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大法不可小觑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补脾土为治疗大法,用之得当,收效卓著。古人有诸病不愈,寻到脾即愈之说,足见治脾之法在祖国医学的作用不可小觑。
1.助运
脾居中州,运化水谷。脾气充盛健运有权,自可随食随化,无积滞之患。如江笔花所说:“诸积皆属于脾,脾土果旺,则何物不化?”假如脾气弱,消磨无力,势必出现消化呆滞,纳减腹胀,肠鸣泄泻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久则头晕眼花,面色淡黄,倦怠乏力诸恙相继而至,治疗应先健脾助运,使纳运正常。代表方为五味异功散、健脾丸、参苓白术丸。
2.建中、益气
脾胃主中气,荣养全身。古有上损下损过中皆在不治之说。凡虚损虚劳病久,治疗棘手时,苟能遵《内经》“上下交损,当取其中”之旨,抓住建立中气一法,使中气一振以荣养全身各脏功能,其复杂病情即可向顺利方向转化。显效方为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等。再则脾输布水谷精微。惟脾功强健,水谷精气始可“灌溉四旁”布达周身,使诸脏受益。补脾则可益气,此是治疗气虚不足的重要途径。显效方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 http://www.100md.com
3.补血
血源于脾,系脾营肾精化合而成。若脾运失健,纳谷渐少,化源亏乏,则营血生成日减,诸症接踵而来。当此脾功衰惫之际,虽见血亏亦不可直接补血,亟宜补脾培土,以裕生化之源,则收效较易。显效方为大剂四君子汤加首乌或黄精、小剂量归脾汤等。
4.生津
脾阴为精血津液生化之源,脾阴亏损,则津血津液无由化生,而见唇燥口干,舌光红少津等证。立法施治当补脾育阴而生精。显效方为二冬膏、玉竹膏、珠玉二尘粥、资生汤、无比山药丸、石斛夜光丸等。
5.止血
脾气主升,脾健运,统摄有权,则血行常道。如脾气虚,升摄裹撷之力衰退,血运失其正轨,溢出脉道,势必酿成种种出血病证。补脾既能统血以裹撷血液营运于经脉之中,更从根本上控制出血。显效方为归脾汤。
, 百拇医药
6.摄液
津液的环流代谢,有赖于脾的转输调节。脾虚统摄无权,则水液脱陷下行,不能内濡脏腑,上润口舌,复见狂饮不已,尿崩溲频,肌肤枯燥等象。补脾则可升津液,调整水液运行。显效方为滋辟饮、无比山药丸等。
7.举陷
正常升降运动的枢纽在脾胃。假似中气虚陷,谷气下流,气机升降不利,临床上突出表现出脏器功能衰退迟堕,如现代医学诊断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应用补脾法升提中气,堕脱每随清阳升腾而复位。
8.行水
脾对水液具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脾功受损,水湿聚而不运,流溢于肌肤,则见浮肿面黄,腹满脘痞,口淡不渴,纳减便溏,小溲短少,脉象沉缓,舌淡苔白滑等候。用药应培土健脾,令脾气复振,运化有权,小溲通畅,则邪水下泄,肿满自消。显效方为五苓散、五皮饮、实脾饮等。
, http://www.100md.com
9.除痰
脾为生痰之源。脾气不振,运化失职,水谷精气不能生化如常,则可聚而成饮成痰,故选健运中州,培土运湿之品,以鼓舞脾气,乃痰浊水饮的治疗方法。显效方为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
10.退热
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营卫之气的主要来源,故脾功自强,生化有源,维持着营在脉中卫行脉外的和谐协调状态,卫阳之气才能发挥其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及御邪外袭等生理效应。否则营卫之气匮乏失调,则症见身热畏风,遇劳即发,热势或高或低,身倦自汗,声低懒言,大便稀溏,脉象虚弱,舌淡而润等。对此既不能投解表发散之品耗气伤津,亦不可施滋阴清热之剂凉降消伐,须遵甘温除大热之旨,着重扶益脾气,和调中州,使营卫复充,则身热诸恙随之消失。显方为补中益气汤。
