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4期
编号:11462222
左旋多巴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地位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8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4期
左旋多巴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地位
左旋多巴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地位
左旋多巴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地位
左旋多巴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地位

     左旋多巴(美多芭)试验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

    上海华山医院的蒋雨平教授在讲座中指出,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PD)首先条件是临床有强直、少动、肌张力增高的三大中枢黑质纹状体损害的临床表现。此外尚应有试验或仪器检查证实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神经元损害。用美多芭试验后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有助于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也有助于弄清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剂量,在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中值得推广。美多芭诊断试验也成为检验其他配方疗效的金标准。

    左旋多巴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北京宣武医院陈彪教授着重介绍了“左旋多巴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地位及其应用”。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实现对纹状体内多巴胺能受体的持续刺激。左旋多巴(美多芭)对大多数病例可取得明显疗效,尤其在治疗开始3~5年内,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但在长期用药问题上仍存疑问,如初始剂量问题、剂量增加问题以及如何认识、诊治和预防剂未现象和异动症等。近十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使我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理解。根据宣武医院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者的起病年龄与发生运动波动有直接的关系。发病年龄越晚,发生运动波动越少,这部分患者应较早开始使用左旋多巴制剂。总体上说,推迟使用左旋多巴制剂并不推迟异动症出现的时间。中国的PD患者发生剂末现象,大多是由于美多芭剂量不足而引起,对于这部分患者,应当适当增加给药剂量。
, http://www.100md.com
    左旋多巴是DBS术后的首选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邵明教授对帕金森病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后的药物治疗做了详细的阐述。该手术的疗效与如何筛选适应证和术后如何进行药物治疗密切相关。这在神经内科医生中也是非常新的课题。邵教授指出,单纯的电刺激并不能完全控制症状,需要药物治疗的配合,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多巴胺能的替代治疗,在手术后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DBS术后的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左旋多巴首选原则:术前:应减量或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术前4周停用麦角乙脲,单用左旋多巴。术后程控初期(半年):单用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减量。CDS原则:即用多巴胺能药物对纹状体进行持续性刺激,以推迟或阻止运动并发症的发生,这已成为主要治疗概念。协同用药原则:即长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OMT 抑制剂以及MAO-B抑制剂联合应用。对症治疗原则:对于姿势性震颤,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妥泰和氯硝安定;对术后异动症的处理为考虑药物调整(左旋多巴减量、CDS原则、改变给药方式)、调整刺激参数(调低参数、改为循环刺激模式)以及应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泰必利、氯氮平)。如有精神症状,可减少多巴胺能的药物剂量、调低电刺激参数、试用小量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此外,术后抑郁症状应高度重视。纠正不安腿症状可给予美多芭、森福罗、氯硝安定。如果出现尿失禁或尿频,在排除前列腺肥大、精神异常、感染等诱发因素外,逼尿肌过度活跃可应用托特罗定片,膀胱收缩无力可用新斯地明对症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随着对帕金森病认知的加深,对其非运动症状越来越重视。非运动症状可出现于运动症状之前,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卫生部北京医院的陈海波教授针对PD非运动症状作了系统的规类,并提出了解决方案。非运动症状大致可分为:神经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幻觉、妄想、认知障碍等)和自主神经症状(如体位性低血压、泌尿症状、出汗异常、性功能障碍、胃肠道症状、皮脂分泌过多)等;此外,还包括其他非运动症状,如睡眠障碍包括不宁腿综合征、失眠、睡眠行为障碍、生动梦境等,感觉障碍如疼痛、感觉异常、嗅觉障碍,疲劳,体重减轻等。非运动症状发生率高,如抑郁发生率达40%~60%,痴呆发生率达40%,睡眠障碍发生率可达42%~98%。改善非运动症状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