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信息
编号:11448835
治病求本补土滋阴——张静生学术思想举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28期
     张静生,男,汉族,1941年生。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张静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级课题10项。获国家、省级成果7项。2006年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立项。发表论文20余篇,著作4部。

    张静生教授从医4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内科疑难病的研究,特别是重症肌无力及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工作。擅长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心肌炎、心律不齐、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治疗理念。他治学严谨、求实,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治病求本,理论联系实际。他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和朱丹溪的滋阴论,临床上主张从培补脾肾入手治疗疑难病及老年病。同时提倡吸取现代科学技术,认为现代科技发展是中医理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有益补充和的巨大推动力。

    读经典,学各家,做临床
, 百拇医药
    张静生认为,传统的中医学所以能跻身世界医学之林,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原因就是中医能治病,不仅能治慢性病,也能治急性病。目前循证医学悄然兴起,对健康内涵有了新的认识,而这些无疑与中医学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诊疗疾病特色不谋而合。中医把调整人的整体功能作为诊断治疗的根本着眼点,强调个体与环境的差异性,在临床治疗上始终贯穿着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特色,并能在不干扰人体生命活动情况下,从事医学研究,这就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和特点。

    他主张治学首先要博览群书,广泛猎取诸医家之长,研究各家学说,掌握各流派的学术思想,博学历代名家专长。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只有广泛浏览群书,才能充实自己的见闻,扩大知识领域,然后归纳总结,提纲挈领,总结精华,灵活运用于临床,才能达到炉火纯青。同时又要不断吸收现代科学的新知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研究方法,在发扬古训的同时,做到师古而不泥古;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各家之长,弃自己偏执之短,真正做到常读常新。要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标准,探索规律,总结经验,推动中医跟上时代的步伐。
, 百拇医药
    治病求本,审因论治

    治病求本,是中医临床的精髓、核心,求本是针对病因、病机予以彻底根除。张静生认为,审因论治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常识,抓住病机,就抓住了病变的实质。审因的过程就是辨证的过程,辨证论治就是通过临床现象分析,总结,推理,判断病理本质。传统中医病因学最大特点就是辨证求因,是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认识病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用药提供依据。

    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出现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临床上要审察这些病理变化的来龙去脉、发展趋势及危害,抓住主要矛盾。比如痰瘀相兼者,当辨因痰致瘀,还是因瘀停痰,探求其形成的原因,以明确治瘀治痰的缓急、主次;或者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如运脾化湿,以绝生痰之源,通过治痰之本,治瘀之标,而消除其病理因素。

    提倡小方,善治疑难病症
, 百拇医药
    张静生提倡小方、经方治大病,反对大处方。他认为小方一则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二则减少药物的毒性,三则节约药材。主张处方每味药在5~15g,药味在6~10味之间。小方看似平淡,但临床必须辨证准确,明辨病机,才能治愈疑难病证。在药味少、药量轻的前提下,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医者必须有精深的学识,高超的医术。小方运用得当,实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果。

    传承与创新并举

    张静生认为,中医的生命在于传承与创新。他主张在继承和发掘整理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医,多出成果,才能在学术上取得突破。要发展就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做到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做一名讲求实效的中医。

    他总结,学术争鸣与创新,带来了中医的不断进步。回顾中医药发展史,不论金元四大家,还是明清温病学派的涌现,都是不断创新的结果。金元四大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从实践中对医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进行新的探讨,阐发了各自不同的认识,创立各自的理论学说。这种学风,创新精神延至明清两代,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对中风的病因与治法的认识,更趋于完善,开拓了中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因此,中医要发展必须传承与创新并举。, 百拇医药(廖仲付)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全国名中医 > 张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