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 中医漫谈
编号:11457059
岭南医学源远流长(十四):南海明珠何梦瑶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44期
     《医碥》,何梦瑶的代表作,是岭南医学最重要的医学著作之一,1995年由邓铁涛教授等点校出版。

    在灿若繁星的医家中,岭南医家也照耀着中医历史的天空,其中最为璀璨的,应该是被誉为“粤东医界古今第一国手”的何梦瑶。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晚年自号研农,南海云津堡人,自幼聪颖,10岁能文,13岁工诗,参加童子试。长大后博学多通,不仅对文史、音律、算术、历法等有研究,而且精于学医,日喜诵岐黄家言,认为“医虽小道,亦道也”。

    何梦瑶29岁时,经学家惠士奇督学广东,对何梦瑶甚为器重,收其为“入室弟子,亲受其业”,得到名师指导,何梦瑶的学业自然大有长进。3年后,惠士奇为大学使再次督学南粤,考举优行,特免何梦瑶检试,并赞誉其为“南海明珠”。

    雍正庚戌年,何梦瑶得中进士,官历广西义宁、阳朔、岑溪、思恩县宰,奉天辽阳州牧。何梦瑶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常“贫不能具舟车”,但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治病救人,他不仅仅像张仲景那样坐堂治病,而且还经常行走于民间,“风益烟江,霜轮沙碛”,为百姓治病。当时思恩县曾疠疫流行,他广施方药,疗效显著,饮者辄起,受惠者甚多。
, 百拇医药
    《景岳全书》清代3次在广东刊印,对岭南医学发展影响甚大,但是张景岳属于温补学派的医家,倡“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和肾命学说,使得湿热的岭南地区出现了滥用温补辛热药物的偏向。何梦瑶深明这种用药偏颇之害,因此他以《政治准绳》为蓝本,编成了一本针砭时弊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医学普及读物——《医碥》,共7卷,以杂病证治为主要内容。何梦瑶在《医碥》的自序中说道:“方今《景岳全书》盛行,桂、附之烈,等于昆冈,子作焦头烂额客数矣。人咸谓子非医病,实医医。是书出,其时医之药石欤。碥当作砭。”何梦瑶这段话说得很清楚,由于《景岳全书》盛行,有的人滥用桂附,我写《医碥》这部书的目的,在于纠正这种偏向。“碥”,也可以当“砭”解释,即针砭时弊的意思,纠正这种偏向。该书反映了何梦瑶对学术论争的公允态度。同时,他对当时盛行的“不问何证,概从温补”之说很反感。他认为这是以偏纠偏,恰似“惩溺而群趋火坑”,是不足取的。因此,他在《医碥》这个书名上,有意用了一个“碥”字,既把它作为初学医者的阶梯,又使它含有对时医痛下砭石的意思。

    何梦瑶热心医学教育,一生著述颇丰。1918年两广图书馆汇集何氏6部医著为《医方全书》共12册,第1至7册内科《医碥》,第8册《幼科良方》,第9册《妇科良方》、《追痨仙方》,第10册《痘疹良方》,第11至12册《神效脚气方》。全书首有两广图书馆主人序言:“何公报之为粤东医界古今第一国手,其所著医书,悉根据南方之地势,南方人之体质,调剂与北方不同,立方与北带亦异,故南带之人民效用其方法,无不百发百中,服其剂无不奏效如神。”可见近代岭南医界特别推崇何氏医学。

    何梦瑶认为“富贵利达,朝荣夕萎;而著述行世,可以不朽。”加之多年的仕途让他看到太多的黑暗面,有太多的失望。于是,在他58岁时弃官自辽阳回到岭南,“悬壶自给”,“以医终老”,享年72岁高寿。

    何梦瑶对岭南医学文化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广东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医学家,在鸟瞰广州市的越秀山顶镇海楼广州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着他的肖像及《医碥》木刻本,供后人瞻仰。国家卫生部也把何梦瑶《医碥》列为第二批重点校勘整理中医古籍,1995年已由邓铁涛等点校,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何梦瑶作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在南海边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指引着后来者。, 百拇医药(李姝淳 刘小斌 广东省中医院名医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