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疾病突袭”风暴
近日,卫生部公布了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截至2007年5月,全国(不含港澳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09起,报告病例13,039人,死亡25人。
专家认为,当前已进入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乙脑、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季节,呼吁各地加强对这类疾病的防控工作。对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责无旁贷,应大力开展夏季高发传染病防治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基层医生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1 乙脑
乙脑虽然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但并不是新的传染病。与当年不期而至的“非典”相比,人类和乙脑早已“相熟”,对它的“脾性”及其传染途径、方式了如指掌,早已研制成功乙脑防治疫苗并投入使用。
, http://www.100md.com 研究证实,乙脑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高峰季节,我国亦是乙脑高流行区,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接种乙脑疫苗的大范围铺开,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但局部地区时有流行。
根据以往经验,7~9月是乙脑的高发期,这意味着,眼下正逐步进入乙脑活跃的季节,必须提醒社区居民注意防范。
〔预防建议〕
◆通常,乙脑经由蚊虫媒介传播,因此,灭蚊、防蚊、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仍然是当前社区防疫的重点。环境卫生搞好了,就等于铲除了蚊虫滋生的土壤,断绝了传染的渠道。
同时,基层医生要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该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醒社区居民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2 伤寒/副伤寒
, 百拇医药
伤寒、副伤寒是肠道传染病的一种,传染源是伤寒、副伤寒病人和带菌者。主要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在夏秋季常有流行。
伤寒、副伤寒的平均潜伏期是12~14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和轻度腹泻。人的体温呈阶梯型上升状态,5~7日可达39℃~40℃以上,高烧持续不退,业内称之为“稽留热”,可持续10~14天。在病程的6~10日可见玫瑰疹。
〔预防建议〕
◆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食物。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和瓜果,生食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食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让家狗随处大小便,不乱倒垃圾。
, http://www.100md.com
◆剩饭剩菜、海产品等食用前一定要烧熟煮透,厨房要有防蝇设备。
◆凡是有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病人,要及时转诊到大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3 大肠杆菌感染
去年秋天,美国有20个州发生大肠杆菌污染菠菜事件,百余人住院治疗,其中还有一人死亡。
通常,大肠杆菌会导致伴随血便的腹泻,虽然多数健康成年人一周内可完全康复,但有些人会因此肾衰竭,儿童与年长者最有可能出现肾脏伤害,甚至死亡。近年来,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事件也成为我国内地高度警惕的肠道传染病。
大肠杆菌可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仅致病性大肠杆菌这个家族就有100多种。其中毒力最强的是O157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它释放的毒素会使人体出现脱水、腹泻或出血性腹泻,并引起并发症(如尿血、脑功能障碍和肾功衰竭)。感染该病毒的人,一般是那些喜欢生吃食物的人。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有吃生鱼、生肉、喝生水、喝冷奶习惯的人,吃生蔬菜者也不在少数,容易使疾病流行。
, 百拇医药
〔预防建议〕
◆不吃生食,不饮生水;生、熟炊具分开;不要以为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就可靠,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可耐冷冻,在冷藏食物中仍能存活。
◆对出现腹痛、腹泻症状的病人要格外警惕,及早就医检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4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其中的急性中毒型菌痢易误诊,危及生命。
通常,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人群对菌痢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同型别菌株之间无交叉免疫,短时间内也可能再次发生感染。近10年来,每年死亡病例数在144~521例之间。儿童和农村居民发病人数较多,0~10岁儿童占总发病数的40%以上。
, http://www.100md.com
痢疾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持续数小时,最长的持续8天,多数为2~3天。由于临床表现和疾病经过不同,将痢疾分为普通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和慢性痢疾。
(1) 普通型痢疾 症状有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头痛、乏力、呕吐、腹痛。痢疾杆菌主要侵犯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因此患者左下腹疼痛明显。患痢疾的患者腹泻次数很多,大便每日数10次。由于直肠经常受到炎症刺激,因此患者总想大便,但又解不出多少,这种现象叫“里急后重”。里急后重严重的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腹泻次数频繁,出现脱水性酸中毒。
(2)中毒型痢疾 多见于 2~7岁的孩子。他们对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反应强烈,微循环发生障碍,中毒症状严重。多数孩子起病突然,高热不退,少数孩子初起为普通型痢疾,后来转成中毒型痢疾。患儿萎靡、嗜睡、反复抽风,甚至昏迷。
休克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花纹明显,四肢发凉,心音低弱,血压下降。呼吸衰竭型表现为呼吸不整,深浅不一;两侧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临床表现,病情最为严重。
, http://www.100md.com
中毒型痢疾病人发病初期肠道症状往往不明显,有的经过一天左右才排出痢疾样大便。在典型痢疾大便排出前,用肛管取便或2%盐水灌肠,有助于早期诊断。
(3)慢性痢疾 病程超过2个月,中毒症状轻,食欲低下,大便粘液增多,身体逐渐消瘦,恢复困难。
〔预防建议〕
◆预防普通型痢疾,应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苍蝇滋生源。(2)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3)加强社区居民卫生教育,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在对待中毒性菌痢问题上,如果儿童出现高热 (体温在 39℃以上 )、烦躁、神昏谵语等中毒征象,无论有无腹痛、腹泻、脓血便等胃肠道症状,都可能患上了中毒型菌痢。这时要提醒社区居民做到:(1)尽早转诊至大医院就医;(2)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待病情好转后改口服。(3)控制高热与惊厥。在家可用冷湿巾或酒精搽拭等物理方法降温,或酌情给予退热剂将高热降至38℃以下,避免惊厥发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用盐水流动灌肠,或用安定、水合氯醛等安眠药;或用冬眠疗法,务必控制躁动不安和反复惊厥。, http://www.100md.com(友国 文国艺)
