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与卫生有关节日 > 重阳节
编号:11461906
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心脑病思路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57期
     颜乾麟上海市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

    注重阳气的作用

    颜德馨教授在心脑病的临床中特别强调“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的观点。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所说的“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说的就是胃中之阳不布,水饮阴邪凝聚,损其胸阳,故水饮久结胸中不散,伤其氤氲之气,乃至心下坚大如盘,遮蔽大气,可用附子之属以振胸中阳气。大气者,阳气也,胸中大气即上焦阳气。阳气充沛,布达周身,客于体内之邪气即散去,乃“离照当空,阴霾自化”之义。颜德馨教授常用以附子为主的方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危急重症,如肺心病、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心衰、呼衰等多有良效。附子禀雄壮之质,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通行十二经脉,专能振奋阳气,祛逐阴邪,为回阳救逆第一药。如辨猝仆,着重于阳气的亏虚。阳虚不甚夹痰火诸邪,而为阳中之闭证,则宜开关通窍。若真阳离绝而为阴中之脱证,惟宜急救回阳。以复其真元之气。开通诸品,万不能轻试。因此在中风猝倒,喉多痰声,脉多沉伏,或脉随气奔,有指下洪盛者,认为无不本之阳虚,若阳气未至十分脱绝者,尚可救援。若真阳离绝即感束手。中风的临床,大率仆击偏枯每相连而至,为治之初,亦先顺气,次辨风火痰虚,《内经》论偏枯皆主心与胃二经,盖心是天真神机开发之本,胃乃谷气充大真气之标,标本相得,则胸膈间之膻中所留宗气盈溢,分布四脏三焦,上中下外,无不周遍,故分布不周于经脉则偏枯,所以偏枯的治疗之方,以黄芪为君,补养血气,使宗气健旺,急灌其未枯者,使已枯者可通气而复营。其次,还有气行血行之义,对中风的预防也据此立法选方。

    瘀血内潜为心脑病基本病机

    瘀血既是其他病因(如外伤出血、气虚、气滞、寒凝、热邪等)导致的病理结果,又是引起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瘀血导致疾病很多,心脑病变表现的头痛、心胸疼痛、痴呆、癫狂、中风等证多为瘀血而引起。心主血脉,主藏神,心行使“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的功能,必须依赖血液的流畅,血脉的通畅,而血与血脉的正常生理功能又依赖心气的推动和心阳的鼓动。六淫七情所伤,初则使气机紊乱,久而必致血流失畅,血脉失和,则心悸怔忡、胸痹等心病丛生,可见瘀血阻脉是导致不通则痛、神志失常的基本病机,故《素问·痹论》谓:“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脑之所以能发挥其主神志的功能,必须以气血的濡养和气机的升降有序为先决条件。若外邪侵扰,或情志失调,或跌打损伤,均可致气血运行失常,血液停滞致瘀,气机升降失职,气血运行逆乱,逆气易于上冲于脑,则见头晕、头痛、失眠、烦躁;瘀血阻于脑络,则见神昏、语言不清、半身不遂、偏体麻木等,正如《内经》中所指出:“血之于气,井走于上,则为大厥”,“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其他如《内经》中所论的尸厥、暴厥、薄厥、阳厥、喑痱等,都与气血逆乱、瘀血内潜于脑相关。,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一届国医大师 > 颜德馨