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南亟待规范
药品包装标签、标识、说明书等实际上构成了药品的用药指南。在OTC市场上,消费者往往可以通过用药指南来选择某种药品并进行自我诊断和使用,特别在仿制药盛行的情况下。当然,从药品分类管理角度考虑,强化OTC药品的共性并使之与Rx相区别,可以使OTC用药更加安全合理,有助于推动消费者自我药疗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在标识(签)管理方面,SFDA先后出台了多个管理办法,但在现实中生活中,OTC药品的用药指南到底如何?笔者最近特地去药店买了6种药品(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该6种药品用代号代替),对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了分析(见右表)。
笔者对比较后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1.商品名。“一药多名”给医药流通领域(尤其是医院终端)带来的诸多弊端(如处方回扣、重复用药、医保目录锁定商品名排斥通用名生产企业等),业内已有共识,并有限制药品商品名及其宣传的趋势。但是在OTC市场上,注册商品名有利于厂商开展品牌营销,使自己的产品能从同名(通用名)的竞争者中区隔出来。鉴于国家相关规定,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依赖注册商标或企业名称进行同名产品的区分。
, http://www.100md.com
2.用法用量。该项中的KK、KLK,均增加了“预防用,如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后,每日1粒,持续服用不超过10天”内容,此内容是否能得到认可和经得起科学论证,尚不明确。济药健胃消食片,则少了“可以咀嚼”文字部分。中华医学会中成药分会委员刘士敬认为,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还应该注明需要空腹服用还是饭后服用,需要单独服用还是联合其他药物一起服用等。
3.禁忌与注意事项。从对照结果来看,OTC药品在这两项上普遍存在问题。这似乎反映出药品生产厂家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忽视药品安全合理性使用的心理,对于禁忌条款与注意事项的区分并不十分明晰。
4.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等。中药说明书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临床材料或实际案例。这也提醒生产企业今后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案例的收集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5.标签部分。药品标签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此种情况说明,OTC药品生产企业长期以来还是存在通过标签误导消费、强化商标(生产企业、商品名)弱化通用名的“过度营销”现象,同时,相关规定又给今后的OTC药品生产厂商如何通过精心设计的标签来强化自身品牌形象,提出了一个艰难的课题。“带着镣铐跳舞”,并且还要“跳好”,消费者和业内营销界人士,将会十分关注这一场“舞蹈”。
, 百拇医药
6.包装。表中KK和KLK的铝塑包装外还套了一个塑料袋,专家曾分析这种情况,认为要么是原有包装达不到应有的防湿防潮要求,因此套一个塑料袋;要么就是一种过度包装。有专家指出,目前国内的药品包装,有些没有注意包装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同时,药品包装的技术含量不够,由药品包装所涉及的如何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药品技术要求来进行包装设计(包括包装颜色、式样、材质选择、防伪等),是整个医药工业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总体而言,目前OTC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等用药指南,还未能站在患者立场,真正为患者利益考虑。这种情况不利于消费者自我药疗水平的提高;并且,在与国外先进标准相比还存在相当距离时,OTC药品生产企业非常有必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硬性规定和要求下,尽快进行药品用药指南的规范化修订。
(作者系上海商学院现代流通中心特约研究员), 百拇医药([观察与思考代航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