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剂:光动力治疗晴雨表
从Dougherty等首次对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临床研究获得成功至今已有20多年,由于生物亲和的激光设备以及光敏剂的发展大大滞后,使PDT远未得到充分发展。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的关键,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光敏剂如血卟啉衍生物等卟啉类药物存在着一些缺点,最主要的是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在对人体组织透过率较佳的红光区,药效不尽理想,且皮肤光毒性大等,因而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所以开发新型、高效的抗癌光敏剂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光敏剂研发应用历史
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通过口服含光敏剂的植物后照光来治疗白癜风,但有关光动力疗法的科学探索则始于20世纪初。在20世纪的前40余年中,人们通过对某些染料(丫啶橙、伊红等)和粗品血卟啉(Hp)的研究,发现了光动力疗法中的一些重要现象、作用和基本规律,为现代光动力疗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将光动力反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称之为肿瘤荧光定位诊断,标志着光动力疗法开始进入了临床实用阶段,同期还研制开发出血卟啉衍生物(HPD),这是人类在光敏剂研究方面取得的最关键进展,对于PDT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好、功率大,故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光动力反应。1960年,红宝石激光器的出现不仅改善了光动力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极大地激发起人们对光动力疗法的研究热情,以至于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形成了肿瘤光动力疗法的研究高潮。随着第一个光敏剂PHOTOFRIN在1994~1997年间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欧盟及日本等国陆续被批准上市,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再度活跃起来。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关单位对PDT这一新疗法进行了系统的合作研究,初步发展了一系列PDT光源和光敏剂,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从那时开始,我国先后研制成功了与PHOTOFRIN相似的YHpD(光卟啉)、HpD(血卟啉衍生物)和化学组成稳定的PsD-007(癌光啉)3种混合卟啉制剂过渡临床试用。
但是,虽然国内外在新药研发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缺少疗效优良、价格合理的光动力药物仍然是国内外光动力产业的发展瓶颈。
, http://www.100md.com
国内外光敏剂研发应用现状
现已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光敏药物只有3种,即PHOTOFRIN(Porfimer Sodium)、Visudyne (维替泊芬)和Levulan(5-氨基酮戊酸),分别用于肿瘤、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光角化病的光动力治疗。另外,欧盟于2001年6月28日批准了英国Scotia公司光动力治疗药物Foscan(替莫泊芬),该药被批准的用途是:不适宜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和系统化疗的头颈部晚期鳞状上皮癌,作为缓解病情用。而挪威PhotoCure公司研制的Metvix(5-氨基酮戊酸甲酯)已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获准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和癌前期皮肤损伤、光化性角化病等,其他尚有数种光敏剂正在进行临床前或各期临床试验。国内目前被批准进口的光动力治疗药物只有用于治疗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的Visudyne(维替泊芬)。
1990年,国内专家开始探索用PDT治疗鲜红斑痣,经过系统研究,根据HpD的吸收代谢特点和光敏激发特性,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鲜红斑痣的PDT方案。该疗法于1991年1月首先在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临床应用成功,随后在国内多家医院推广,现已治疗鲜红斑痣患者3000余例,有效率达98%以上,治疗后的病变色可完全消褪,增厚的病变皮肤变平、无疤痕,在10年的随访中未见复发。该疗法开创了PDT治疗非肿瘤疾病的先河,标志着PDT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北京HpD(血卟啉注射液)已获得国家新药试验批准文号;PsD-007系1983年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批准过渡临床试用,研究阐明了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研制的光动力药物——癌光啉(PsD-007)各组分的化学结构及光生物活性成分,使得癌光啉成为当时国际上第一种被阐明各组分化学结构及肿瘤光生物活性成分的卟啉类光敏剂。其他两种光敏剂YHpD(光卟啉)和北京HpD(血卟啉注射液)均为尚未阐明化学结构的多组分混合物,组分复杂,难以实现稳定、规范的质量控制,且在体内排泄缓慢,并与胶原纤维有较强的亲和力,使用后皮肤的光敏反应持续1~3个月,部分患者甚至长达6个月,给治疗后的护理和患者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 http://www.100md.com
目前,临床的广泛应用已经给光敏剂研发提出了一项迫切的课题:研究提供化学组成稳定、化学结构明确、理化性质稳定、靶组织选择性高、光动力效应强、毒副反应低的光敏剂,以满足临床PDT治疗的要求。
复旦张江中国专利
以创新为生命线的复旦张江一直在光动力药物开发上与国际同步。事实上,中国是国际上开展PDT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国际上治疗临床病例最多的国家,“肿瘤光动力诊断及治疗”曾被列为我国“六五”、“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早在1999年,复旦张江即成立了“复旦张江光动力治疗药物研究中心”,开发系列光动力治疗药物。截至目前,复旦张江已开发了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海姆泊芬、多替泊芬共3个光动力新药、5个适应症,已成为国际上本领域规模最大的研发公司之一。
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复旦张江在研究了大量有关艾拉(ALA)的科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疾病谱和市场特点,选择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尖锐湿疣作为开发方向,在国际上率先将ALA治疗尖锐湿疣的新适应症推向临床研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复旦张江光动力新药“艾拉”于2007年2月14日获得新药证书、生产批文,已于今年5月上市销售。同时,后续产品海姆泊芬(用于治疗鲜红斑痣)已全面展开Ⅱ期临床研究,后续产品多替泊芬将于2007年申报临床研究。