11.熄风 脾功强健,水谷精微生化如常,始可“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维持肢体关节运动自如的生理状态。所以热病、久病之后伤及脾土,气血颓败,致筋脉失养,手足蠕动,等虚风内动之候。固然搐搦抽掣为厥阴所主,但其发生的原因,却由中土衰惫所致,治疗时尤须审慎,切忌凉润镇潜之品复伤脾气,当发补虚安中,培土宁风为要务。显效方为理中汤加天麻、钩藤。
, 百拇医药
12.生肌
脾主肌肉。倘使脾虚可致精气失布,不长肌肉,而见疮疡溃烂,久不愈合。临床上表现为形体消瘦,脓水清稀,疮形软陷,溃后难敛等,设能补脾旺其中气,则肌肉易丰满,疮疡易愈合。显方为黄芪建中汤、归芍六君子汤等。
13.荣窍
脾居中土,灌溉四旁,联络四脏,与诸窍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假若脾气虚弱,则精气匮乏,引起九窍失养;再则清阳不升,复致阴火上乘,“邪害孔窍”。从而出现青盲、内障、视物模糊,鼻窍不利,耳鸣,耳聋,口糜流涎,齿龈萎缩,咽喉肿痛等。基于中宫虚惫,精气不引起九窍不利的病源所在,临证时务须开阔思路,善于应用气血相关理论,在九窍病证中辨识与脾虚有关的症候、体征,有的放矢地选投益气补脾之品。显效方为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等。
14.束带
, http://www.100md.com
若脾气虚损运化失职,水谷精气凝而反聚为湿,流注下焦,伤及任脉,则可形成带下之患。症见白带清稀,量多如注,绵绵不已,面色萎黄等。对此治法,武之望曾明确指示:当以“壮脾胃升阳气”为要务。一旦脾功健旺,清阳升腾,邪湿下泄,则带下随止。显效方为完带汤等。
15.固胎
胎元固否责在脾胃肾。若先天不足,伤及肾气,复因孕后脾气受损,化源匮乏,致气虚失摄,血亏乏养,胎元不固,往往酿成滑胎之疾。治当脾肾兼补,着重培益中气,摄养胎元,显效方为所以载丸、泰山磐石散等。
16.催产
催产是针对滞产而言。造成滞产的原因固非一端,然由脾乏健运,中气大虚,致形神交瘁,产力内乏者为多见。临床表现为宫缩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产程进展缓慢,阵痛微弱,神疲身倦,语音低怯,心中空荡不宁等象。立法施治当投补脾健中之剂,使中气复振,推运之力骤增,则胎儿自易娩出。显效方为大剂人参理中汤、十全大补汤等。, http://www.100md.com(王业龙)
1.助运
脾居中州,运化水谷。脾气充盛健运有权,自可随食随化,无积滞之患。如江笔花所说:“诸积皆属于脾,脾土果旺,则何物不化?”假如脾气弱,消磨无力,势必出现消化呆滞,纳减腹胀,肠鸣泄泻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久则头晕眼花,面色淡黄,倦怠乏力诸恙相继而至,治疗应先健脾助运,使纳运正常。代表方为五味异功散、健脾丸、参苓白术丸。
2.建中、益气
脾胃主中气,荣养全身。古有上损下损过中皆在不治之说。凡虚损虚劳病久,治疗棘手时,苟能遵《内经》“上下交损,当取其中”之旨,抓住建立中气一法,使中气一振以荣养全身各脏功能,其复杂病情即可向顺利方向转化。显效方为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等。再则脾输布水谷精微。惟脾功强健,水谷精气始可“灌溉四旁”布达周身,使诸脏受益。补脾则可益气,此是治疗气虚不足的重要途径。显效方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 http://www.100md.com
3.补血
血源于脾,系脾营肾精化合而成。若脾运失健,纳谷渐少,化源亏乏,则营血生成日减,诸症接踵而来。当此脾功衰惫之际,虽见血亏亦不可直接补血,亟宜补脾培土,以裕生化之源,则收效较易。显效方为大剂四君子汤加首乌或黄精、小剂量归脾汤等。
4.生津
脾阴为精血津液生化之源,脾阴亏损,则津血津液无由化生,而见唇燥口干,舌光红少津等证。立法施治当补脾育阴而生精。显效方为二冬膏、玉竹膏、珠玉二尘粥、资生汤、无比山药丸、石斛夜光丸等。
5.止血
脾气主升,脾健运,统摄有权,则血行常道。如脾气虚,升摄裹撷之力衰退,血运失其正轨,溢出脉道,势必酿成种种出血病证。补脾既能统血以裹撷血液营运于经脉之中,更从根本上控制出血。显效方为归脾汤。
, 百拇医药
6.摄液
津液的环流代谢,有赖于脾的转输调节。脾虚统摄无权,则水液脱陷下行,不能内濡脏腑,上润口舌,复见狂饮不已,尿崩溲频,肌肤枯燥等象。补脾则可升津液,调整水液运行。显效方为滋辟饮、无比山药丸等。
