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1964
维生素能惹多大事儿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2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7.02
     近期,国内维生素E的主要生产厂家新和成和浙江医药相继公布提价信息:维生素E的内销价上涨15%~20%,外销价上涨5%~10%。这是今年继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B5等主要维生素产品涨价之后,又一大宗产品加入涨价行列。而在7月1日即将执行的调低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中,并未波及主要的维生素产品。

    至此,有观点认为:这是维生素产品的一波轮涨行情,出口量与价格齐增,标志着维生素行业进入全面景气阶段。业界已经开始展开对下一个提价维生素的猜测和对医药产业影响的联想。那么维生素到底能惹多大的事儿?

    笔者认为:维生素价格的普涨,其成因与影响绝非一句“全面景气”就可一语概之。从生产企业普遍反映的理由来看,涨价的原因在于多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这似乎是个合情合理的解释。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上游生产成本的高企是维生素涨价的理由,那又是什么成为下游需求商承接这种价格压力的理由?维生素的价格回升趋势是否可继续维持?

, http://www.100md.com     最直接的理解是环保成本的上升,以及玉米等生产原料价格的上涨,从而整体抬高维生素价格。许多维生素的生产都是延用发酵法,会产生大量的“三废”。相关企业人士表示,环保成本投入具体的增加幅度目前还没有统计,但现在要求越来越严格,投入将有增无减。这种可能性当然很难排除,但考虑到生产运营中其他因素的复杂性,这样的解释在直觉上很难令人信服。

    业内又有另一种解释:维生素产品的垄断性态势决定了生产和需求方的议价变化。即部分维生素生产企业在生产规模上占据优势地位,从而使得在产品价格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例如在新和成提价之后,全球另两家主要生产商荷兰帝斯曼公司和德国巴斯夫公司也紧跟着提价。浙江医药目前产能为1.5万吨,新和成为1万吨,两者维生素E的产量合计占全球市场的40%左右。

    这样的说法同样存有盲区:维生素产品在医药产品生产体系中属于大宗基础原料药,门槛低,渠道限制多,在世界医药产业链条上的影响仍然是从属性的,这也正是数年来中国多宗原料药虽占据垄断性地位,但却一直没有定价权的原因。
, 百拇医药
    接着,还有一种说法是:维生素产品的供求失衡使得供需双方开始寻求价格平衡。当然,这并非表示前述两层因素不影响价格走势,而是说这些供给方面的扰动可能是一次性的,很难形成系统性的价格变动;只有当与需求方也就价格达成协议,才有可能促成周期性的上扬。

    那么影响会有多大呢?

    第一,价格提高并不等于盈利能力提高。维生素企业的盈利能力原本就不强,产品提价的同时,成本也在上涨,对于盈利是一个强阻;另一方面,维生素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上涨趋势具有不确定性;此外,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和银行利率的提升,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的利润实现。

    第二,价格传导可能波及下游一些相关产品。例如此次提价的合成维生素E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这些相关产品的价格很有可能出现同步波动。

    第三,对维生素景气周期的判断应审慎乐观。供过于求,或是供大于求,这样供求失衡的状况从市场传达至价格,一般存在一个滞后期,因此,对于景气周期的判断应与未来6~12个月的供求关系联系起来;此外,相关税率等政策对于国际贸易占较大份额的维生素行业而言,影响不言而喻,因而未进入降低退税率的名单减少了价格波动性,可能将景气上升周期延续到2008年。

    如果上游生产成本的高企是维生素涨价的理由,那又是什么成为下游需求商承接这种价格压力的理由?维生素的价格回升趋势是否可继续维持?, 百拇医药(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