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疾病之间关系密切
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邵健民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就提出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精辟论述,它以人和自然界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四时六气为中心,把气候对人类健康及发病的关系具体、完整地诠释出来,对医学发展、疾病防治有着更加自然客观的指导意义。
《内经》认为:如果气候变化急剧,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限度,或者由于人体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及时适时调节时,疾病就发生了。同时,因气候不同,或人自身体质的不同,而表现各异,由此又决定了治疗方法的各异。如“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肋,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虐,冬善病痹厥”等对某些季节性的多发病或时令病做出了详实地总结,为防治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年四季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交替,不应变化过于强烈,如果该热不热,该凉不凉或骤冷骤热温差过大,都会导致人体调节不及时而诱发疾病,尤其对儿童、老人及体弱、宿疾、陈病者,换季时节,多为发病季节,应根据内经提出的相关论述加以预防及指导治疗。
结合去年、今年的气候来讲,去年暖冬,该冷不冷,今年倒春寒,该热不热,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去年暖冬,阴气不藏,真阴失养,不能适应春生需求;加之今年倒春寒,阳气受损,故热性疾病不多,而以虚火(阴虚生虚热)、寒湿(阳虚生虚寒)性疾病多见,如头晕、耳鸣、消化不良、颈椎病、咽干、沙哑、周身痛、郁闷、乏力多见。因发病偏于虚证,所以治疗用药切忌大热、大寒,应参照四时气候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证下药。
总之,明确气候与疾病的相关性,运用内经保健、预防、治疗经验,就可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百拇医药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经典著作《内经》就提出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精辟论述,它以人和自然界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四时六气为中心,把气候对人类健康及发病的关系具体、完整地诠释出来,对医学发展、疾病防治有着更加自然客观的指导意义。
《内经》认为:如果气候变化急剧,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限度,或者由于人体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及时适时调节时,疾病就发生了。同时,因气候不同,或人自身体质的不同,而表现各异,由此又决定了治疗方法的各异。如“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肋,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虐,冬善病痹厥”等对某些季节性的多发病或时令病做出了详实地总结,为防治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一年四季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交替,不应变化过于强烈,如果该热不热,该凉不凉或骤冷骤热温差过大,都会导致人体调节不及时而诱发疾病,尤其对儿童、老人及体弱、宿疾、陈病者,换季时节,多为发病季节,应根据内经提出的相关论述加以预防及指导治疗。
结合去年、今年的气候来讲,去年暖冬,该冷不冷,今年倒春寒,该热不热,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去年暖冬,阴气不藏,真阴失养,不能适应春生需求;加之今年倒春寒,阳气受损,故热性疾病不多,而以虚火(阴虚生虚热)、寒湿(阳虚生虚寒)性疾病多见,如头晕、耳鸣、消化不良、颈椎病、咽干、沙哑、周身痛、郁闷、乏力多见。因发病偏于虚证,所以治疗用药切忌大热、大寒,应参照四时气候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证下药。
总之,明确气候与疾病的相关性,运用内经保健、预防、治疗经验,就可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