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信息
编号:11462169
“治痿独取阳明”阐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55期
     《内经》论痿,提出治痿独取阳明,这对临床很有指导价值。笔者通过反复温习经文,并结合实际,有些许心得。

    “阳明”不局限指足阳明胃,还包括中焦脾乃至大小肠

    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和“后天之本”,阳明健则化源充足,气血津液旺盛,全身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皮毛筋骨都能得到充养,如此则肢体强健,关节滑利,运动自如。脾与胃同居中焦,相为表里,生理病理都密不可分;小肠,大肠有受盛、腐熟、传化水谷之职,共同完成化生气血、营养周身的功能。《内经》许多篇章在阐述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运化、分布时,也都提到了脾。如《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等。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之论,此“胃家”显然不止言胃,还包括了大小肠。所以在治疗痿证“取阳明”时,既要着眼于胃,又要在脾、大小肠方面综合考虑,而采用补中健脾和胃、和中通腑、健脾燥湿等法。
, 百拇医药
    另一方面,“治痿独取阳明”虽然重视了后天脾胃,但在实际临床上还应配合其他脏腑,比如治肺、治肾等。如本篇最后论及针刺治疗痿证时,除取阳明经外,还要“各补其荥而通其俞”,所以要灵活辨证。

    取阳明”不能单用补法,还要辨证用泻法

    《痿论篇》在解释“取阳明”时有论:“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提出了中焦脾胃气虚,气血生化无源,肢体失养,而形成足痿不用的观点,这容易使人产生痿证多虚宜补的错觉。从临床实际看,痿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阳明而言,不仅有虚,而且有实,如触冒暑湿,中焦脾胃为湿所困,湿邪浸淫,可导致痿证;中焦腑实,热邪困阻,气血津液运行之道路为之雍遏,也会导致痿证等,治疗中都必须大胆使用泻阳明的办法,或通腑泻热,或燥湿祛邪。六版《内经》教材列举了古人治痿证的两则验案,同样是痿证,但根据辨证,一则属虚而用补中方法,一则属实而用泻实方法,均收到良好效果,可渭深得经文之旨。
, 百拇医药
    “独取阳明”可延伸运用治疗其他相关疾病

    1.治疗肺痿

    肺痿之证是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的病名,分“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的虚热肺痿和“吐涎沫而不咳者,具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必眩,多涎唾”的虚寒肺痿,其基本病机是“热在上焦”。仲景继承了《内经》思想,在治疗时着重于取阳明,其所拟的麦门冬汤、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等方剂,主要药物如麦冬、甘草、干姜、生姜等都养胃益气,通过壮中焦滋化源来润肺养阴或扶阳,达到治疗目的。可见肺痿与痿襞尽管主要症状不同,但从病机的“肺热”、“痿弱”等方面看,二者是相通的。

    2.治疗以皮肤干燥为主症的皮肤病 《痿论篇》曰:“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襞也。”痿有“痿软”、“枯萎”之义。肺合皮毛,有敷布津液的牛理功能,若肺有邪热,伤津耗液,脏腑大却温煦、滋润,不仅会出现足痿不用、肺痿等相关病变,还可能出现皮肤干枯不润、瘙痒等皮肤症状。因此,临床上对久治不愈的干燥性皮肤病,用取中焦的办法无疑是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 百拇医药
    冲脉、带脉、督脉与痿证

    《痿论篇》曰:“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论中提到了奇经八脉中的冲脉、带脉、督脉三条经脉。冲脉为血海,起于骨盆,滋润全身经脉;带脉位居季胁,约束一身之经脉;督脉循行背部中央,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三者相互协调又各行其职,发挥着统领全身经脉,连贯筋骨经络作用,使机关利,血脉通,肢体活动自如。痿证包括了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证、癔病性瘫痪、低血钾软病和其他中枢神经感染并发的软瘫后遗症等病,这些疾病多数与神经系统损伤有密切关系。脊神经发出的部位与督脉的循行路线相吻合;而冲脉、带脉滋润、统领的经络与神经也不无关联。所以治疗痿证能否从奇经八脉的角度考虑来提高疗效,是个有益探索。事实上,近几年曾有报道用填精壮督的方法来治疗痿证而取得明显效果,可资临床借鉴。, http://www.100md.com(尚学瑞 赵世运 河南辉县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