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张功耀
编号:11448797
从一句广告词说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6日 新语丝
    大约是一个生产钙片的制药企业,为了吸引观众买钙片,写了这样一句广告词(大意):“一片顶五片,加量不加价,还挺实惠”。

    我曾经为这句广告词喷饭,而今竟记不起它的出处了。

    这句广告词明显折射出我们中国人普遍爱贪小便宜的心理。其实,药品“不加价”可能是正确的。如果不尊重医学规律,随随便便“加量”,则可能违背了药典的规定。毕竟买药不是买馒头和买扎啤。只有那些任何小便宜都想贪的人,才会津津乐道于药品加量不加价的“实惠”。

    下面这个小故事,发生在美国和发生在中国,可能会有不同的结局。

    在美国,一个病人预约了一个医生上门服务。医生非常认真地检查了病人的身体之后,病人问医生:“需要吃什么药?”医生说:“不要吃药,多休息,多喝水,多吃水果,就可以了”。说罢,医生扬长而去。一周以后,病人在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情况下居然好了。可是,不久他却收到邮局寄来的账单,要他出100美元给那位为他上门服务的医生。病人情心乐意地支付了这笔账单,因为他觉得这样“挺实惠”。

    在我们中国,像这样只是检查了一下身体,没有接受过医生的任何治疗,居然要收这么贵的上门服务费,恐怕病人不接受,医生也不会这样干。如果遇上中医生,怎么也得“先吃两付药试试”。由于中药起效慢,可能不等两付中药吃完,病就已经自愈了。于是,这两付中药留给患者的印象一定是“非常灵”。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两付药还没有吃完病就好了,一定是“挺实惠”!

    有趣的是,在美国当代发生的事情,在我们中国古代也曾经有过。

    据《列子?力命》记载,季梁曾经找矫氏、俞氏、廬氏三个医生看病,季梁对三个医生的不同诊治,给了三个不同的回敬。第一个医生矫氏,对季梁的病进行了“风寒”、“虚实”、“饥饱无常,色欲过度”之类的解释,然后,又推荐季梁吃药,并且认为,可以治好季梁的病。这样的医生,季梁称之为“众医”。季梁马上把他赶走了。第二个医生俞氏,看出季梁的病由来已久,而且“不可已也”,季梁把他列为“良医”,请俞氏吃了饭再走。第三个医生廬氏,看了季梁的病之后说,疾病本身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由天、不由人,也不由鬼,任何药石都是不起作用的。季梁把廬氏尊为“神医”,然后“重贶遣之”(重礼相送)。也许是巧合,季梁的病真的不久就不药自愈了。

    可见,在列子看来,“不药自愈”的实惠,要比“药到病除”的实惠,更加实惠。一个医生能够对某种疾病判断出吃什么药有效,充其量算是个平平常常的“众医”,如果能够判断出某些疾病可以不药自愈才是“神医”。很明显,从东汉的华佗、张仲景,到现在的“中医泰斗”和“中医院士”,没有一个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也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努力,甚至西医通过病程观察指出了疾病的自愈性,当今的“名老中医”们还大不服气。

    神医不在创造“药到病除”的奇迹,而在判断疾病的“不药自愈”。这意味着,一个劝你不要吃药的医生,可能是神医;那些在你没有疾病的时候也劝你买他的药“四季养生”的,则十有八九是骗子。, 百拇医药(张功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