复旦张江在光动力新药领域拥有多项中国专利,其中海姆泊芬治疗眼底黄斑变性已申请国际专利,初步形成保护严密的专利网。随着复旦张江光动力药物的陆续开发上市,复旦张江已经成为国内光动力医疗的领导企业,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光动力医学产业链的成熟和发展。, http://www.100md.com(特约通讯员 唐海涛)
国内外光敏剂研发应用历史
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通过口服含光敏剂的植物后照光来治疗白癜风,但有关光动力疗法的科学探索则始于20世纪初。在20世纪的前40余年中,人们通过对某些染料(丫啶橙、伊红等)和粗品血卟啉(Hp)的研究,发现了光动力疗法中的一些重要现象、作用和基本规律,为现代光动力疗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将光动力反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称之为肿瘤荧光定位诊断,标志着光动力疗法开始进入了临床实用阶段,同期还研制开发出血卟啉衍生物(HPD),这是人类在光敏剂研究方面取得的最关键进展,对于PDT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好、功率大,故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光动力反应。1960年,红宝石激光器的出现不仅改善了光动力治疗的效果,同时也极大地激发起人们对光动力疗法的研究热情,以至于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形成了肿瘤光动力疗法的研究高潮。随着第一个光敏剂PHOTOFRIN在1994~1997年间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欧盟及日本等国陆续被批准上市,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再度活跃起来。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关单位对PDT这一新疗法进行了系统的合作研究,初步发展了一系列PDT光源和光敏剂,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从那时开始,我国先后研制成功了与PHOTOFRIN相似的YHpD(光卟啉)、HpD(血卟啉衍生物)和化学组成稳定的PsD-007(癌光啉)3种混合卟啉制剂过渡临床试用。
但是,虽然国内外在新药研发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缺少疗效优良、价格合理的光动力药物仍然是国内外光动力产业的发展瓶颈。
, http://www.100md.com
国内外光敏剂研发应用现状
现已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光敏药物只有3种,即PHOTOFRIN(Porfimer Sodium)、Visudyne (维替泊芬)和Levulan(5-氨基酮戊酸),分别用于肿瘤、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光角化病的光动力治疗。另外,欧盟于2001年6月28日批准了英国Scotia公司光动力治疗药物Foscan(替莫泊芬),该药被批准的用途是:不适宜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和系统化疗的头颈部晚期鳞状上皮癌,作为缓解病情用。而挪威PhotoCure公司研制的Metvix(5-氨基酮戊酸甲酯)已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获准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和癌前期皮肤损伤、光化性角化病等,其他尚有数种光敏剂正在进行临床前或各期临床试验。国内目前被批准进口的光动力治疗药物只有用于治疗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的Visudyne(维替泊芬)。
1990年,国内专家开始探索用PDT治疗鲜红斑痣,经过系统研究,根据HpD的吸收代谢特点和光敏激发特性,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治疗鲜红斑痣的PDT方案。该疗法于1991年1月首先在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临床应用成功,随后在国内多家医院推广,现已治疗鲜红斑痣患者3000余例,有效率达98%以上,治疗后的病变色可完全消褪,增厚的病变皮肤变平、无疤痕,在10年的随访中未见复发。该疗法开创了PDT治疗非肿瘤疾病的先河,标志着PDT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在,北京HpD(血卟啉注射液)已获得国家新药试验批准文号;PsD-007系1983年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批准过渡临床试用,研究阐明了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研制的光动力药物——癌光啉(PsD-007)各组分的化学结构及光生物活性成分,使得癌光啉成为当时国际上第一种被阐明各组分化学结构及肿瘤光生物活性成分的卟啉类光敏剂。其他两种光敏剂YHpD(光卟啉)和北京HpD(血卟啉注射液)均为尚未阐明化学结构的多组分混合物,组分复杂,难以实现稳定、规范的质量控制,且在体内排泄缓慢,并与胶原纤维有较强的亲和力,使用后皮肤的光敏反应持续1~3个月,部分患者甚至长达6个月,给治疗后的护理和患者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 http://www.100md.com
目前,临床的广泛应用已经给光敏剂研发提出了一项迫切的课题:研究提供化学组成稳定、化学结构明确、理化性质稳定、靶组织选择性高、光动力效应强、毒副反应低的光敏剂,以满足临床PDT治疗的要求。
复旦张江中国专利
以创新为生命线的复旦张江一直在光动力药物开发上与国际同步。事实上,中国是国际上开展PDT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国际上治疗临床病例最多的国家,“肿瘤光动力诊断及治疗”曾被列为我国“六五”、“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早在1999年,复旦张江即成立了“复旦张江光动力治疗药物研究中心”,开发系列光动力治疗药物。截至目前,复旦张江已开发了外用盐酸氨酮戊酸散、海姆泊芬、多替泊芬共3个光动力新药、5个适应症,已成为国际上本领域规模最大的研发公司之一。
为了满足临床需求,复旦张江在研究了大量有关艾拉(ALA)的科学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疾病谱和市场特点,选择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尖锐湿疣作为开发方向,在国际上率先将ALA治疗尖锐湿疣的新适应症推向临床研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复旦张江光动力新药“艾拉”于2007年2月14日获得新药证书、生产批文,已于今年5月上市销售。同时,后续产品海姆泊芬(用于治疗鲜红斑痣)已全面展开Ⅱ期临床研究,后续产品多替泊芬将于2007年申报临床研究。
复旦张江在光动力新药领域拥有多项中国专利,其中海姆泊芬治疗眼底黄斑变性已申请国际专利,初步形成保护严密的专利网。随着复旦张江光动力药物的陆续开发上市,复旦张江已经成为国内光动力医疗的领导企业,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光动力医学产业链的成熟和发展。, http://www.100md.com(特约通讯员 唐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