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 科研为先——河北以岭医药集团的科学创新发展模式
以中成药生产为主业的河北以岭医药集团自成立15年来,为何能在我国竞争激烈的医药行业中稳步崛起?首先源于集团的共识:“两千年中医药发展史体现了以学术发展为主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医学与药学不可分和开放兼容促发展的学科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创新了发展模式即科研、教学、临床、生产、营销“五位一体”运行机制。在向现代医药高新技术集团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始终从三个角度实现着这种共识。
一、科技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体制与机制“五位一体”
科研方面:该集团与河北医科大学联合,共享该大学的研究院平台,在其下建立了国内首家络病研究室即河北省络病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还发起、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承办了《疑难病杂志》并开设了络病论坛。集团还下设了药学研究中心、药理研究中心等,建立了现代中药的提取、分离和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中医理论原始性创新与现代中药研发的有机结合。该集团现已成为国内从事络病理论及新药研发的主要基地。
, 百拇医药
教学方面:该集团与河北医科大学共同建立了大学附属医院之一——以岭医院。由于该医院是大学的教学医院,因此建立了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的教学和培养工作。
临床方面:以岭医院拥有500张床位和40个临床医技科室。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创立的肌萎缩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下设神经元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脊髓病变4个研究室,接诊患者遍及国内各省市及海外,把学术创新与临床科室建设及新药研发密切地结合起来。
生产方面:该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占地164亩,建有胶囊、软胶囊、片剂、颗粒剂、滴丸和针剂6条符合GMP标准生产线,建立了现代化制药规模与质量保证体系,从而实现了把创新的学术思想迅速转变为产业化。
营销方面:集团建立了覆盖全国及海外的营销网络,高层次的专业化营销模式向临床医师准确传达了创新的络病理论及产品信息,为创新的学术成果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他们的主导产品通心络不仅成为国内心脑血管病主导品牌,也已作为药品在韩国注册并取得了良好销售业绩。
, 百拇医药
二、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中药科技平台
该集团“以科技为先导”作为发展宗旨,高度重视两方面的建设。一是构筑现代中药科技平台。集团把每年销售收入的6%~8%作为科研经费,先后投资建设了药学研究中心和药理研究中心,构筑起了现代中药科技平台。这两个中心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中药科技平台。二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科技管理战略。近年来,集团制定了《科研管理办法》、《科技档案管理办法》、《科研立项管理办法》、《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政策与措施,以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并推进科技及其体制的创新。这些政策与措施,主要用于鼓励科技人员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省部级课题,使集团公司的科研活动与国家或省市的科技需求挂钩。近年来,集团已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和国家“十五”攻关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已鉴定课题水平居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8项、国内领先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与此同时,集团取得了国家准字号新药9个,科技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集团整体水平快速发展。
, 百拇医药
三、以学术创新带动临床科研和中药研发
“理法方药是中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理法的方药只能是天然药物而非中药。”这是集团对中药的理念。因此,他们注重通过中医理论研究、学术创新带动临床科研。通过开辟这条以自主创新实现中医药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集团发展新途径,不但促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发,还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他们坚持进行络病学说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研究。“十五”期间,该集团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专家对科研结果鉴定为:“该项研究按照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对络病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初步建立‘络病证治’,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属国内外创新性科研成果。”他们又在临床以络病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流感和重症肌无力等难治性疾病治疗,提高了其临床疗效,也带动了络病理论指导下系列创新药物研发。至今,集团已完成了5个以络病理论指导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
, 百拇医药
在运用奇经理论和络病学说对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类疾病的研究中,该集团提出了“奇经论治、五脏分证、三焦分治”的痿病治疗新理论,创立了“扶元起萎、养荣生肌”的新疗法,形成痿病治疗的独特理、法、方、药理论体系。他们依据上述理论体系研制的运动神经元病治疗药物肌萎灵注射液被列入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进行的联合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该集团以学术创新带动了临床科研和新药研发,其“五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又促进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例如,通心络胶囊研究是以络病学说探讨心脑血管病的中医病理机制,首次提出了络脉绌急——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痉挛的内在联系,首创把搜风解痉通络药用于冠心病治疗,为心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百拇医药(胥晓琦)