专家认为,当前已进入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乙脑、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季节,呼吁各地加强对这类疾病的防控工作。对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责无旁贷,应大力开展夏季高发传染病防治宣传,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
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基层医生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1 乙脑
乙脑虽然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但并不是新的传染病。与当年不期而至的“非典”相比,人类和乙脑早已“相熟”,对它的“脾性”及其传染途径、方式了如指掌,早已研制成功乙脑防治疫苗并投入使用。
, http://www.100md.com 研究证实,乙脑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高峰季节,我国亦是乙脑高流行区,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接种乙脑疫苗的大范围铺开,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但局部地区时有流行。
根据以往经验,7~9月是乙脑的高发期,这意味着,眼下正逐步进入乙脑活跃的季节,必须提醒社区居民注意防范。
〔预防建议〕
◆通常,乙脑经由蚊虫媒介传播,因此,灭蚊、防蚊、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仍然是当前社区防疫的重点。环境卫生搞好了,就等于铲除了蚊虫滋生的土壤,断绝了传染的渠道。
同时,基层医生要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该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醒社区居民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2 伤寒/副伤寒
, 百拇医药
伤寒、副伤寒是肠道传染病的一种,传染源是伤寒、副伤寒病人和带菌者。主要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在夏秋季常有流行。
伤寒、副伤寒的平均潜伏期是12~14天,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和轻度腹泻。人的体温呈阶梯型上升状态,5~7日可达39℃~40℃以上,高烧持续不退,业内称之为“稽留热”,可持续10~14天。在病程的6~10日可见玫瑰疹。
〔预防建议〕
◆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食物。
◆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和瓜果,生食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食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让家狗随处大小便,不乱倒垃圾。
, http://www.100md.com
◆剩饭剩菜、海产品等食用前一定要烧熟煮透,厨房要有防蝇设备。
◆凡是有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病人,要及时转诊到大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3 大肠杆菌感染
去年秋天,美国有20个州发生大肠杆菌污染菠菜事件,百余人住院治疗,其中还有一人死亡。
通常,大肠杆菌会导致伴随血便的腹泻,虽然多数健康成年人一周内可完全康复,但有些人会因此肾衰竭,儿童与年长者最有可能出现肾脏伤害,甚至死亡。近年来,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事件也成为我国内地高度警惕的肠道传染病。
大肠杆菌可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仅致病性大肠杆菌这个家族就有100多种。其中毒力最强的是O157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它释放的毒素会使人体出现脱水、腹泻或出血性腹泻,并引起并发症(如尿血、脑功能障碍和肾功衰竭)。感染该病毒的人,一般是那些喜欢生吃食物的人。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有吃生鱼、生肉、喝生水、喝冷奶习惯的人,吃生蔬菜者也不在少数,容易使疾病流行。
, 百拇医药
〔预防建议〕
◆不吃生食,不饮生水;生、熟炊具分开;不要以为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就可靠,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可耐冷冻,在冷藏食物中仍能存活。
◆对出现腹痛、腹泻症状的病人要格外警惕,及早就医检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4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也是我国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其中的急性中毒型菌痢易误诊,危及生命。
通常,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人群对菌痢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同型别菌株之间无交叉免疫,短时间内也可能再次发生感染。近10年来,每年死亡病例数在144~521例之间。儿童和农村居民发病人数较多,0~10岁儿童占总发病数的40%以上。
, http://www.100md.com
痢疾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持续数小时,最长的持续8天,多数为2~3天。由于临床表现和疾病经过不同,将痢疾分为普通型痢疾、中毒型痢疾和慢性痢疾。
(1) 普通型痢疾 症状有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头痛、乏力、呕吐、腹痛。痢疾杆菌主要侵犯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因此患者左下腹疼痛明显。患痢疾的患者腹泻次数很多,大便每日数10次。由于直肠经常受到炎症刺激,因此患者总想大便,但又解不出多少,这种现象叫“里急后重”。里急后重严重的可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腹泻次数频繁,出现脱水性酸中毒。
(2)中毒型痢疾 多见于 2~7岁的孩子。他们对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反应强烈,微循环发生障碍,中毒症状严重。多数孩子起病突然,高热不退,少数孩子初起为普通型痢疾,后来转成中毒型痢疾。患儿萎靡、嗜睡、反复抽风,甚至昏迷。
休克型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花纹明显,四肢发凉,心音低弱,血压下降。呼吸衰竭型表现为呼吸不整,深浅不一;两侧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临床表现,病情最为严重。
, http://www.100md.com
中毒型痢疾病人发病初期肠道症状往往不明显,有的经过一天左右才排出痢疾样大便。在典型痢疾大便排出前,用肛管取便或2%盐水灌肠,有助于早期诊断。
(3)慢性痢疾 病程超过2个月,中毒症状轻,食欲低下,大便粘液增多,身体逐渐消瘦,恢复困难。
〔预防建议〕
◆预防普通型痢疾,应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苍蝇滋生源。(2)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3)加强社区居民卫生教育,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在对待中毒性菌痢问题上,如果儿童出现高热 (体温在 39℃以上 )、烦躁、神昏谵语等中毒征象,无论有无腹痛、腹泻、脓血便等胃肠道症状,都可能患上了中毒型菌痢。这时要提醒社区居民做到:(1)尽早转诊至大医院就医;(2)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待病情好转后改口服。(3)控制高热与惊厥。在家可用冷湿巾或酒精搽拭等物理方法降温,或酌情给予退热剂将高热降至38℃以下,避免惊厥发生。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用盐水流动灌肠,或用安定、水合氯醛等安眠药;或用冬眠疗法,务必控制躁动不安和反复惊厥。, http://www.100md.com(友国 文国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