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18期
编号:11448760
反复腹泻、反酸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18期
反复腹泻、反酸

     病历摘要

    患者,女,38岁,因“反复腹泻1年半”入院。患者1年半前无诱因出现油腻餐后腹泻,为稀水便,可见油滴及未消化食物,无脓血,20余次/日,量中,伴脐周钝痛,不向腰背部放散,便后腹痛无缓解,里急后重明显,无恶心及呕吐,不伴反酸及呃逆。当地医院诊断“肠炎”,予以地衣芽孢杆菌(整肠生)等治疗半月,症状缓解,大便1次/日,成形。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2次,每次持续半月,抗生素等治疗可缓解。患者11年前曾患“肺结核”,经正规抗结核治疗6个月,已愈。贫血10余年,未明确诊断及治疗。否认胰腺炎病史。当地医院曾做腹部彩超,见肝内高回声结节,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全消化道造影未见异常。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炎症。肠镜检查正常。患者口服复合消化酶(达吉)治疗约1个月,症状减轻,但仍有水样便4~5次/日;8个月内体重下降10 kg。

    讨论

    从病理生理角度来讲,腹泻可分为下列5种:(1)渗透性腹泻 是由肠内容物渗透压增高,阻碍肠内水分与电解质的吸收而引起,禁食可缓解。(2)分泌性腹泻 由胃肠黏膜分泌过多的液体引起,每日腹泻量至少1升以上,禁食不缓解。(3)渗出性腹泻 是由黏膜炎症、溃疡、浸润性病变致血浆、黏液、脓血渗出,见于各种肠道炎症性疾病。(4)动力性腹泻 由肠蠕动亢进致肠内食糜停留时间缩短,未被充分吸收所致的腹泻,如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5)吸收不良性腹泻 由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引起,如小肠大部分切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多数腹泻非一种机制所致。

    患者为中青年女性,以腹泻为主要表现,慢性病程,症状反复;腹泻在油腻餐后发作,呈稀水样便、次数多、可见油滴及不消化食物,需要考虑吸收不良性及渗透性腹泻,胰源性可能性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