溪和王秉衡等人的医论都作过一番精心的研讨,并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如其注《柳州医话》、《重庆堂随笔》,评《古今医案按选》、《愿体医话》等。尤其是在《温热经纬》第5卷方论中,他引用了邹润安的解释和论述共22处,几乎占全部113方的大约五分之一。邹氏为江苏武进人(属常州),著有《本经疏证》等书,为孟河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但惜其名不若马培三、费伯雄、巢崇山和丁甘仁等显赫,未为更多的人所重视。孟英却独具慧眼,从邹氏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并评价颇高,说:“邹氏之书,疏经旨以证病机,俾古圣心源,昭然若揭。不但有裨后学,足以压倒前人。”王孟英之所以能成为一时宗匠,一代名医,是与他广搜博取,刻苦学习分不开的。章华徵曾有诗称赞他:“功深著作琳琅富,学究岐黄岁月淹。”在清代医家中,王孟英遗留下来的医案及笔记等著作最多。他临床三十余年,笔耕不辍,始终如一,携其砚于身边,故将其所录题名“归砚”。《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就是王孟英一生心血的结晶。汪汩桢称赞其所编《温热经纬》云:“生平著述等身,当以此书称首”,所谓“千狐之裘,百衲之琴”。“千狐”和“百纳”,需要多少的材料呵!曹炳章重刊《归砚录》序亦云:“其间议病论证,或表著前徽,或独抒心得……皆能发前人所未发,悟前人所未悟。”一个“发”和“悟”,就是“约而能化”的结果。一部《王孟英医案》就足以说明,其对病机的阐述是何等的精辟,何等的深入浅出,对疾病的剖析和认识何等的精深。可见他确实“化”出了精彩,“化”出了水平,“化”出了一般医生所难以达到的疗效和高度。故此有人为撰一联赠之曰:“古镜照神,是有真宰;明漪绝底,如见道心。”, 百拇医药(王昆文 四川自贡市自流井区运输公司医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