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亮点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07(TISC 2007)将于6月29日至7月1日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该会议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本届大会共设十三个论坛,集中介绍卒中科学的发展方向、大型临床研究的进展及结果、有关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的最新证据以及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等。本文重点介绍大会部分亮点,让读者先睹为快。
精彩辩论
自1941年Hedenius首次将肝素应用于卒中的治疗,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多年来不少神经科医师一直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选择性接受抗凝治疗是有效的并且已得到证实。然而近20年来,几项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并没有显示出急性期抗凝治疗在总体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这个循证医学的空白区域,我们应何去何从?是根据病理生理学机制、非随机的病例系列或个人经验,选择性针对某种卒中亚型给予急性期抗凝治疗,还是在新证据出现前,暂不给予急性抗凝治疗?
, 百拇医药
由王拥军和姜卫剑教授主持、多国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参与的辩论会将紧扣“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是否应给予抗凝治疗”的主题展开精彩辩论。正反方的论证均以多项大型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及国际临床应用现状调查为论据,对这一困扰全世界神经科医师的临床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回顾与阐述。
正方观点:当红细胞—纤维蛋白血栓栓塞为脑缺血的潜在原因时,应在急性期给予患者抗凝治疗,以预防红色血栓的形成及扩大,涉及此类发病机制的疾病包括心源性栓塞(小或中等大小的脑梗塞)、大动脉粥样硬化伴有近期闭塞或严重狭窄、动脉夹层和脑静脉血栓形成。另外,一些研究中抗凝治疗的时间有所拖延,而影响了其有效性,因此早期抗凝治疗的价值未能充分展示。希望将来能有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验证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超早期给予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反方观点:目前已知,抗凝治疗不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虽然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但却增加相同或更大比例的出血风险,且没有证据证明其对任何一个卒中亚型有效。2007年的新版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疗指南也不支持急性期抗凝治疗。在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情况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无需接受抗凝治疗,而是应立即给予安全、有效且不需复杂监测的阿司匹林治疗。
, 百拇医药
本次辩论会阵容庞大,双方辩手均为国内、外著名神经病学专家。是“缺乏证据不等于没有证据”,还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持不同意见的正反双方究竟谁能胜出?精彩辩论不容错过。
重要演讲
本届大会将有20余位国际脑血管病权威专家作精彩演讲:
■ Geoffrey Alan Donnan教授:国际卒中协会(ISS)主席,在卒中研究的多个领域都颇有建树,演讲题目为“减少卒中负担”, 本演讲将高屋建瓴地阐述卒中研究的现状及未来。
■ S.Claiborne Johnston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卒中中心主任及神经病学学会主席,主要从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演讲内容为TIA病因及诊治进展。
■ Sean Savitz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授,致力于卒中和脑血管疾病研究,演讲内容涉及NXY-059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神经保护剂治疗的前景。
■ Lewis Bayard Morgenstern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卒中项目主任,演讲题目为“颅内出血的治疗”。
■ Mark Fisher教授:血管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负责人,致力于卒中发病机制的研究,Fisher教授将与我们分享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