一、科技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体制与机制“五位一体”
科研方面:该集团与河北医科大学联合,共享该大学的研究院平台,在其下建立了国内首家络病研究室即河北省络病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还发起、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承办了《疑难病杂志》并开设了络病论坛。集团还下设了药学研究中心、药理研究中心等,建立了现代中药的提取、分离和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了中医理论原始性创新与现代中药研发的有机结合。该集团现已成为国内从事络病理论及新药研发的主要基地。
, 百拇医药
教学方面:该集团与河北医科大学共同建立了大学附属医院之一——以岭医院。由于该医院是大学的教学医院,因此建立了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的教学和培养工作。
临床方面:以岭医院拥有500张床位和40个临床医技科室。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创立的肌萎缩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下设神经元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脊髓病变4个研究室,接诊患者遍及国内各省市及海外,把学术创新与临床科室建设及新药研发密切地结合起来。
生产方面:该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占地164亩,建有胶囊、软胶囊、片剂、颗粒剂、滴丸和针剂6条符合GMP标准生产线,建立了现代化制药规模与质量保证体系,从而实现了把创新的学术思想迅速转变为产业化。
营销方面:集团建立了覆盖全国及海外的营销网络,高层次的专业化营销模式向临床医师准确传达了创新的络病理论及产品信息,为创新的学术成果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他们的主导产品通心络不仅成为国内心脑血管病主导品牌,也已作为药品在韩国注册并取得了良好销售业绩。
, 百拇医药
二、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中药科技平台
该集团“以科技为先导”作为发展宗旨,高度重视两方面的建设。一是构筑现代中药科技平台。集团把每年销售收入的6%~8%作为科研经费,先后投资建设了药学研究中心和药理研究中心,构筑起了现代中药科技平台。这两个中心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现代中药科技平台。二是实施以人为本的科技管理战略。近年来,集团制定了《科研管理办法》、《科技档案管理办法》、《科研立项管理办法》、《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政策与措施,以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并推进科技及其体制的创新。这些政策与措施,主要用于鼓励科技人员申报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省部级课题,使集团公司的科研活动与国家或省市的科技需求挂钩。近年来,集团已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和国家“十五”攻关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已鉴定课题水平居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8项、国内领先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与此同时,集团取得了国家准字号新药9个,科技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集团整体水平快速发展。
, 百拇医药
三、以学术创新带动临床科研和中药研发
“理法方药是中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理法的方药只能是天然药物而非中药。”这是集团对中药的理念。因此,他们注重通过中医理论研究、学术创新带动临床科研。通过开辟这条以自主创新实现中医药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集团发展新途径,不但促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发,还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他们坚持进行络病学说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研究。“十五”期间,该集团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专家对科研结果鉴定为:“该项研究按照中医学术自身发展规律对络病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初步建立‘络病证治’,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为络病学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属国内外创新性科研成果。”他们又在临床以络病理论指导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流感和重症肌无力等难治性疾病治疗,提高了其临床疗效,也带动了络病理论指导下系列创新药物研发。至今,集团已完成了5个以络病理论指导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
, 百拇医药
在运用奇经理论和络病学说对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类疾病的研究中,该集团提出了“奇经论治、五脏分证、三焦分治”的痿病治疗新理论,创立了“扶元起萎、养荣生肌”的新疗法,形成痿病治疗的独特理、法、方、药理论体系。他们依据上述理论体系研制的运动神经元病治疗药物肌萎灵注射液被列入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进行的联合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该集团以学术创新带动了临床科研和新药研发,其“五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又促进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例如,通心络胶囊研究是以络病学说探讨心脑血管病的中医病理机制,首次提出了络脉绌急——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痉挛的内在联系,首创把搜风解痉通络药用于冠心病治疗,为心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百拇医药(胥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