7.举陷
正常升降运动的枢纽在脾胃。假似中气虚陷,谷气下流,气机升降不利,临床上突出表现出脏器功能衰退迟堕,如现代医学诊断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应用补脾法升提中气,堕脱每随清阳升腾而复位。
8.行水
脾对水液具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脾功受损,水湿聚而不运,流溢于肌肤,则见浮肿面黄,腹满脘痞,口淡不渴,纳减便溏,小溲短少,脉象沉缓,舌淡苔白滑等候。用药应培土健脾,令脾气复振,运化有权,小溲通畅,则邪水下泄,肿满自消。显效方为五苓散、五皮饮、实脾饮等。
, http://www.100md.com
9.除痰
脾为生痰之源。脾气不振,运化失职,水谷精气不能生化如常,则可聚而成饮成痰,故选健运中州,培土运湿之品,以鼓舞脾气,乃痰浊水饮的治疗方法。显效方为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
10.退热
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营卫之气的主要来源,故脾功自强,生化有源,维持着营在脉中卫行脉外的和谐协调状态,卫阳之气才能发挥其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及御邪外袭等生理效应。否则营卫之气匮乏失调,则症见身热畏风,遇劳即发,热势或高或低,身倦自汗,声低懒言,大便稀溏,脉象虚弱,舌淡而润等。对此既不能投解表发散之品耗气伤津,亦不可施滋阴清热之剂凉降消伐,须遵甘温除大热之旨,着重扶益脾气,和调中州,使营卫复充,则身热诸恙随之消失。显方为补中益气汤。
11.熄风 脾功强健,水谷精微生化如常,始可“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维持肢体关节运动自如的生理状态。所以热病、久病之后伤及脾土,气血颓败,致筋脉失养,手足蠕动,等虚风内动之候。固然搐搦抽掣为厥阴所主,但其发生的原因,却由中土衰惫所致,治疗时尤须审慎,切忌凉润镇潜之品复伤脾气,当发补虚安中,培土宁风为要务。显效方为理中汤加天麻、钩藤。
, 百拇医药
12.生肌
脾主肌肉。倘使脾虚可致精气失布,不长肌肉,而见疮疡溃烂,久不愈合。临床上表现为形体消瘦,脓水清稀,疮形软陷,溃后难敛等,设能补脾旺其中气,则肌肉易丰满,疮疡易愈合。显方为黄芪建中汤、归芍六君子汤等。
13.荣窍
脾居中土,灌溉四旁,联络四脏,与诸窍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假若脾气虚弱,则精气匮乏,引起九窍失养;再则清阳不升,复致阴火上乘,“邪害孔窍”。从而出现青盲、内障、视物模糊,鼻窍不利,耳鸣,耳聋,口糜流涎,齿龈萎缩,咽喉肿痛等。基于中宫虚惫,精气不引起九窍不利的病源所在,临证时务须开阔思路,善于应用气血相关理论,在九窍病证中辨识与脾虚有关的症候、体征,有的放矢地选投益气补脾之品。显效方为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益气聪明汤等。
14.束带
, http://www.100md.com
若脾气虚损运化失职,水谷精气凝而反聚为湿,流注下焦,伤及任脉,则可形成带下之患。症见白带清稀,量多如注,绵绵不已,面色萎黄等。对此治法,武之望曾明确指示:当以“壮脾胃升阳气”为要务。一旦脾功健旺,清阳升腾,邪湿下泄,则带下随止。显效方为完带汤等。
15.固胎
胎元固否责在脾胃肾。若先天不足,伤及肾气,复因孕后脾气受损,化源匮乏,致气虚失摄,血亏乏养,胎元不固,往往酿成滑胎之疾。治当脾肾兼补,着重培益中气,摄养胎元,显效方为所以载丸、泰山磐石散等。
16.催产
催产是针对滞产而言。造成滞产的原因固非一端,然由脾乏健运,中气大虚,致形神交瘁,产力内乏者为多见。临床表现为宫缩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产程进展缓慢,阵痛微弱,神疲身倦,语音低怯,心中空荡不宁等象。立法施治当投补脾健中之剂,使中气复振,推运之力骤增,则胎儿自易娩出。显效方为大剂人参理中汤、十全大补汤等。, http://www.100md.com(王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